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卢丽娟
[导读] 在幼儿教学中,需要结合幼儿特点不断进行改革,以保障教学有效性的稳固提升。而以游戏为主导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注重幼儿的主体性,以及幼儿的参与度等重要因素的影响。
        卢丽娟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滩歌镇黑池殿小学 741314
        摘要:在幼儿教学中,需要结合幼儿特点不断进行改革,以保障教学有效性的稳固提升。而以游戏为主导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注重幼儿的主体性,以及幼儿的参与度等重要因素的影响。在当前的幼儿教学中,由于幼儿的配合度等问题,常常导致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因此,对于幼儿课程的游戏化教学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以期实现从游戏中让幼儿获得更好地发展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教学;游戏化;实践运用
        引言:
        在以往的幼儿教学中,教师虽然已经关注到游戏的重要性,但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量,通常都将活动范围放置在室内,活动范围相对受限,且教学重点大多是处于知识的教授,对于幼儿的独立性以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等有所忽视,造成游戏化教学的主体倾向于教师的局面。而游戏化教学不仅仅应当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更需要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将游戏化当作切入点,设置切合幼儿心理特点的课程游戏,通过实践让幼儿获得全身心的发展。
        一、课程游戏化的研究意义
        通过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能够解决游戏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关注幼儿以及课程教学的需求,以此更好地寻找到游戏化课程设置的突破口和要点所在[1]。课程游戏化的研究中,通常可利用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来实现教学课程的安排,这样更加有利于幼儿接受课程学习,同时对日常现象引发思考,促进幼儿思维能力。此外还可利用区域活动等幼儿园现有资源来进行课程游戏化的安排,实现区域活动与游戏活动的高效整合,打破原本活动与游戏之间的壁垒,为幼儿创造更多的游戏条件。当然仅仅从课程上入手是不够的,还需要幼儿教师群体不断提升教学理念,突破原本教学思维的局限,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同时对幼儿课程教学进行大胆的创新,关注幼儿特点来设置游戏化课程,如此,才能实现教师能力提升与幼儿收获知识的双赢。
        二、课程游戏化的具体措施
        (一)精心设计游戏
        课程游戏化并非仅仅是带领幼儿进行游戏活动,还需要将教学任务融入进去,同时关注到幼儿的个人能力提升,游戏的安全性等多重标准。因此,游戏的设置一定要精心,在游戏的设置中首先要保障的就是游戏的完整性,这是符合幼儿心理的要求,也是对于事物形成完整认知的重要一条。游戏中幼儿不仅需要玩玩乐,还需要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

因此,游戏的设置需要尽量简单,符合幼儿认知范围,才能收获更广泛的参与度。如在学习数字的大小时,教师可以通过将数字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在大小不同的纸片上,并将这一数字写下来的规则告知幼儿,然后教师发出指令找出其中的两个数字5和8,当幼儿从一组数字中拿出这两个数字时,就能够直观地分辨出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通过这样的游戏设置,不仅能够增加幼儿的参与的,还能够让幼儿快速的比较出数字的大小,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自信心。
        (二)丰富游戏内容
        对于游戏活动,若长期使用类似模式进行,很容易让幼儿丧失兴趣,也不利于幼儿思维的激发[2]。因此,教师应当不断推陈出新,丰富游戏的类型和方式,以更好的吸引幼儿注意力。例如游戏化可以不仅仅是教师安排好的固定程序,还可以是幼儿自主动手获得的体验,又例如,游戏也可以是从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出发,最终收获知识,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给学生更广阔的活动环境和形式,幼儿也可以发挥出更大的创造力。例如仅仅是搭积木这项游戏便能够让幼儿认识更多的图形与色彩,同时实现创造力的发挥,教室也可以带领幼儿去操场等地搭积木,根据积木的形状去区分真实的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与自己手中的积木是一样的形状,启发幼儿思考,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三)处理好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幼儿通常对于游戏与学习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分,也容易在游戏中沉溺,因此教师应当做好领路人,明确游戏的设置中教学目标的安排和游戏之间的比重,及时提点幼儿游戏中所蕴含的道理和知识,以确保幼儿在游戏中也能收获知识。例如在进行角色扮演等游戏中,就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一定的提点,一方幼儿过于沉溺游戏,而忽略了对人物角色和分析和思考。需保障幼儿既能够拥有独立探索的时间,同时也能够与其他幼儿或教师之间保持一定的互动,即要关注到幼儿心理活动,也要体会幼儿的情感变化,做好课程游戏化的主导者,把握好整个课程学习和游戏的进度安排,避免幼儿过于投入游戏而忽略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幼儿课程的游戏化设置符合幼儿活泼好动、乐于探索的特征,且对于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游戏化的重点应当放在游戏形式以及内容的合理安排上,唯有把握好这两点,才能控制好课堂节奏,促进游戏与知识的有效融合,激发幼儿活力和参与度,收获更好地游戏效果。在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安排中还需要幼儿教师不断探索,以期在玩什么、怎么玩这两项重要的环节上给出更好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吴瑞传.倡导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5(01):220-221.
[2]宋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游戏精神的回归[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034(001):P.35-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