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李松
[导读] 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建立自尊、自信的人格,更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李松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分水镇分水中学  564300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让学生构建化学科学探究的方法,掌握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激发对化学知识探索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化学知识在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建立自尊、自信的人格,更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引言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究是初中化学教学教育改革阶段的首要任务,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学生们科学素养的提升,还有利于学生们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深刻认识。初中化学的教学面临的困难较多,课时少,任务重,学科理论知识特色较为突出学生不好理解,因此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却往往很难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包含很多实验课程,且很多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来获取。例如,笔者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知识及化学趣味实验展现给学生,如春天去果园和夏天去花园能闻到香味,白酒打开瓶盖后放置的时间长了会散发出香味等。然后,笔者尽量把化学课内、课外的实验都演示给学生看,并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学生在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实验中,自己点火体验生成氢气的过程,感觉又惊又喜,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更高了。信息技术能把要学习的化学知识通过动画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在多种感官系统的刺激下,会更加主动地探索各种未知的化学知识。这将为高效化学课堂的打造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离子化合物的形成知识时,教师可以展示1个人和7个人拔河的图片,让学生知道钠原子如何容易失去电子,氯离子如何容易得到电子。多媒体教学不仅突破了教学时间的限制,而且拓展了教学的空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只注重化学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水平。在今天,素质教育日渐推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对所学知识深入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初中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初中三年级学生才刚刚开始接触初中化学,同时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较小,不容易受到以前基础不好的影响,对每一位学生来说都在同一起跑线,只要用心,大家都能够学好。因此,在化学课堂开始之初,可以根据化学这一全新学科的特点,建立起学生化学学习的自信心。因为年龄的特点,初中学生自尊心较强,当代青年学生个性较为张扬,表现欲望强烈,因此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着巨大差异。

针对上述特点,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耐心的进行教育和引导,千万不能妄加指责。对于化学学习的后进生,平时在课堂上要多给予关注和信任,有时候为了激励他们,在平时课堂中我有时候会努力找出他们的优点,并且对这些优点进行表扬,从而激励他们,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在课堂中看到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认可。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后进生设计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当他们准确回答的时候,及时的给与肯定和表扬,如果他们没有能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也不要给予批评,而应该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协助,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同时消除他们对于化学学习的恐惧心理。长期以往,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化学课堂中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同时建立学生化学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提升化学学习的效率。
三、把握化学学习的基础和核心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更是化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初中阶段的化学理论知识相对来说较为简单,而实验作为理论的支撑和延伸才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对于基础这个词存在一定的误解,他们认为基础的就一定是简单的。在这个误解的引导下,很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都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因为化学实验只有实际上手操作以后才能明白化学原理,而学生认为实验较为基础,肯定操作比较简单,根本懒得动手去做。这种情况对于初中化学的教学是极为不利的。教师要认识到,实验才是化学的源头,亲手操作实验才能彻底的弄明白化学理论的内涵和实际意义,因此实验教学必须是学生的亲身体验经历教学。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烧杯中液体变成红色的情景,那么教师可以趁此激活学生思维,为什么烧杯中的溶液会变为红色呢,有的同学认为是蒸馏水将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有的同学则认为烧杯壁上附着有某种物质将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剩余的同学却认为其他烧杯中的物质挥发后进入烧杯中,从而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这样一个小小的现象却有三种可能之多,当然还有可能是别的因素,但是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个现象将这三种推论的支持者们分为三组,然后每组都做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操作步骤保证安全)通过这个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还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这改变了学生们对于实验轻视的认知,很多学生认为实验想象有趣,实验操作让人着迷甚至爱上了实验操作。
结束语
        总之,化学学科是一门趣味性且多元化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禁锢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而要充分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充分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切身体验化学学科的奥妙,在有效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发展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吕效文.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255.
[2]廖琼.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C].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二).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194-196.
[3]彭措达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分析[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分会场)论文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8:538-5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