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谭明珍
[导读] 本文基于论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展开论述。
        谭明珍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青平镇中心小学  524449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个性特征,在正确的时机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其在愉悦的氛围下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提升语文的教学质量。本文基于论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展开论述。
关键词: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引言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着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就要创设必要的情境,以境导学,以境激学,使情境成为学生快乐学习语文的高效方式,成为提升语文素养的良好途径,为实现学生快乐成长奠定基础。这里的“教学情境”是指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在设定的教学情境引导下,教师借助一定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的场所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相长。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使学生快乐成长、师生共长呢?
一、加强师生互动,挖掘学生潜能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在学生遇到一些难题时,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生解决问题,可以通过语言提示、问题探究等手段启发学生自主解决。学生是蕴含鲜活生命的个体,课堂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课堂的生命活动正是来自于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感受、体验;来自于他们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他们情不自禁、丰富活跃的猜想、直觉。师生只有经历感悟、体验、互动的过程,才能闪现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他人的表扬和鼓励会表现出极其兴奋、积极的情绪,进而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正面影响。因此在双向互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给予学生有效的激励,对学生积极的表现给予正面表扬,或者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进行适当鼓励,激励其战胜胆怯,大胆开口表达。如在教学《有趣的动物、植物》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喜欢的动物与众不同,但却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我是这样鼓励学生发言的:“老虎是特别有趣的动物,喜欢老虎的人们都是勇敢、聪明的!同学们有没有喜欢老虎的呢?和大家一起聊聊你为什么喜欢老虎吧!”在我的鼓励和其他同学期待的掌声中,学生们都勇敢发言,他们的口语交际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敢于质疑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才会主动地提出疑问,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具体来说,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抓住学生答案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提问,深化其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懂得如何提问。另外,教师还要采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讲授知识,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如“乌鸦是怎样的喝到水的?还有其他的办法吗?”学生对于第二个问题提出各种答案,如某学生说:“乌鸦可以往瓶子里扔面包”对于此答案,教师要先赞赏其主动回答问题,并结合生活实际指出问题:“在郊外乌鸦能够得到面包吗?怎样才能够得到大量的面包呢?”学生经探讨发现面包溶于水,此答案存在漏洞。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促进了师生、生生交流,让学生敢于质疑,不仅有助于其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三、抓住生活实际,以境激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十分有限,社会经验严重不足[2]。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一定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情境。只要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就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语文的欲望。例如,在《闹花灯》这篇课文中有一个成语——“情不自禁”。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笔者并没有直接解释这个成语的含义,而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了情境:“你曾经在何时忍不住自己的情绪做过何事?”这时,学生的记忆被勾起:“我在舞蹈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当时有点儿小激动,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有次放学回家,看妈妈买了葡萄,我偷偷摘了一颗,结果把我酸得倒了牙,眼泪都要出来了。”“我夏天出去旅游,在一处玻璃桥上吓得不敢往下看,一直闭着眼,牵着妈妈的手,心里直打颤。”
四、定期阶段总结
        阶段总结是系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在大脑中构建大纲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学习整体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体现。总结的形式可以是一次谈话分享会,也可以是一次写作考察课,无论哪种,都要以较高的学生参与度为先。学习不是分散的。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上十分用心,围绕一个主题的不同方面选取了不同文本,一整个单元联合起来,就能让人体会到其中的主题。小学生可能没有整合体会的意识,需要教师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比如,教学了小学语文教材上的童趣这单元后,学生认识了几个书里的小伙伴,教师就可以让他们逐个分析每个小伙伴的性格和行为,再综合几篇课文和课后阅读的其他片段,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认识。这是加深理解、深化认识的重要方式。每学习完一个单元,教师都要总结、归纳和提升,增进学生的认识,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查漏补缺,确保学生完全掌握相关知识,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结束语
        教师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生即便贪玩、爱走神,只要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就都是有超强求知欲和丰富想象力的小天才。每一个学生都潜力无限。教师只要用心耕耘,定能硕果累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潜力,重视课堂朗读,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下,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位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晓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思考[J].科技风,2020(04):39.
[2]罗灵燕.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3):129.
[3]范芳玲.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3):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