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陈均
[导读] 本文将系统阐述应如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开展应用题教学,以其为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数学整体素养提供一定的方法论示范。
        陈均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旺草镇旺草小学,贵州  绥阳  563304)
        摘要: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工具与手段,其具有严谨的形式逻辑,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与人们日常生活十分贴合,这一特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数学学习的抽象性与难度,而应用题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体现了这一学科的实用性,因此对应用题教学有效方法的探究成为相关教育群体不断努力的方向。基于此,本文将系统阐述应如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开展应用题教学,以其为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数学整体素养提供一定的方法论示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基本途径
        数学中应用题这一重要版块,不仅适应了小学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学科特点,还以相对具象化的方式消解了数学知识晦涩的逻辑性从而遵循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熟练运用应用题解答技巧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此种特点,并为其创造生动愉快的课堂、精炼其应用题解答方法与技巧,不断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进行针对性培养,使其深刻体会数学知识的乐趣与魅力。
        一、开展拓宽学生思路并激发其发散性思维的课堂教学
        (一)为学生搭建充分表达的平台
        教师应主动尊重并实现学生的主体角色,使其拥有更多的表现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与沟通素养。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课堂上,老师应该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从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变为协助者,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答。譬如在解答一道涉及除法运算的题目时,老师需要协助学生划出关键信息,比如根据所给出的事例关系找出除数与被除数两个关键变量,从而进一步进行正确计算。
        (二)积极开发学生类比联想能力,降低题目的抽象性
        数学作为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其应用题并不会像语文课文一样清晰明白,有时学生在第一次理解应用题时一头雾水,无法理解其具体含义。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需要鼓励引导学生善于进行类比联想,将问题转化为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事情。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有意地对学生进行类比联想式的针对性训练,降低数学应用题自身的抽象性,提高学生对其理解的准确性。
        (三)鼓励并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分析的能力
        数学应用题的实质即是理论知识、公理定理与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之间的结合,其解答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这些抽象知识的理解程度。

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的吸收理解,教师需要对其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专门化练习,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教授,使其能够在老师的解题经验的引导下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根据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问题解答。譬如,在解决货物运输等题目时,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使其独立分析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运输总量及每天平均运输量等要素,思考问题与已知条件的逻辑关系,运用运输所需天数=运输总量/平均运输量等此类公式进行解答。
        二、不断精炼其应用题解答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一)引导其形成认真审题及快速提取关键信息的习惯
        一般来说,应用题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所以相对单纯的公式计算题,应用题呈现的内容会很多,然而并不是所有内容都是关键信息,这需要学生认真审题,提取与问题逻辑相关的已知条件。认真审阅题目,提取关键已知条件,排除无用的干扰信息等过程考察的是学生的逻辑推理与理解分析等能力。为此,学生在平时练习时,应有意对自己进行认真审题,提取关键信息,耐心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等针对性训练,一旦形成这样的解答模式,就会在解答过程中游刃有余。
        (二)善于联系日常生活,在熟悉的事物中获取灵感
        小学阶段的数学应用题最大的特点便是与日常生活结合十分紧密,因此在此阶段的学生在训练应用题解答时,可以积极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联,善于类比联想生活现象。譬如在解答经典距离问题时,可以联想到家长开车从家出发沿固定的路段接自己放学回家,而自己与母亲在同一时间从学校出发沿同样的路程走回家,家人和自己都有各自的平均速度,思考自己需要多长时间和母亲相遇。这样与生活关联,能够有效降低应用题本身的抽象性和排除题目的干扰项,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与正确率。
        (三)培养学生积极归纳反思的学习习惯
        细究包括小学数学在内的应用题型,其大都可以归纳总结为常见的几大题型,如距离问题、进水出水问题等类型。而相同题型考察的逻辑关系与理论知识基本一致,所以学生要善于对相同题型的答题思路进行总结反思,归纳出系统准确的答题模式。在学生对题型的总结归纳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专业引导,使其深刻体会反思归纳的重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既良好体现了理论知识,又因其实践性而切实训练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而教师需要不断在教学方法与技巧等方面寻求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应用题类型进行深入学习与把握,以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克文.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研究[J].才智,2017(22):129-129.
[2]施玉雄.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研究[J].教育科学(引文版):00253-00253.
[3]张红梅.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研究[J].求知导刊,2015, 000(022):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