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海艳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第二完全中学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发展浪潮中,核心素养最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与改革目标不断约束着教师的行为,要求教师必须优化教学举措,构建高效课堂。对此,本文将以初中数学学科为对象,以核心素养为研究视角,针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进行深层次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1 根据教学内容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思维发展的限制,往往很难理解数学中抽象概念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化的情境引入教学中,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生活经验理解知识,也能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双向的互动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相关知识点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第一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游戏“正话反说”,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两人一组,共同完成游戏,教师在游戏开始前为学生举出示例:“今天早上花两元钱买了一支笔;今天妈妈给了我两元钱。”在接下来的游戏环节中,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示例各自进行游戏,一些学生说“甲车向东行驶 3 千米;乙车向西行驶 3千米。”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例子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提问“两个相反意义的量是否要求数量相等?”并且再次给出示例“商店购进了 3 千克白菜;商店售出了 2 千克白菜。”学生又根据教师给出的事例说出“今天东北气温零下 10 摄氏度,海南的气温零上 15 摄氏度。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在游戏中的收获,其中一些学生答道“正话反说”过程中所说的内容都是相反的;还有一些学生答道相反意义的量大多都是同类的数量;还有一些学生说相反意义的量都是成对出现的;也有学生说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数量不一定相等。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进行了知识的总结,通过游戏的方式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有效地理解了“相反意义的量的相关知识点”,而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了学习的快乐,从而爱上数学,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2 通过信息化技术不断拓宽学生知识层面
在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普遍采用“讲述”方式,立足数学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学习,而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打破传统模式,以便捷、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巧用信息技术,进行一定的学习空间上的拓展。
在教授“整式的乘法”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会在课前巧用信息技术进行一定的信息资料的收集,并将其绘制成视频,上传到网络上,引导学生下载,使学生借助该视频,结合数学教材,在家里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以此使学生更好地面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在课后,笔者则会向学生布置一些在网络上解答习题的任务,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习题的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除此之外,在学生课下学习的过程中,笔者还会引导学生借助网上交流平台,与笔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帮助其答疑解惑,从而补全学生所遗漏的知识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总之,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巧借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强化反例教学
第一,在初中数学课堂当中进行反例教学,要注意反例的选择。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由于学习方法和数学学习基础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也呈现出了自身的一些特点。有些学生对于教师举出的反例很容易理解,一点即通;但是有的学生对于教师举出的反例却很难理解,甚至在某种情况下还会效仿反例当中的不良解题方法。为此,“因人而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反例教学方法和反例展示方式。实际上,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为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要点和数学解题的技巧。第二,要积极搭建一种科学的反例构建模式,通过不断地创新和优化来达到反例教学的基础性目标。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对于反例的应用也要适当,除了教师自身要善于合理地应用反例以外,还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反例思维的构建。通过一种情景创设,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反例当中所蕴含的数学哲理和数学知识。在一般的情况之下,很多反例在构建的元素上和内容上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只有对所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架构和深刻的理解认知,才能通过这些数学功底和数学知识的调动,实现思维的发散。因此可以说,初中数学教师应用反例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思维高度发散的过程。
4 利用自学导纲不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自学导纲的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自学导纲的过程中,会有效地调动自主性,增强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知识时,还可以对不理解的地方加以标注,在教师讲解课程时着重注意听那部分内容,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学习效率。而在自学导纲过程中学生可以弥补知识遗漏的地方,做到对知识学习全面。针对教师布置的导纲任务学生更有目的性地预习知识,学习内容明确。例如,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自学导纲的学习成果,学生将他们学习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提升了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也使教师发现学生学习知识的漏洞,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弥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构建更为高效的教学课堂,初中数学教师既要根据教学内容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又要通过信息化技术不断拓宽学生知识层面;既要强化反例教学,又要利用自学导纲不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云思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与思考[J]. 考试周刊, 2018, 000(033):97-97.
[2]黄宝忠.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8, 000(0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