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李亚琴
[导读]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针对中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已经相对具有一些难度,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就是我们当前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文章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李亚琴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城南小学033600
    
         摘要: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针对中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已经相对具有一些难度,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就是我们当前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文章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将数量关系与生活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一种问题形式,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开端与基础。如何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解题水平是当今数学问题解决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对教师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应用题命题的情境化
        以教师教授为主的应用题教学展开应该强调回归生活,创设情境,首先就把学生拉回到生活环境中,利用应用题教学内容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激趣,因此丰富教法,提高教学效率,无限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具体到教学操作中,就要结合实际安排来明确各种教学情境,保证教学情境服务于教学内容和学生本身,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数学学习过程,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组织他们展开体育活动,强调平均数在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具体来说,教师就可为学生在课外组织一场拍球比赛,分两组比拼拍球数量,看哪一组学生拍的多。比赛完毕后,教师就结合每组分组人数与拍球总数引出“平均数”这一教学概念,计算两组学生每人的平均排球数量,即用总拍球数量除去人数可获得平均每人的拍球数。同理,也可根据拍球数与比赛时间来计算每一组平均每分钟的拍球数。该应用题目中就充分运用到了“平均数”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形成非常生活化的应用题目,实现了对学生边游戏、边计算的思维灵活化。在教师的教学方案指导牵引下,小学生就明白了平均数居然如此神奇,同时它也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二、应用题教学方式的多种化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学生经常难以找准数学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出现代入公式错误的现象,降低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及数学教材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不断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整体性地提高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比如,教师在考查“倍数”的数学应用题的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书籍进行摆放,分成3本书、5本书两堆,然后引导学生们从3本书中拿出一本书放在另一堆中,进而形成倍数的关系,使学生形成对倍数的理解能力。通过开展数学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运用能力,同时将学生置于数学课堂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课堂中,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数学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直观的了解下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框架,增加自身对数学关系的运用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三、应用题题型的多种转换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教学中,就要做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拓展训练,对多种题型进行转变,并实现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的有效连接,将复杂化的应用题实现对简单化问题的演变,对应用题分析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找出隐藏的条件,实现已知条件的转化,并将学生应用题的解答能力全面提高。
        例如:电脑厂打算生产660台电脑,已经生产了375台电脑,还有多少电脑没有生产呢?在对该问题进行拓展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以下几个问题的拓展。第一个拓展训练中,电脑厂打算生产660台电脑,已经生产了5天,平均每天生产75台,还有多少台电脑没有生产?第二个拓展训练,电脑厂打算生产660台电脑,已经生产了5天,平均每天生产75台电脑,以后每天要比以前多生产20台电脑,剩下的电脑还需要几天可以生产完。这样拓展性题型训练的过程中,基本上围绕同一个题型,进而结合多个的角度,对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变换,可以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数学题型的深层次理解。
         四、提高应用题推理能力
        进行应用题解答时,学生常常模仿教师的解题方法和课本当中的例题,从而造成应用题的解题质量不高。所以,要教给学生推理方法,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关键。解答应用题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就是根据应用题当中要解答的问题,分析求解需要哪些必知条件,这些条件当中哪些是已知的,哪些还需要进一步求解,一直到得到全部条件为止。
        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每次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要想求出两车一次共运多少?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行?(甲车和乙车每次各运多少),但根据题意,只知甲车每次运多少,不知乙车每次运多少,所以要首先求出乙车每次运多少(300+50=350),这时就可以求出甲乙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了(300+350=650)。综合法就要从题中所给的条件出发,进而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面,首先甲车运煤300千克是已知的,乙车比甲车多50千克,那么可以求出乙车每次运多少(300+50=350),甲乙每次各运多少就知道了,就可以进一步求出甲乙一次共运多少(300+350=650)。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得到,不管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全面考虑应用题当中所给的条件和问题,指明思考方向的是要解决的问题,解答的根据是已知条件。
        总之,应用题教学改革直接影响着小学教学改革的效果。在新课程标准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各种新的教学理念随之显现了出来,其为应用题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加深自身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力度,全面掌握和认识到当前应用题的实际教学情况,在实际教学期间不断的积累知识,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刘素贞.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J].学周刊,2020,22(22):35-36.
[2]张达伟.刍议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导学,2020,(13):59.
[3]牛洪云.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解答策略[J].教师,2020,(10):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