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潮
石家庄电子信息学校 050000
摘要:目前,对于多媒体教学模式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尚未成熟,仍需要教师在填充教学经验的同时,寻找紧密联合的切入点,深度思考其更好融合的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对多种教学模式有着一定的认知,结合学生的发展脉络,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中职物理;教学;应用
引言
物理文化主要分为物理和文化两个名词,文化是所有人类思考和总结出来的思想结晶,是物质的积累和精神积累总称。所以,我们所说的物理文化是总体文化的一个很小的分支,它也是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物理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也具备一定的历史性和科学性,虽然物理文化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是国内外对物理文化的研究却是有很多,并且在我国新课改之后,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已经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科学与人文主义的统一,使得物理文化元素与物理教学进一步进行了融合,让物理文化和其他的文化一样也具有了一定的价值和研究性。
1中职物理教学现状
由于学校在专业课上重视得多,物理课程的比重相对较少,一周每个班级仅有两节课,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也不够重视,以至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根据学校安排,学生完成物理学习之后才会陆续开设电工、电子等相关的专业课。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学困生”,基础相对好的少之又少,学生间的层次也是良莠不齐,普遍对物理学习没有多大兴趣,积极性不高。由于学生在初中时期学习存在困难,教师和学生也都不很关注,使学生严重缺乏自信心,厌学情绪也相对严重,这些问题都使中职物理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
2多媒体技术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2.1创设物理情境,有效提出探究问题
中职物理知识诞生于现实生活,也需要扎根于现实生活实际,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因此,为了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效果,不要立足于他们的生活实际,灵活地创设一些能够吸引中职学生学习注意力的物理教学情境,那么这样更有利于激发他们自身的探究欲与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平时中职物理课堂教学期间,可以结合中职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地为他们设计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力求有效诱发他们的思维与认知冲突,引导他们开展深入思考和探究,激活他们的思维。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与反射”部分物理知识期间,可以为学生设置如下问题情境:“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天气比较晴朗,那么天空为什么会展现出蔚蓝色呢?”“在下雨之后,天空中为什么会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呢?”“为什么筷子放入盛有水的碗中会变弯呢?”针对这些生活化问题的提出,借助多媒体技术为他们针对性地展示一些生活化的照片,可以借助这些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来有效地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启发下,可以顺利地导入待学习的物理新知,并且可以激活他们的探究性思维与相互讨论的兴趣,这样就可以为后续探究性课堂的构建做好铺垫。
2.2趣味性物理文化融入物理教学
部分中职物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枯燥的弊端,中职生学习物理往往是被动的就各类物理概念、公式进行记忆,所以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与之对应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均不理想。因此,中职物理老师可考虑将具有趣味性的物理文化与知识教学进行融合,利用物理文化的趣味性改善教学氛围,从而更加有效地学习中职物理。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将物理文化引入其中,将物理概念与公式的提出、发展等融入物理研究的历史故事中作为教学引入。如教学浮力定律时教师可以讲解阿基米德发现此定律的过程。在我们所知道的故事中大多人都认为阿基米德是在洗澡时突然发现了浮力定律,并且在大街上高呼“我发现了浮力”。但真实情况是阿基米德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经过不懈努力之后得出浮力定律。
罗瑞斯认为阿基米德确实对物体体积进行了测量,其洗澡的传说仅仅是为浮力定律增加了传奇色彩,提升了此物理知识的趣味性。老师可以把这些经典的故事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趣味性和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均被调动。学生会更加喜欢学习物理这门课程。
2.3课堂二维码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巩固练习除了手写外,我们还可以直接让学生用手机扫取二维码来做练习,学生做完练习后,可以直接看到自己答题的结果,既免去抄题的烦恼,教师也会直接看到学生的作答情况,从而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之后对易错知识点再进一步进行讲解,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比起传统的课堂练习,教师只能提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全班的学习情况,这样的课堂练习模式由后台直接统计,对错一目了然,错题还可以查看解析,使教师能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听课效果,真是既省时又效果好,还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活泼有生气,学生也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使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
2.4优化混合式教学的模式
优化混合式教学的模式要从“互联网+”融合性入手,互联网本身就属于一种教学手段,几种教学手段的融合要在取长补短的原则下,深度落实各自的优势项目,运用不同的优势内容,将多种教学方式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去,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物理应当积极构建多种呈现方式,结合教学任务,打破当前教学桎梏,对接学生课业重、压力大的现状,网络相较于实际课堂有着轻松的感觉,更适合处在压力中的学生,在完成基础性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增强与其他学生间的交流。混合式教学模式内含多种教学方式,教师要充分考量每一种教学方式使用的时间点,明确在物理教学的哪些环节可以使用。例如,在线教育资源和微课可以很好地演示具有安全隐患的物理实验,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反应机理。直观性和具有爆发力的实验现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他们对物象化物理理论的需求,加深问题的理解程度。例如,在讲解核能的相关知识中,学生对核反应中原子的变化规律以及为何通过反应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非常好奇,而这些问题仅通过教材的讲解是难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教师可以在网络中寻找教学资源,找到核反应的视频,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并且配以核反应中原子结构的变化动画,模拟微观物理世界的反应本质。在动画制作中,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要着重介绍,对接他们的求知范围,帮助理清整个核反应的过程,加深知识印象。
2.5生活化情境,拉近学生和物理的距离
教师可以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关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进入物理学习中。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缩短物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有效推进教学进度。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更有学习兴趣,更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相关场景:小明和小华两个人同时站在雪地上,小华的脚下垫着一只木板,那么,两人陷入的深度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这一生活化场景,激发了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同时,教师将实际生活与枯燥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魅力。
结语
总之,中职院校物理教学质量处于相对较差水平,所以众多物理教师纷纷就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改进。在此种背景下有教师提出将物理文化融入教学过程的教学理念,实践表明此种教学理念为依据,旨在不断地提升中职物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引出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文化这个元素,希望可以为更多物理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1]周诗文,孟波.物理教学中融入物理文化的思考[J].求知导刊,2016(3):24.
[2]段其林.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融入物理文化丰润物理课堂[J].中学物理,2011(12):62.
[3]谢进旺.高中阶段物理教学对物理文化的融入[J].课程教育研究,2013(23):188.
[4]庄玮.高中阶段物理教学对物理文化的融入研究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