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叶长禄
[导读] 作为初中教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们研究的重点。
        叶长禄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第二完全中学  
        摘要:作为初中教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们研究的重点。生活化教学方式与情境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但可以拉近教学知识点与学生的距离,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对此,本文将针对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
1 在初中化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的现实意义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逐步形成了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因此在初中阶段开展化学学科的普及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对生活、自然及生命本身的责任和敬畏之感。教师要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路,精心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并蕴含多种知识生长点的物质或现象作为“生活原型”,从这一原型出发,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有关的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情境相融合,将生活化的理念应用于学科教学中,不但可以缓释学科的理论难度,还能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较大提升。化学学科与物理、数学等学科存在客观的交叉,因此多种学科形成联动作用,来解释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将有益于辅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和认知理念,进而提升对于科学的应用能力。此外,教师需紧密关注学科理论与生活发展的一致性,灵活运用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传授技巧,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和技能的使用效果。随着教育理念的日益革新,先进的教育思维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素质倾向,以培养和形成学科素养、凝练科学的意识是当前教育的主导目标,因此生活化的学科教学与新的教育理念也能够全面契合。
2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
2.1 利用热点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仅仅依靠书本是远远不够的,要紧跟时代的脉搏,选取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将一些新闻事件、热点科技以情境的形式引入化学课堂,让学生挖掘它们背后蕴含的化学知识,分析其对人类可能带来的影响。这些生活化的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自然地融入化学课堂,去感受科技成就。生活化情境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悟到科技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在分析、交流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他们认识到科学的本质。如我国的“嫦娥工程”,月球是否适合人类生存与化学知识有关,生活中真假白酒、雾霾天气等都与化学有关。学生只有去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才能不断积累知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产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2.2 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注重教学活动的丰富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教师的讲解。

教师要借助于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构建探索知识的“学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要运用多样的方法、灵活的手段,要根据课题、时间、学情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难理解的知识在生活情境的支撑下变得直观。如对于微观世界下的原子,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地理解原子核与原子内部空间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形象地比喻,将原子比喻成足球场,将原子核比喻成一个个小的玻璃球。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原子与原子核的大小关系。多媒体教学能集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于一体,教师要将这些元素融入生活情境中,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如在学习《有机合成材料》内容时,教者播放视频,并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哪些是合成材料?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如何形成的?链状和网状有何区别?教者呈现一张服装标签,让学生交流各标记的含义,了解纤维的种类,说说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有何区别?说说洗涤熨烫时的注意事项。教者以多媒体引领学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将生活经验与书本知识相融,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利用生活问题创设情境
        要想更好地利用生活问题创设情境,就需要遵循以下两点原则:一是以生为本原则。教师所选取的生活化案例需要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只有如此才可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利用选取的生活案例就教学课件进行制作时需要以学生理解和吸收为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二是时效性原则。当代初中生处于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其可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和方法获取最新消息,所以学生对过时信息往往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选取生活案例时要顾及学生的此项特征,在保证生活案例时效性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兴趣爱好。由此,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会更具吸引力,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其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2.4 在实验教学中创设情境
        融入化学实验,培养动手技能化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实验操作.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教师要将生活与实验融合起来,借助生活现象、实验体验增进学生的理解.生活中肥皂除油污、活性炭去甲醛、以发酵粉制作蛋糕、制作油条时加入食碱与明矾,这些生活现象都与化学有关.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掌握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学习《燃烧与灭火》中的灭火原理后,教者为学生提供家庭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诸如水、湿抹布、沙子、Na2CO3等,让学生思考如何灭火,并说说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才能让化学知识为生活所用,才能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更好地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水平、创设高效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师既要利用热点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又要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注重教学活动的丰富性;既要利用生活问题创设情境,又要在实验教学中创设情境。
参考文献:
[1]张贤金, 吴新建, 叶燕珠,等. 课改以来初中化学教学情景创设的现实困境与跨越路径[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 019(009):86-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