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云峰 司亚荣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民意乡中心校,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有效的幼儿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幼儿园也是实现幼儿良好发展的重要教育场所。为了能够实现幼小衔接,做好学前教育、小学阶段的衔接,让幼儿能够在两个不同的阶段实现平稳的转换,这样可以有效的消除幼儿进入小学后可能出现的焦虑、畏难心理,才能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幼儿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策略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课堂教学;幼小衔接;策略探究
引言
现今,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提升幼儿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幼儿的学习感知力,使学生好奇的天性能永远留存。老套的教学方式已经过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能力和水平,探寻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对策。教师要让学生长大后也能保留小时候的语言学习素养,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一、幼小衔接
儿童在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发展的过渡阶段被称为幼小衔接时期,其对终身学习、素质教育以及儿童的未来可持续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人口素质的全面提升赋予了幼小衔接新的时代特征,如何使不同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的孩子们以平稳健康的方式适应小学生活是本研究的主要方向。
二、影响因素分析
1.个体差异。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速度、性格以及自理能力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其学习适应性。自我意识发展较慢、内倾型性格、自理能力弱的学生普遍会出现学习适应性不良情况。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教养方式会对学生学习适应性产生影响。专制型和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不利于学生个体发展。关爱型、指导型、民主权威型教养方式对于儿童学习习惯的养成产生积极作用。3.性别差异。男生性格普遍偏向于外倾型、意志型,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明确的行动目的,对于新环境的陌生感更容易消除。女生性格偏向于内倾型、情绪型,适应新环境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4.幼儿园类型。公办幼儿园日常的教学工作严格受教委指挥,因此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比较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知识有所渗透。民办幼儿园由于市场原因,在高竞争、多选择的压力下,教学内容多样化方面大多优于公办幼儿园。并且,民办幼儿园以多样化教育理念为卖点,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培养上不做过多强调。相较之下,民办幼儿园毕业的学生会表现出对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不适应。5.是否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同。
三、幼儿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策略
(一)通过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
从小培养起来的习惯和能力能伴随人的一生。因此,教师对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学习哪一门学科,学生都少不了倾听。学生如果不具备倾听能力,其以后的成绩也不会太好。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握好培养倾听能力的时机,抓住一切能够利用的机会,去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然而,许多学生还做不到倾听他人,甚至是假听。他们看起来做得很正经,但其实早已经走神。
倾听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也是一种技巧。倾听需要用心,每个人都可以透过耐心和锻炼来发展这类能力。倾听是理解别人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获得良好的倾听效果,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倾听的艺术。每个人在班级内都渴望被尊重,当自己说话被别人倾听时,心灵也会变得愉悦。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也应为学生不断渗透这种思想,使其学会倾听他人的说话,并养成学会倾听的好习惯,明白倾听的作用。在学习“拼音”这节课时,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学生不免感到陌生。为此,教师可以就每一个拼音打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它们比喻成各种小动物,或者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要仔细倾听,避免不能掌握课程的相关知识,导致跟不上教师的步伐。教师也需要在此过程中关注到每一个幼儿,反复提醒他们倾听的重要作用,使他们都能听懂课堂内容。
(二)通力配合,互相协作
要想保证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性,仅仅依靠幼儿园时很难实现的,还需要幼儿园、幼儿教师、小学校长以及幼儿家长之间能够通力配合,互相协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需要多方参与、配合的工作。不仅需要幼儿园与小学校长之间互相沟通,幼儿家长也要承担起幼小衔接中的责任。简单来说,就是要家长转变以往的幼儿培养理念,不再将学前教育局限于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要在幼儿教师、自学等多种途径的指导下能够更加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家长要认识到在学前教育这一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特点等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在幼儿教育中要更加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要尽可能的减少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负担。幼儿教育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实际认知情况,用“润物信无声”逐渐渗透,循序渐进的展开,让幼儿能够在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接受、学习知识。幼儿家长还要与幼儿园老师建立起良好的联系与沟通,能够了解幼儿的情况,并根据幼儿教师的意见来展开幼小衔接教育,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园、家长以及小学之间形成通力合作,形成强有力的合理与凝聚力,从而逐渐构建起科学的幼小衔接体系,进而使得幼小衔接教育的实效性得到提升。
(三)牢固树立正确的观念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客观的看待幼小衔接,明白幼小衔接是每个孩子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幼小之间在学习要求、教学环境、师生关系、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各种差异,导致孩子们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表现,作为家长要理解这是正常现象,我们成人在面对一些变化时都会表现出一些不适应,何况是孩子,因此,家长应该给他们一些适应的时间,给他们机会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家长不必过于焦虑和担忧,更不要把这种负面情绪带给孩子。另外,持消极态度的家长也不能放任自流,面对孩子遇到的各种不适应,家长应积极给予帮助和指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小衔接中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关系到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做好幼小衔接,让初入学的孩子及早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要求家长和老师必须齐心协力,合作共育。
参考文献
[1]付瑜.以区角游戏促进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能力提高新探[J].天津教育,2019(32):171-172.
[2]尹开平.幼小衔接,我们这样做[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9(11):4-7.
[3]曹亚彬.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少年,2019(33):28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