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王娇英
[导读] 语文是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形成的文化。
        王娇英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云棋小学      715100
        摘要:语文是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形成的文化。传统文化就像一颗颗璀璨夺目的夜明珠,教师摘下了一颗名为古诗词的夜明珠,和学生们共同感受其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内涵和魅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此文讲述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需要创立教学场景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古诗词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已经聚集了5000年的文化,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流传了很多杰出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传统发明,古诗词的学习是小学生了解中华历史和传承传统文化最直接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跟上时代的脚步,又不能忘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小学老师一定要做好古诗词教学的准备工作,通过创建教学场景等方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促进古诗词教学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创立教学场景,提高学生对学习兴趣
        古诗词简洁凝练,在简短的几句里就蕴含了重要的内容以及浓厚的感情。语文教师在讲授古诗词时,需要创立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融入情境之中与古诗词所表达的内容产生相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加入课堂学习中。具体而言,就是在古诗词讲授时把内容变得活灵活现,吸引学生眼球,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内容,感受其中所包含的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譬如,教师在讲授《江雪》时,教师可以用PPT向学生展示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渺无踪影,只有一位老渔翁孤自在寒冷的江心钓鱼。学生可以根据展示的画面,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创立教学场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古诗,促进教学的连续性,也为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条件。比如,在讲《送孟浩然只广陵》时,教师引导学生表演李白与孟浩然告别时的情境,并学习告别时的传统礼节,还可以使用PPT展示古诗中描写的地理环境,协助学生完成阅读体验和情感之间的联系和共鸣。实验证明,创立教学场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二、开展朗诵活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朗诵时,由于传统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学的内容也十分枯燥,导致一些学生对古诗词失去了学习兴趣。所以,想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需要定期开展相关的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增加古诗词的趣味性,并能够帮助学生踊跃参与到古诗词的朗诵活动中。比如,教师可根据课程进度,定期举行“古诗词朗诵比赛”。给学生提供一些符合该年龄段的古诗词,让学生自主选择,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学习和练习。然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举办相关的朗诵比赛,朗诵比赛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奖励。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改变传统死板的古诗词朗诵教学,在小学语文古代诗词朗诵教学中注入新活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词朗诵的热情,帮助学生发展综合素质。此外,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背诵和积累诗词,以便学生的理解和运用,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拓宽教学内容,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讲授每一篇古诗词时,教师都需要指导学生认清楚“知人论世”这四个字。

“知人”主要是体会作者的心理,了解诗人遇到或做过的事情。“论世”则是深入了解并研究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结合古代的社会背景和现代的社会背景进行反思,从中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感情。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地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道理和教育意义,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拿杜甫来说,他是唐朝由盛世到衰落的见证者,所以他的诗句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句大多涉及的当时社会动荡的局面,人民的生活条件差,用诗句衬托自己为国家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的情怀。像《春望》中所描述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诗句中都描写叙述了杜甫的风格特征。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经历,通过这些经历引导学生对杜甫进行学习与探究。根据杜甫写的各种古诗词,来研究他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明白我国古代人民生活的艰辛。此外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展开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让学生将诗人描述的时代和当今的时代进行比较,并让学生谈论自己身处的环境和自己的观念,以此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角色体验,融入并感受情境
        情指的是情景,境指的是境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古诗词的情境中,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地设计教学活动,由于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客观环境不同,学生之间性格不同、语文素质不同以及学习古诗词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异,这也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的适应性不同。在面对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时,教师需要对学生有充足的耐心,并尽可能多的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适合自己的角色,让学生们努力完成自己在集体中负责的人物,进一步获得同伴和老师的认同,在活动中增强自信心,萌生出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从心理学角度上说,对回避型性格的小学生可以用角色任务教学法,效果十分显著。
        五、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提高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古诗词时很少关联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时经常侧重于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比较少。所以,语文老师在讲授古诗词时要注意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励学生独立研究,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
        比如,在讲授古诗词的作者介绍时,常常会出现“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类”,学生如果了解这些词,会更容易理解诗词的内容,对于不理解这些词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前介绍一些古代诗词的发展史,讲解各种题材和类型的古代诗词的风格和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学习是一个需要日积月累和不断拓展的过程,学生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杨香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吉林教育,2020(09):36-37.
        [2]王刚.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思考[J].教师,2019(36):42-43.
        [3]周明敏.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2019(07):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