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敏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251400
摘要:现代教育理论指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幼儿的主体意识和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欲望,是将实际生活元素以及游戏活动作为平台和载体,培养幼儿对教学课程形成学习兴趣。能使教师教的更轻松,使幼儿学得更愉悦。在幼儿教学的情境创设研究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更新,努力探索,使我们的幼儿教学真正达到《纲要》提出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幼儿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的总体目标要求。
关键词:幼儿园;情境教育;活动运用
引言: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丰富适宜有效的情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要运用联系幼儿生活实际、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丰富材料、有效渲染课堂气氛,创设多媒体听说游戏的情景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充实丰富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发展幼儿良好的情绪体验。?
一、对于开展情境教学的一些建议
(1)从教师本身入手。幼儿教师要从自身着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实施者,掌握着整个活动的节奏。因此,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教育技能,还要对于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
(2)从幼儿园入手。
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访谈发现,幼儿教师对于情境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部分教师只是把它作为完成自己教学目标的手段。想要幼儿教师充分运用情境教学的优势展开活动,首先在理论上就要有正确的对于情境教学的认识。而幼儿教师的学历教龄都存在差异,通过自身学习很难达到目标,这就需要幼儿园组织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专业培训,帮助幼儿教师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改变教育长期以来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情感的理念,要立足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的特点,让幼儿教师无论是从专业水平上还是思想上都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幼儿园应该给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讨论的机会。这些方法都对提高幼儿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有帮助。
为幼儿教师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情境教学材料。创设情境的好坏与教学材料有很大的关系。利用相应的情境教学材料,不仅有助于教师顺利开展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融入情境,使师幼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二、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
兴趣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情境教育使孩子在体验趣味的基础上,在探索中收获巨大的欣喜,激发成就感。例如《眼睛想象旅行》的情境活动,老师和孩子一起坐在软软的靠垫上,随着音乐展开旅行。旅行中,小眼睛似乎长了翅膀,它飞到了小河里,看到了太阳和小鱼在一起游戏,小眼睛飞到了……看到了……又和谁在一起……孩子们还把自己的作品用儿歌说一说:小眼睛变变,变成了热气球的世界;小眼睛变变,变出小刺猬的乐园;小眼睛变变,讲述着鲤鱼跳龙门的传说……从幼儿出发,将“趣”贯穿活动始终,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并有丰富的作品。
而利用角色表演创设教学情景
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因地制宜,恰当地把故事表演、角色游戏等引进活动之中,提供富有变化的道具,创设亦真亦幻的场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融教育与情景之中的一个多角度的语言环境。
例如故事教学活动《小熊请客》,我请几个小朋友排练好小话剧进行表演,让孩子们观看,这种生动的角色表演引起幼儿的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很容易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及对话,学起来显得轻松愉快。
在基本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我引导孩子进行角色表演,孩子们表演的兴致很高,语言表达也很流畅,这种表演情景的教学形式远比比枯燥的讲解更能吸引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语言教学中,儿歌、看图讲述等都可捕情置境,化静为动,让幼儿在愉快的表演中学说话。如在《丁丁穿鞋》的教学中,幼儿就在扮演爸爸妈妈、丁丁的游戏过程中学会了儿歌,而且活动过后还能自发表演呢。
三、以游戏展现情境
在孩子们心中,各种绘画工具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概念,能画出线条色彩,是这种“玩具”的特殊功能。笔者开始了游戏在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在组织幼儿绘画过程中,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手段,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得到发展,让他们感到美术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例如小班美术活动《和叶子做朋友》,自始至终孩子都是沉浸在游戏的氛围中——和各种各样的叶子做朋友,做游戏。首先用玩宣纸给叶子拍照的拓印的游戏;然后在印画画找秘密,玩添画的游戏;最后大家都很开心地下雨啦,体验晕染的游戏,每一个环节孩子都在“玩中学习,玩中作画”。
四、利用悬念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心强,对其未知事物进行开放性的质疑,能提高他们投入活动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教师在活动中巧妙设计悬念式情境,给幼儿留下质疑的空间,也是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发展语言的有效手段。开放式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不受故事语言和情节的限制,可以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我们经常创设的各种悬念式情境,如判断性问题有“: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他这样做为什么对?为什么不对?”这样的问题都可以引发幼儿在掌握概念和判断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想象和推理。这无疑会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促进幼儿连贯叙述事物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创编故事《三只熊》中我就使用悬念式情境设置,效果很好。在活动这中,我为幼儿布置了一个三只熊脏而乱的家,幼儿一来到这个情境,就马上产生了疑问“:小熊的家怎么会这样?是谁弄的?”等幼儿讨论后,紧接着又是一个疑问“:三只熊回到家看到家里乱七八糟的,他们会怎么样?“”怎样做才能让熊不生气?”等等一连串的疑问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预期”和“假设”,幼儿在活动尽情的想象、表达,编出来的故事比原版还丰富精彩,而且很快掌握了故事中“谁动过(喝过、睡过)……?”这一疑问句型。在悬念式情境中,幼儿在“设身处地”的情况下,与作品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不仅乐意用语言积极表达,而且容易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五、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科技力量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力量,也入驻幼儿园助力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多媒体这一渠道,能够切实改变以往教学以文字资源为主的现象,而提供了包括图像、视频、音频等在内的多元化内容,使得教学的信息量得以最大程度上的放大,也提升了教学的灵活性。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也要灵活展开,尽量增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使得幼儿能够学习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例如,在进行《冬爷爷的礼物》儿歌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冬天的景致和画面呈现给幼儿,以求最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共鸣,不仅提升了儿歌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还能够帮助幼儿展开想象,达到综合性的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作为幼儿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将情境性教学活动融入其中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教师应该通过对数学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细分、合理制定数学教学活动的环节,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水平与提问有效性的方式开展情境性教学活动。通过本文对幼儿园情境性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路径展开的一系列浅析,希望能为促进幼儿教育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晓冬.幼儿园教学情境的创设技巧探微[J].成才之路,2018(10):69.
[2]张华芬.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情境创新的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