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晓红 张俊俊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蔚汾中心校 033600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趣味化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从而充分体现出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以及实践性,提升教学工作的趣味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趣味化的实施思考为主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们需要积极讨论,通过总结,寻找出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趣味化的授课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一、教学情景趣味化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数学教学,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创设趣味教学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同时要确保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趣味性的教学情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经常会采用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打造趣味教学情景时,要通过学生的感受来作为依托,教师通过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当中,提高学生在情景当中的表现能力。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两位数的乘法”,教师就可以根据小学生所喜爱的动画片,以光头强种树为主题,光头强种20棵树,花了两天时间,请问光头强每天能够种多少棵树?教师通过让学生口头叙述的形式来探索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在探索过程当中能够学会表达和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计算和应用能力,让学生树立数学探究的主动性。再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就可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引导,通过情景化的导入,让学生通过打扫班级卫生的问题来设立卫生区域。并且将卫生区域划分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让学生思考两个边长相等,高度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是否一样,从而促进学生在课堂当中的讨论,热情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更好的树立良好学习思路。
二、教学方式趣味化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贪玩的天性,开展游戏教学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数学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过去,许多教师认为游戏只会玩物丧志,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紧密,不给学生留下开小差的机会,在练习时也常采用题海战术,在这种高压状态下,学生的创新习惯思维能力受到打压,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教学环节,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在练习时,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趣味性题目,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倍数”时,组织开展了“遇三就跳”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学生依次报数,数字必须连续,当遇到3的倍数时就要跳过,否则就要接受惩罚。在游戏过程中,同学们的思维高速运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学生对倍数的认识。
在学习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时,找来等底等高的空圆锥和空圆柱各一只,然后在圆锥里面装满沙子,倒入圆柱中,发现三次刚好装满,将圆柱里面的沙子倒回圆锥,发现三次正好倒完,于是得出圆锥和圆柱的体积的关系为1∶3。由此可见,教学方式多样化,能够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游戏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思维培养趣味化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使得理解力和认知力处于较低水平的小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鉴于此,教师应借助教具讲解一些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将这些难点知识以通过直观的教具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重视教具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以“三角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探究三角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我给学生提供了多种教学工具,如三角形尺子、三角形模型、红领巾、三角形硬纸板等,让学生通过裁剪、折叠或拼接等各种操作探究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关系,从而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动手操作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都相互探讨、交流,研究着由三角形组合而成的多种图形,课堂氛围由此不断高涨起来。如此,通过有效运用教具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探究,改变了传统“师讲生听”这种刻板的教学模式,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使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作业设计趣味化
小学数学在作业设计上应重视其多样化,尽可能地使作业的样式变得丰富。传统的作业形式下,学生很容易产生排斥的心理,因为传统作业不仅内容枯燥,而且数量繁重,这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是极大的心理负担,因此便出现了小学生不爱做作业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其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地做作业,而不是让学生在强制性的条件下做作业,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更好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这一节课时,就可以利用实践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个情境,在情境中,小峰同学打碎了班级的一块三角形玻璃,他想买一块类似的玻璃进行弥补,但是对于玻璃的尺寸却一概不知,教师创设这一问题情境,学生就会积极的帮助小峰同学,他们会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应该选择怎样尺寸的玻璃,为了证实很多学生会对打碎后的三角形玻璃进行测量,从而确定其尺寸,这样的作业设计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学生既没有太大的压力,又主动地完成了作业。
综上所述,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增设趣味情节,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处在轻松趣味的课堂环境中,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并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闵龙军.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导入方式[J].考试周刊,2020,(44):89-90.
[2]王多海.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化[J].学周刊,2020,(13):67-68.
[3]孙利.数学课堂的趣味教学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