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羚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一小学 322000
摘要:拓展生活化视野。语文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需求,从学生角度换位思考设计生活化情境,注重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语文学习还景于情。善用情境氛围营造拓展学生生活化视野,创设过程要从学生知识储备和已有经验出发,让鲜活灵动的生活化元素出彩课堂教学。如教学“乡下人家”时,教师要巧设“大美靖远”“家乡一日游”等主课堂活动营造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学习活化运用。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
教学方式开放化。打造开放的语文生活化教学,提升课堂教和学的效益,关注学生学习和阅读需求,让课堂充满生命和活力。因此,唤醒学生生活经验是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验和感知,用学生自己的情感去解读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课堂教学要凸显学生主体和着眼学生发展,用现实生活拓展课堂教学时空,引导学生创新和建构学习,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1)为了顺应新课标改革的发展方向,生活化教学应运而生。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课本越来越丰富,其中与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改革后,课程准则的核心主要偏向于以生活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标准,在需要学生充分掌握书面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其能够在生活中学习与运用语言能力,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将其作为日后写作的素材,这一点也是课程创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对于身心尚未发育完全的小学生来讲,生活化教学更加符合他们接受能力。由于语文知识大多比较鼓噪乏味,对于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若是长久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情况。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兴趣爱好,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手段,例如,生活化教学,学生能够通过与之息息相关的事物来引发好奇心理,从而对语文教学产生探索的欲望。所以,将语文教学生活化,将知识变得“活”起来,才能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通过开放式课业为生活化教学提供牢固的基础
由于语文教学的灵活性与多变性,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不能局限于三尺讲台,走出校园进入生活的具体方式主要为布置开放性作业等。课后作业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对课上学习的知识进行进一步巩固,它还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考能力,首先要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还有创造对社会有利事物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不能局限于抄抄写写,而是要将生活化作为核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开放性课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三、生活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从实际出发,完善生活化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的学习不能与生活脱节,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滋养语文,指导语文教学。故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老师要综合考虑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制定合理的语文教学方案,方案中要体现出丰富的生活元素,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研究,完善语文教学体系。例如,针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老师应该着重教导孩子认字写字,着重引导他们将自己天真烂漫的生活结合起来,通过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动画形象和游戏故事,将知识学习融入他们丰富的生活中去,让小孩子带着快乐的心情主动去学习文字,模仿写字;对于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老师要结合生活实际,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阅读学习中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从而更好的利用这些知识点书写完整的句子,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综合能力。
老师在平时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把丰富的生活实例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在不脱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通过切身体验升华自己的情感,感悟生活的真谛,提升对生活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从而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二)教学联系生活,促进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1)结合生活实际,把语文学习带入生活中去。语文知识的形成是前人对于生活的浓缩积累,要想学好语文,就得置身于生活当中,去回忆、去总结,把过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语文知识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对于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2)结合语文学习,把对生活的感悟运用于生活当中,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学而不用,等于没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要从生活入手,学习材料尽可能多的从生活中搜集,因为这样的材料更生动、更贴切、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对于教材上的练习,老师要尽可能的让其生活化,便于学生加深理解,活学活用。所以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经常性的设计一些能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能力的趣味活动,比如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或者景区解说员的身份就自己的解说内容进行模拟讲解,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觉悟。
(三)再现生活化场景,提升知识感悟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记录着生活气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在脑海深处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但有些课文中的知识距离学生的生活非常遥远,学生理解时有很大的难度。此时,教师可以提供文章背景情节,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该善于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再现课文中描绘出来的生活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作辅助教学,直观展示课文中描述的场景,还可以以课本剧的方式,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实现生活化教学,把课文中的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例如,教师在教学《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田忌、孙膑及齐威王。学生通过生动的表演,对文中孙膑为什么会胸有成竹理解的更加深刻,并进一步认识田忌和齐威王。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培养知识应用水平
布置生活化作业是教师开展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一种手段。教师在讲解完一章知识后,可以利用做作业的形式,考核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程度,把生活化内容有效融合到作业中,在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应用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风筝》这篇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去放风筝,亲身体验放风筝的过程,提升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放风筝时,感受和理解文章中讲述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一篇以放风筝为主题的活动感想,让学生通过写作与文中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结束语
语文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真正认识学习语文的意义,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入挖掘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加强实践,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最终提升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邹琼.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讨[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079-1081.
[2]张玮.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510-511.
[3]田高涛.多媒体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才智,2019(35):31.
[4]孙海芹.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2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