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姜威
[导读]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引导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对比性、测量性、验证性等实验方式,使孩子们获得知识,不断成长的过程。
        姜威   
        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屈原一中  414418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引导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对比性、测量性、验证性等实验方式,使孩子们获得知识,不断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符合当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要求的,它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能独创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与我们教学中是否注重创新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只有关注教学的创新,才可能一脉相通地培养学生的创新。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创新;
引言
        新课改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独立性的培养,要注意渗透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物理本身对于刚刚进入到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就是一门新的学科,很多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教师应该探索出一些方法,全面地改善现有的物理课堂环境,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物理课堂的学习中,更好地实现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
一、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分析
        (一)物理知识和观念
        物理知识以及物理观念指的是学生掌握课本中物理概念以及规律的情况。想要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和物理概念,教师教学的时候,便必须做好核心概念以及相关规律的教学,将这些基础性的内容讲透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只有这样学生的物理基本概念掌握才能够真正的踏实,学生也能够更好的了解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可以通过物理知识的掌握了解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这对学生物理观念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二)物理知识运用能力和探究能力
        这方面指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到的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物理问题,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客观规律的总结。这样能够切实提高学生问题发现、分析以及解决方面的能力。此外,学生生活的时候,利用物理知识进行探究,能够找到生活中存在的物理规律,切实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措施
        (一)出发于“生”,务本学生实际
        教师专业水平是学习效果的前驱。能力差异造成不同教师在同课教学中,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原因就在水平稍弱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的教学效果较差。所以,教师要立足学情,开展教学。例如,在对于不同学习和接受能力的学生,我们需分别制订要求:①对教材物理原理与现象进行掌握;②在探究过程与其积极互动;③适当增加教学宽度,拓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其实在物理的课堂上,一些很细微的差别会给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所以教师要站在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深化,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开始将对于科学家的介绍应用到了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会对科学家探究的艰难过程进行讲解,来给学生进行追求真理不屈不挠的精神的渲染和熏陶。新课改确实推动了物理教学冲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教师开始关注成绩以外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够通过物理学习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让学生获得物理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需要利用这些有价值的资源来拓展教学的内容,这样才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我们学习杠杆的物理知识时,由于杠杆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利用一些生活用品,辅助讲解杠杆的工作原理,可以让学生容易理解,让学生能够了解科学知识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热爱。


        (三)丰富物理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物理教学氛围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并在这个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思维,通过物理知识探究问题,教师教学的时候,必须认识到教学资源的重要性,不能够局限于教材,需要重视素材的挖掘,让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初中物理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比较抽象的物理规律,还需要学生可以利用物理实验来进行物理规律的验证。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认识到初中物理教学中观察的重要性,找一些和学生生活有关的物理素材,进行校本资源的开发,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四)发挥学科优势
        初中物理学科特点,它是对我们的实际生活的抽象,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生活现象解释物理教学内容,让物理教学更加生活化,它的教学能够拉近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不难发现,初中物理所包含知识,都是来自于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场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借助本学科的特点,在与学生的共同探究过程中,激发孩子们的热情,使其积极参与。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达成教学效果。对这一生活气息强烈的学科,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往往靠自己的感觉,因此,实验的探究对于孩子们抽象概念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抽象的物理知识在与实验的结合中,学科优势尽显,更贴合学生的实际,激发探究兴趣。从动手操作到实验探究,紧紧依照着核心素养的“求真”“证伪”,培养他们的初中物理学科素养。例如,在引导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操作实验:让装有磁体小车互斥,观察小车的速度方向和速度大小的变化。学生可以明显看到磁性相反的小车会互相远离,从而证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将抽象的教材知识变为认知,在操作中直观感受力的作用。协作可培养求同,也可凸显独特,由此来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五)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也是物理核心素养中一个关键性的内容。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创造性思维,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节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进行合理的猜想并制定探究计划,当学生设计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分别在木板和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的不足之处,并鼓励学生对实验进一步改进。教师通过这种过程,不断地加强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六)借助物理课外实践,拓展学生创新空间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还要结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特点,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新颖的课外实践中,实现理论知识的有效学习,并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完成电路知识教学之后,就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延伸,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际生活中的电路操作进行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深化了理论知识学习效果,也促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拓展了创新空间,实现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物理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物理学科的学习之中。这对提升学生物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天恩.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15.
[2]李文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05):154-155.
[3]徐耀东.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69.
[4]张军.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107.
[5]李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08):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