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运算推理能力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叶孝森
[导读] 数的运算在数学学科的四个主要部分都有广泛涉及,运算过程中不乏推理的存在,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的运算水平往往会影响推理能力的发挥。
        叶孝森
        隆安县古潭乡中心小学  532708
        摘 要:数的运算在数学学科的四个主要部分都有广泛涉及,运算过程中不乏推理的存在,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的运算水平往往会影响推理能力的发挥。但是当前小学数学关于在运算中提升推理能力的研究较少,且一直以来都注重“空间与几何”方面的推理,忽视“数与代数”之间的运算过程中存在推理,因而在运算过程中提升推理能力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推理能力

1 引言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数学教师或者其他小学教育工作者,都越来越偏向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何更全面、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使每个老师伤透脑筋。笔者在知网搜索关键字,查到很多关于运算或推理方面的文献,但是,关于如何在运算中提升推理能力的研究却少之又少。一直以来,数学教学都注重“空间与几何”方面的推理,认为“数与代数”之间的运算过程只是一种计算过程,而不是推理过程。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提升学校的升学率,教师的教学方式经常在无意间变成了“快餐式”教学,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通常都被无视了。为了改变“唯成绩论”的教学现状,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注重提升学生推理能力,使之综合能力水平有所提升。
        
2.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存在的问题
2.1 未能充分发掘推理资源,错失有利时机
        小学教师在对教材深度研究的基础上不难发现,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处处存在推理,但并不是一切推理都是显而易见的,教材中直接呈现出来的推理大多存在于例题或习题中,教师很容易把握,但也有不少潜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推理。对于教材中可见的推理,要及时利用,而那些潜在的推理,要善于挖掘,更加重视,因为这往往是培养推理能力的最佳素材。发掘出潜藏于数学知识深处的推理,本身就是数学思索的结果,对老师来说,是教学能力的体现,对学生而言,则是一种思想的引领与启发。对于刚接触数学的学生,每个人都是从简单的自然数开始学习数学的,学习自然数当然少不了练习写数,但是重复写同一个数是一个机械、枯燥的过程,那么如何让写数变得富有趣味、还能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呢?不妨把任务换个花样,刚开始时用填空的方法,比如“‘1’和‘0’手拉手,组成□一起走”、“数一数,我有□个手指头”等,过段时间之后,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写哪个数,建议学生写一些有规律的数,例如“1,3,5,7,…”、“1,2,3,5,…”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在应用题训练过程中培养其推理能力,从引导学生审题,找出题目中的隐含的数量关系,将数学语言转化成数学符号进行运算,到调节运算的数据及顺序,利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等一系列解题环节,每个环节都是锻炼学生进行推理的大好时机。最后,通过验算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推理能力,因为验算的过程就是一个逆向推理的计算过程。


2.2 运算教学中忽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之前,我国数学学科发展受前苏联数学理论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小学数学教材,长期以来都是以直线式的形式编排,考虑到6-12岁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理解水平,课堂上教给学生的通常是生硬的抽象结论,而且都是以完成形式出现,课堂环节很少设计探索性的数学活动,学生难以体验发现和猜想的喜悦。很多教师进行运算教学时大多采用形式化的演绎推理,而极少运用合情推理。究其原因,相当部分教师认为运用合情推理进行教学时的过程探索是徒劳无益的,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学生盲目地摸索容易造成“先入为主”的首因效应,给后期纠正错误的认知加大难度;其次,不论学生摸索的结果如何,最终仍要遵从数学的规定。
2.3 未能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小学阶段数学教材内容的编写是有层次、有梯度的,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学内容越丰富、越复杂,知识系统也就越完善。数学运算知识也是这如此,从简单的自然数到数的运算,再到贴近生活实际的应用题,由简到难逐步升级。运算能力是小学阶段数学能力的第一个层次,推理能力在第二个层次,小学生只有熟练地掌握了简易、单一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复杂、多样的综合能力。传统的“教书匠”已成昨日,课堂上读课本的时光也已不再,学生接收知识信息的速度很快,对于教师来说,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层次性逐步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缺乏“匠心”精神,忽视教材的层次性,对学生的层次性把握不到位,有时为了赶进度,不得不舍弃某些基础的、简单的知识点,甚至不顾惜牺牲能力发展较差的学生。
3运算过程中培养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具体策略
3.1激发兴趣,强化推理意愿
        “如何让推理变得有趣?”是教师在运算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时值得重视、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有50分钟,但据笔者在小学实习期间与各科老师交流和观察发现,实际教学中真正用来教授学生的的时间还不足一半。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就得下足功夫,抓住小学生平时感兴趣的知识点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九宫格填数游戏是中国数学的一个经典游戏,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可以设计多种不同类型的题目。
3.2 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均衡发展
        每种推理形式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也不可能单独地发展学生某种推理能力,就好像人要均衡地补充各种营养,才能促进营养更好吸收,推理能力的提升也是一样,学生掌握两种推理的趋势和水平是相近的,不论发展速度或快或慢,它俩的水平始终围绕某一点保持平衡,将两种推理形式有机结合,学生才是真正掌握了推理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运算教学时,要同时加强两种推理能力的培养,不能偏废其中之一。
3.3有意识地寻找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素材
        小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抽象思维,借助具体的素材和知识点更容易形成能力。教材是培养推理能力最经典、最便捷的资源,挖掘关于推理的素材,首先从教材开始。教材中很多看似与推理无关的例题,其实是最好的推理素材。教材中关于推理的素材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不能仅局限于平常的教材。从心理学角度,基于与人简单的语言交流和对周围环境的观察,6-12岁儿童在某些方面已经具备了初级的推理能力,教师利用这个条件,可以寻找更多的课堂以外的素材。

参考文献
[1] 仇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推理能力的培养[J]. 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
[2] 李培芳. 从能力走向素养——小学数学推理能力培养的意义、问题及对策[J]. 福建教育,2016
[3] 范敏.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思考[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8
[4] 朱希萍.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推理能力的培养[J]. 小学数学教师,2015
[5] 胡春颖.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 才智,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