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苗苗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回河街道办事处店子小学 251400
摘要: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有着其重要的地位和重要性。但是,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情境性,如果只采用单一灌输和讲解教学方法,不仅无法使学生产生直观的理解和情感上的体验,还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逐步丧失与积极性的逐渐下降。因此教师应将情境教学这一方法融入其中,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获取到更多的感染力、触动感,使其获得更多。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情景教学的实施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施方法
引言:小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特别是对新知识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就目前的语文教学而言,若仅靠老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强行灌输,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早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发展需求。而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通常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原或者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和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情境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要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为了能够充分上好一堂语文课,在课前教师们必须要做好教学导入。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巧妙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给整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整堂课中保持注意力集中,教室们要抓住学生的内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可以从一则小故事、一张图片或是生活中的情境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仅符合学生的心理,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注意力更加集中,开心的学习语文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体现在多媒体的运用方面。众所周知,多媒体在教学过程当中的运用有许多妙处。首先,多媒体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资源库,能够直观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学习资源。其次,多媒体具有多种多样的载体,例如视频、音频、图画、文字等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载体来开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强化学生的体验。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创设直观情境。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图像、声音、文字、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来为学生呈现和展示语文知识,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创设出直观化的教学情境,从而优化学生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官体验与感知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嫦娥奔月》一课的过程中,这是广为流传的一个民间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因此,在课前导入这一环节中,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借助好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于嫦娥奔月的动画故事,让学生观看,以通过这样趣味化的形式集中学生的专注力,为其后续学习的开展创造条件;而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观点、看法,对嫦娥这一人物的观点等,并适当的开展联想如果嫦娥没有吃药的话会发生什么呢?积极的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得教学更具趣味性、生动性。
三、利用角色扮演,体验课文情境
在小学语文知识中,扮演角色,让学生做演员,角色转换产生的积极效果能促使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积极投入自己的体验,获得独有创意的感受。所以,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感悟课文、体会人物特点、领悟课文思想情感,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有效的体验课文情境。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将其进行充分的改变与创造,设计成小型表演剧,并组织学生们进行分角色的表演。
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角色的扮演中更好地体验和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好地体验课文情境,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中心思想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教授《丑小鸭》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们体验课文的情境,学生们开展了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尝试扮演丑小鸭等角色。在学生们的扮演中,台上稚嫩的表演引得台下同学们开怀大笑,课堂的氛围也因此热闹了起来。通过表演活动,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得到了锻炼,同时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一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通过利用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课文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借助图画视频再现情境
苏轼称赞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诗与画是相通的,文与画也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而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利用好课文插图往往也能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例如:我在教授《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时,我充分利用文中插图,让学生观察青年的专注的神情和周围人惊讶的表情,学生“身”入画面,真正体会到青年画的“鱼”是多么栩栩如生,进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部编版一年级教材每节拼音课文中都配有一幅插图,有的美轮美奂,有的活泼有趣,不仅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更丰富了课堂。图画中有的包含了所学拼音的发音,有的包含了所学拼音的形状,课堂上,孩子们争相找、争相读,教学效果显著。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挂图、课文插图、简笔画、剪贴画、照片、多媒体画面等再现课文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开拓孩子的思维和想象。
五、追本溯源,还原情境
语文学科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对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培养能力的机遇,可以增强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形象思维能力,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有必要展示一些实物、情境,或是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学生难以想到的情境作为辅助。这样,在丰富的感性体验过程中,学生就可以较为有效的开展联想。例如,在教成语“鳞次栉比”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鱼鳞和木梳,引导学生观察鱼鳞和梳子齿的形态特征,认识到这个词的含义是有序而且紧密地排列。通过这一具体的印象,就会让学生产生直观印象,比单纯的语言讲解要生动有趣的多,这样学生也较容易明白,用这个词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紧密有序的样子是有一定道理的。再如,在教学成语“藕断丝连”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把准备好的藕用刀切开,然后观察藕丝相连的现象,通过直观感受词的含义,使他们认识到古汉语中蕴含的智慧。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小学生现阶段的实际特点,将情境教学这一方法适当的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作用。所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我们应当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实际特点来选择恰当的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之中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王九玲.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有效运用策略[J].华夏教师,2018(02):59.
[2]张亚玲.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施策略[J].才智,2020(04):45.
[3]郑格.分析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7(8):15.
[4]温醒娥.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