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欧静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在现有教材之外,搜集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从而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厚度”。
        欧静
        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大立实验小学   湖南衡阳  4210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在现有教材之外,搜集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从而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厚度”。本文首先对语文课程资源及开发的内涵做出解读,然后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分析新时期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策略,以进一步丰富小学语文课程,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出新的要求,教师要带有发展的眼光来开展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来挖掘课程资源,并实现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语文课程资源及开发利用概述
(一)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另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指教师和学生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育内容来源,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新时期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策略
(一)基于基础教材和课堂教学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理论和实践表明,这些“例子”作品不仅是课程教学和课堂活动的主要依据,而且是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第一板块”。
1.从教材内容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凡是基础教材中的经典语篇,无论古今中外,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引人想象的“空白”现象,这正是值得我们深加挖掘之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有效地进行“深度挖掘或“二次开发”,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这些神话故事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类似的神话故事,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对我国古人的思想形成更深入的了解。
2.从图文互动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课文插图属于一种“非连续性阅读材料”,是文本内容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色彩艳丽、意蕴丰厚的图片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又能积极启发他们的学习思维和想象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图文互动”形式,教师可以有效加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力度。例如在教学《爬天都峰》一课时,课文的插图显示出了天都峰的“高度”,但是教材中的插图并没有明显显示出天都峰的“险”,因此,教师也可以搜集更多图片向学生展示,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基于拓展延伸和生活链接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过去教科书是语文学习的教科书,如今社会生活则是语文学习的教科书。”这既是教育业内人士对新时代语文教学情势的对比和研判,也是对今后语文教学作出的一种战略性指向和战术性指导。


1.从课堂拓展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坚持以教材为主要依据,以课堂教学为重要阵地,善于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相互渗透并有机融合起来,积极开展“语文生活化”“生活化语文”教学活动,这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础性工程和最直接做法。以《麻雀》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应善于联系生活资源,让学生对生活中最常见的鸟类“麻雀”进行观察,并总结麻雀的特点,形成教学补充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从校园生活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这种教育不仅包括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情感修养,而且包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正所谓“校园是学生成长的‘第二家庭’,是锤炼学生生活能力的‘微型社会’。”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更是小学生自觉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比如,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活泼生动的课间活动,喜闻乐见的各类文艺活动和争先创优的 PK 赛事,发生在师生、同学之间的喜怒哀乐现象,以及每天都在进行的值勤活动等,所有这些,只要我们认真引导,它们就都是有利于促进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
3.从校外生活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对于小学生来说,校外生活主要包括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三个方面。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校外生活,都能在潜移默化中自然成为涵养并滋润语文多元化学习的“源头活水”。比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走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的“绿色之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雾雨霜雪”中观察四季更替,在“花开花落”中感受天地灵气,在“日月星辰”中欣赏宇宙流转,在“潮起潮落”中慨叹自然磅礴,在“阴晴圆缺”中体悟人间冷暖……再如,还可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开展一些教育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把“学与做、说与写”相结合。这都是在课堂和校园内难以获取的课程资源。
(三)基于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互联网上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因此,如果我们能合理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生活面,为语文学习积累更多的素材。笔者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学习资源网址,先引导学生上网查找阅读收集相关材料、相互交流,然后再开展知识竞赛。这样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思路就开阔多了。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为课程教学提供了融“音、像、图、文、动”为一体的良好支撑,而且以其海量储备、更新灵活、操作便捷等优势功能成为目前最为丰富、最具实力、最有潜能的课程资源“宝库”。以《观潮》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预习时为学生提供微课视频,让学生跟随微课视频来进行阅读、自学,增强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语文基础教育体制的深化变革,如何开发与利用小学课程资源已成为教育界致力研讨的新课题。为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开发与利用课内外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并组织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翠.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109.
[2]马文静.新时期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类型与途径[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9):65-67.
作者简介:欧静(1989-),女(汉族),湖南衡阳,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大立实验小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二级教师,小学语文“十佳教学能手”,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并从事班级管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