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当前困境与改进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熊召琼
[导读] 新课改将教学目标指向了“核心素养”,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要想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就应该将重点放在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上,并将其与核心素养结合,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促进普高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熊召琼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三中学  842000
        摘要:新课改将教学目标指向了“核心素养”,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要想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就应该将重点放在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上,并将其与核心素养结合,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促进普高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有一个精准的认知,并从这一认知出发探寻新的阅读教学策略,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果。以下,便是对此的一些看法与实践。本文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当前困境与改进对策探讨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当前困境;改进对策探讨
引言
        一直以来,学生的阅读质量就决定着其语文学科的学习质量,也影响着学生对其他学科的认知和理解。尤其是在新高考背景下,阅读的重要性更是被凸显出来了。然而,比较尴尬的是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度却不够。鉴于此,我们有必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努力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意义
        基于新课标改革制度要求下,教师需要提高自身阅读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与素养,使学生语文学习得到全面发展。而教师要想提升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结合阅读内容与学生爱好需求,改善课堂教学方法,确保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需求,从而有效提升语文阅读实践教学质量和效率。体验感受语文魅力。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仍然在沿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单方面向学生灌输各种语文阅读知识和方法,让学生以阅读朗诵方式去体验感受文字的魅力,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体验感是大打折扣的。针对于此,教师需要通过实践提升语文阅读的有效性,组织学生参与到多元化阅读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思考过程中完成对不同类型文章的掌握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在丰富有趣的语文阅读活动中充分体验感受到其无穷魅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奠定可持续学习发展基础。新课标改革环境下,阅读逐渐成为高中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核心内容,教师通过提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能够充分保障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教学中,阅读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能否有效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阅读基础,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高中生阅读综合能力的培养关乎未来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能够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发展目标。
二、问题分析
        (一)学生缺少兴趣
        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功利性”。作为教授人文气息浓郁的语文学科的高中教育者,笔者却希望消除学生的这种功利性。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高中生不能够正确地认识语文这一学科,认为语文的学习可以不靠努力,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纯粹是耽误时间。因此,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专注力不够,课下做语文练习题时也总是存在混的思想,很少关注语文的阅读题和作文,用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严重不足。这就给语文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有的学生在自己语文考试成绩很低时,将原因归结为自己做题不认真,没有从思想认识上下工夫,更没有从自身态度上找原因。缺少对语文这一学科的正确认知是许多学生语文成绩低的原因。
        (二)阅读教学范围受限,阅读训练不全面
        当前的教学形势下,教师大多重视对于教材的讲解,学生的阅读训练多以教材为中心展开。这种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加强对教材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能力是重要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看重教材的作用,没有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有些教师甚至认为过多的课外阅读是浪费时间。在这种观念下,学生阅读的广度受到限制,一些教师对教材机械性的重复教学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被动接受的学习过程中缺少思考,影响了阅读训练的深度。没有起到有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作用,也不利于教学的拓展延伸,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各项能力产生了负面作用。
        (三)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在人们的认知中,高中学段的教育者都有极强的专业性。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表现却并不符合人们的理想。许多语文教师过于注重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重视高考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题型,注重让学生进行阅读和作文的练习,忽视了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对学生进行提高,在平时忽视了让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积累,更没有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下工夫。有些教师认为语文朗读训练是耽误学生的时间。当学生的字迹潦草时,他们总是以批评代替了让学生在课下进行习字练习,认为学生只要认真写就足够了。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字迹潦草是一种习惯。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上进行纠正。让学生多从学习习惯上进行改变才是语文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许多语文教师自己的字写得就不够好,造成自己指导学生练字时自信心不足,更不能指出学生的字需要怎样努力才能写好。
三、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要提高阅读训练的有效性,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益处,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收获感和愉悦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阅读,而非被动接受知识与训练。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寻自我,了解文章内涵,放松身心,并能获得一定的提升,让学生更加积极地阅读。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阅读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阅读环境,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沉浸到阅读中,体会阅读的快乐。推动学生自主阅读并非完全放任自流,阅读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的同时深入思考,提出自身的想法,进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与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与习惯。
        (二)情境教学,获取直觉性体验
        在当前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越发受到老师们的喜爱。通过情境教学,能够将学生直接引入到阅读文本所构筑的世界中,从而获取直觉性体验,这对于学习者更直观、准确地理解作品本身的含义和情感具有重要作用。在落实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听功能为学生创设情境,并在情境中展开教学,促使学生与作者实现共鸣,进而体验到优秀文本的魅力所在。在对阅读文本进行直觉性体验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意识也会得到极大调动,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也将产生积极作用。
结束语
        阅读教学虽然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但却不能孤立进行,而应注重与写作、朗读等其他语文教学形式进行配合,以更好地优化语文教学,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丽.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本书阅读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5):76-78.
[2]邓利.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8):230-231.
[3]李春季.扎根阅读土壤,提高语文素养——高中语文课程整本书阅读与写作教学实践[J].汉字文化,2020(08):117-118.
[4]王玉莉.切实开启语文阅读教学“田野化”回归之旅[J].华夏教师,2020(12):47-48.
[5]周国伟.浅谈群文阅读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4):56-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