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慧
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协鑫阳光小学
摘要:学生参与勤工俭学活动,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奋斗。勤工俭学是学校开展实践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一项常规教学活动,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农村中小学也要关注勤工俭学,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勤工俭学中巩固所学知识,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将简述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素质教育;勤工俭学
近年来我国教育行政部门非常重视勤工俭学,学校也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这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一项重要教育任务。学生在勤工俭学中能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生活中,实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密切结合,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让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新时代下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着更大挑战,需要尽快制定完善的勤工俭学制度体系,但是当前很多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条件较差,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时存在一定困难,如何顺利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每个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
1 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遇到了很多难题,具体反映在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学习时间问题。对勤工俭学来说,即学校安排学生参与有偿劳动,达到增长见识、锻炼能力的目的。但是勤工俭学将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很多家长担心学校在劳动与学习时间分配关系上处理不到位,导致对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经济利益问题。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在商品经济与金钱利益影响下,一些农村中小学过于关注钱财,不重视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由于学校未意识到这一点,因而普遍在勤工俭学中普遍存在着“重创收、轻育人”的现象。
三是没有与素质教育互相结合。对于勤工俭学来说,部分学校不明确每次活动的目的、形式、具体意义、主要内容以及评价方法等,也没有设计具体的环节,采用的是放羊式的方法,这种形式不但不利于发挥勤工俭学的作用,反而会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
四是学生自身的态度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所能从事的体力活动甚少,部分学生对体力劳动甚至会存在十分轻视的态度,不愿意参与社会劳动,就连自我服务的劳动形式也不愿意参与。因此,这部分学生在缺乏劳动锻炼的同时,也缺乏足够的创新精神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劳动光荣,劳动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情,但他们无法体会劳动光荣这件事情,在开展勤工俭学的活动时,会出现草草应付的情况,甚至会袖手旁观。
还有一点就是由于农村地理条件限制的原因,部分同学没有办法实现勤工俭学,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实现最基本的摆摊方式,更不用说大规模的基地项目形式,因此很多学校的勤工俭学也只能停留在口头形式。
2 小学阶段开展勤工俭学教育实践的具体策略
2.1 正确认识勤工俭学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校依然受到考试评价的影响,对勤工俭学以及劳动技术的教育不够重视。其实,开展勤工俭学是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的,也是社会实践、生产、劳动与教育互相结合的方针体现,是推行素质教育以及全面发展的核心要求。勤工俭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劳动观念,还能使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养成乐观向上的态度以及助人为乐的精神。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接触到日常不能所接触的劳动形式,对自身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还可以学习到书本上无法涉及的知识。
因此,学校要深入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现代教育大部分是把学生关在校园,关在书本里,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多,但是获得实践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不劳动,甚至会厌恶劳动。
我们不能保证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优秀人才,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爱劳动,对社会有用的人。
2.2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在全新的历史背景下,现代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在小学阶段开展勤工俭学的历史作用,要不断总结全新的经验,认识到新形势背景下勤工俭学对小学教育的深刻意义。在开展实际教育工作时,要积极借鉴相关经验,不断积累外地外校的丰富经验,但是不能盲目照抄,一定要活学活用,要用多元化的形式开展勤工俭学,拒绝花架子,一定要把勤工俭学模式做到实处,打好坚实的基础。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立足实际,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做好素质教育:第一,要立足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是以搞什么一定要充分进行实地考察。第二,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全面进行项目考察,充分发挥勤工俭学的双重效益,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还要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锻炼,在锻炼中不断成长,能够在活动中学以致用。否则,学生会成为光有理论没有社会实践经验的空表型人才,遗害国家和社会。
2.3 结合德育突出实效
单一的劳动模式无法带来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效果,只有把思想教育与劳动实践互相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十九大提出素质教育最主要的要求就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出当代教育要以实践教育为主要载体,积极开展勤工俭学,这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提升学生创新精神的育人宗旨互相吻合。因此,各个学校应该积极抓住这个教育契机,不断调整发力点,找到教育方向,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充分发挥勤工俭学的经济以及育人双重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勤工俭学活动既可以达到教书目的,又能达到育人目标,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4 搞好劳动实践基地建设
上级对学校的勤工俭学基地建设方面较为重视,很多学校都拥有属于自己专属的实践基地,但是一直以来,不管是经济效益方面还是育人效益方面发挥的效益都不够理想。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实训基地的重建工作,使学生能够积极走出校园,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能够切身体会到劳动的辛苦,提升创造财富的成就感。首先,学校可以提升基地建设的规范性,使基地可以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学校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措施,落实对应的管理制度,由专门的教师进行负责,比如组建一支勤工俭学的专业教师团队,专门负责学生的基地实践指导工作。学生在实践基地不仅可以学到实用技能,还能养成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其思想状态也能得到较好的提升。我们的教师队伍也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锻炼,师生都能勤工俭学的过程中体验到锄禾日当午的艰辛,还能够获得知识的学习。
2.5 重视安全事故防范
学校自从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以来,就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与大自然多打交道。但随之而来就可能带来许多安全问题。因此,学校在安排活动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体能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勤工俭学的活动特点,做到周密部署、合理安排。在开展活动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好规划,在开展活动时,要做到有组织领导以及预防措施,活动后做好工作记录以及安全检查。结语:
综上所述,勤工俭学对培养经济建设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学一定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用多元化的形式把勤工俭学活动充分开展起来,并不断进行推陈出新,全面贯彻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培养一批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惠.浅谈如何在农村中小学中有效地开展勤工俭学[J].教师,2017(1):112-112.
[2]刘光洪.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实践探究[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15):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