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张亮 张向前
[导读] 师可以从采用多样化渗透方式,结合古诗词传播传统文化等方面出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本文主要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研究。
        张亮  张向前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三岔中学    744512
        摘要: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使命,为有效突出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时代性特征,让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教育新常态时代的协调发展,需要教师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的现实作用和必要性,如此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与高中语文教学相融合。教师可以从采用多样化渗透方式,结合古诗词传播传统文化等方面出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本文主要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研究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教学
引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高中生感受到语文学科学习的多彩性与趣味性,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正确的人生态度,全面推动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建设加快,让高中生借传统文化的东风,乘风破浪,踏上新旅程。语文学科的教学和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天然关联,教师承担起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使命,既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还能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依旧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高中语文教学中,就成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条最佳渠道。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传统文化教育,夯实高中生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挖掘教材中深蕴的传统文化,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意蕴与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念,让学生形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进而在学习中树立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思想。随着全面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当代中学生迎来了多元化的文化冲击,给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和意识发展的阶段,语文老师必须借助高中语文学科的优势,使中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使中学生真正将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起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自觉抵制外界不良文化的冲击。教材是语文教学的有效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就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传统文化,进而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古代思想分为不同的流派,有诸子百家之分,而荀子对各家思想都有所批判,唯独推崇儒家思想,认为孔子的理念是最好的治国理念,同时,荀子还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礼仪之邦”的社会观。教师可以利用荀子的见解和理论,来引出更多传统的思想文化。古代这些思想家的思想观点和认识,放到今天仍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入手,为学生挖掘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内容,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此外,教师还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喜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挖掘教材文化,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
二、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理途径
(一)采用深入作品意蕴的渗透方式
        在知识新常态背景下,高中语文要想发挥出自身优势,以及提升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效果。就必须在日常语文教学工作中,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为目标和原则,合理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丰富的道德理论和古人价值观,丰富语文教材内容,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渗透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深入作品意蕴的渗透方式,以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渗透方式的引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深入了解作品意蕴,明确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和文化魅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劝学》相关内容时,为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全面深入讲解其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和文字意蕴,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比如:在讲解“学不可以已、学也者,固学一之也、用心一也”等相关文字含义时,可以引导学生,这些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拥有修养和品德气质;其次,在学习期间,要将坚持不懈和持之以恒作为学习方向;最后,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专一的品质。通过这种渗透方式,有助于将文章隐藏的传统文化内容充分挖掘出来,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启迪,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素养和学习品质。
(二)通过实践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了解,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则需要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积极通过实践活动,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和传承。比如:在高中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堂或者课后对《论语》《诗经》等古典阅读书籍进行阅读,并从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悟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而有效地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此同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渗透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念和理解看待中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高中语文教育效果和育人效果。
三、注重课堂活动扩展延伸,渗透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课堂中,想要有效的渗透传统文化,应当注重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具体的延伸中,让学生在课下开展经典作品的品读活动,结合课堂讲解内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注重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向学生推荐相应的传统文化书籍,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不断扩展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影视剧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对其中人物的出场、服饰等进行观察,如不同的服饰表示着不同的地位;同时通过对贾府房屋的观察,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居所礼俗;通过视频观看几次吃饭的情景,通过每个人的座次,品味其中的位次礼俗。
结束语
        高中阶段的教学以高考为目标,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基点,关系到学生未来的人生与发展,是决定学生命运的关键环节。为了让高中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高中语文教师一般都是将高考语文试题的考查点作为教学的重点,这种应试教育确实对学生的成绩起到一定的提升效果,但也正因如此,抛开考试之外的其他环节都被忽视了,这样的教学就导致了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急剧下降,尤其是不能通过语文教学了解中华民族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不能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进行学习、理解、传承和发扬,致使传统文化出现断代、断档问题。由此观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必须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正确理念,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提到更高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路华俊.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J].中华少年,2019(5):81.
[2]毛子月.弘扬历史文化——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J].才智,2017(35):95.
[3]何西栋.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3):58.
[4]王昌波.民族精魂植根教育——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0):38—40.
[5]曾智峰.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8,(30):2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