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宗莲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第二完全中学
摘要:信息化时代下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但人们重视的往往是学生的成绩、学到的技能,对学生的德育却在有意无意地忽视,尽管国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德育教育,但总的来说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大多数高中生都会上网,不可避免接触到各种事件、思想、文化,这些东西良莠不齐,如果不能正确分辨,很容易误导学生,再加上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缺少必要的传统文化教育,很多学生比较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归属感,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而高中语文则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最好的载体。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
1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我国历来重视道德和礼仪,在历史中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自身特色的道德理论和方法体系,用以约束古人的行为,很多优秀的道德观念在今天依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从最早的思维观念“礼、义、廉、耻”到后来的五常“仁、义、礼、智、信”,成为了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而这些道德观念在今天依然是难能可贵的,“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不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等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古人言论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还有古人提倡的忠、孝、仁、义是中华民族最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念,“百善孝为先”也是我们从古至今都在提倡和实行的,即使在今天各种文化渗透、冲突,依然适用并应该继承和发扬。所以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使得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为人处世,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2信息化时代下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研究
2.1强化语文教材的作用,深入探究传统文化内涵
高中语文教材是高中生获得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更是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如何在高中语文课中有效地体现出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向学生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语文教材所起的作用。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极其丰富,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解读高中语文教材的过程中,重视对传统文化内涵的分析与解读,重点解析语文教材中体现出的价值观与文化理念,通过引导高中生开展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活动,增强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向学生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使他们有效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例如,在讲解人教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的《鸿门宴》中关于座次的问题时,可先让学生反复地诵读教材中的相关段落,等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课文中的内容后,语文老师再给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探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让高中生真实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
讲解完毕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吃饭时排座次的文化,就可以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项羽、项伯、刘邦等人物,并根据各个人物的身份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际演示。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演示,学生真正了解了鸿门宴中各个人物的座次安排的意义和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了解有关座次的传统文化后,就可以有效地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家庭宴会中,长辈的座次按排情况,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入认识,对提升高中生的文化核心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2.2增加学生的国学阅读量,实现传统文化的知识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传统文化学习中,必须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进而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学习。具体来说,在进行知识积累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不断增加国学经典的阅读量,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首先,教师筛选国学经典读物。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积累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要求,选择合理的国学经典,指导学生对经典的国学著作进行阅读;其次,引导学生利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选择一些经典的阅读内容,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精读”和“略读”,进而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累,并获得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生价值观,使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2.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相结合
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往往会按照讲解作者常识,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最后梳理文章思路,并通过文字来理解选文中的文化内涵,教师只是单纯的文化知识的讲授,忽略了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面。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鲁迅的《祝福》,这是一篇非常具有时代特征的文章。故而在实际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首先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当时社会背景和婚姻观念,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时代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中不仅有很多精华,同时糟粕的存在,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外,考虑到高中阶段学生一方面学业负担较重、学习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学生对新鲜事物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欣赏到名师授课;可以将课文改编成短剧,让学生们扮演选文中的角色;可以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去。由此,学生会对课文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3结束语:
对于高中语文学科而言,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更近一步学习语文知识,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学生的语文核心素质将能获得巨大提升。在传统文化教育与高中语文学科教育的融合教育时需要教师更为注重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诸位同仁应避免“假大空”或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学科不适应的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程丽莲.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途径初探[J].中学语文,2020,000(002):P.63-64.
[2]陈丽.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策略之我见[J].高考,20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