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燕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三岔镇三岔小学 744512
摘要:德育素养时代发展的社会现状让小学阶段的学习有了德育、素养培养的双方面要求,不能仅仅满足于学好知识文化,小学生们需要更丰富的文化素养以及更高的知识储备去面对时代的进步。传统文化氛围的构造,激发学生文化自豪感,提升学习兴趣。这就做到了小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与文化素养的提升,满足新时代对我国小学学生的新需求。我国是一个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大国,数学起源很早,存在大量的民间趣味数学题目、思想,是我国人民的无上智慧。本文基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策略研究
引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担负起德育的职责,充分挖掘数学素材中的德育素材,通过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渗透数学文化、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落实好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和立德树人、育人为先的理念。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道德品行发展的现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以生活化教学为切入点,理顺数学知识教学与德育渗透的关系,从细微处拨动学生的心弦,把德育化成春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此外,教师不断提升数学教学素养,使学生能自主自觉地反思不足,从关爱身边的亲人到融入社会,实现有序和谐的社会化。
一、数学历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
数学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现在的数学知识都是经过古人反复探究,总结出来的精华。在日常数学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地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历史素材,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我国数学悠久的发展历史。这样不但可以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我国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以此实现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培养。数学在整个小学教育系统中有着重要地位,必须引起学校的重视,小学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会影响学生的整个学生时期甚至影响终生。我国传统文化对小学生的知识累积以及素质发育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如果可以实现结合,那么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升必定有促进作用,且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传统文化和数学教学联系的目的就是培育一批具有高数学素养的学生。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的结合,让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更加全面,充分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让他们跟上时代步伐,对国家做出更大贡献。例如,教学“对称”时,让学生自主收集图形,自主设计图形;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先自主了解“九章算术”;学习“垂线与平行线”,可以让学生先去了解古代建筑艺术等等。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数学的发展历史,也表现出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过程中,使得数学的价值展现了出来,也使得我国的文化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
二、编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数学习题册
数学课本是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具有引述知识点、介绍和引导学生应用知识点的关键作用。但是,数学课本的重点是理论知识,学生要想合理应用数学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习题的练习。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必须选择有效的结合物,学校的数学教研组应编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数学习题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传统文化内容。(一)在数学习题册中设置传统文化故事导读系列,目前市面上的小学数学习题册,例如《典点》《尖子生题库》《黄冈小状元作业本》等,它们的共同点之一是在课程导语、前言部分对数学知识的简介很少,内容设置僵硬,有大量的计算、运算、应用题,缺乏软文化的传输和渗透。
因此,为在数学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学校必须自编数学习题册,构建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交点,在对应章节的前言部分加入传统文化故事,设置导读系列,让学生可以通过看题、做题来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展宽学生的学习广度与深度。(二)在部分习题中渗透传统文化,在学校自编的数学习题册中,可以将题目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渗透传统文化。例如可以将剪纸艺术与图形的对称性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欣赏我国剪纸艺术的同时,发现数学与传统文化的切合点。在“图形的对称性”这一课的课后练习中,可以利用京剧脸谱、风筝、“囍”字等图片,提高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应对这些图片进行标注和注释,在注释中阐述图片背后的文化的发展历程、现实应用等,让学生在做题时有机会接触传统文化内容。
三、组织实践活动,在应用中渗透德育教育
费尔巴哈曾说:“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之中,还应体现在课外活动的方方面面。教师只有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将课上与课下充分结合,在应用中才能更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综合与实践”板块,结合“节约用水”章节,组织节约用水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去测一测、算一算,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认识浪费水资源带来的严重后果;结合“节约用水”的政策和措施,开展手抄报或黑板报的展演评比活动、节约用水的演讲比赛、辩论赛或主题征文比赛等,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结合“绿色出行”章节,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及父母每天出行使用的交通方式,填写调查表,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看看全班家庭采用的出行方式是否够环保,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真正把“绿色出行”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去;结合“北京五天游”章节,组织学生设计全家出游的行程计划,让学生在参与调查、收集信息、设计方案等活动中,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如,教师还可根据“统计与概率”版块,借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组织学生统计家庭中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情况;调查垃圾分类处理的情况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让学生明白节约用电、用水,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效进行德育渗透。
结束语
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德育渗透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甚至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与学科教师没有直接关系。数学教师这种错误的认识不仅很难实现自身教学素质的提升,还无法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全面发展的目标。为了更好响应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立德树人的教育号召,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深度挖掘教学中的德育知识,寻找良好的德育渗透契机,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以促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瑞.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分析[J].文化产业,2019(06):63-64.
[2]赵俊.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探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109-110.
[3]邱跃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探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35-36.
[4]韩巧玲,黎妍,左明旭,淮瑞英.史家小学“品源至慧”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41-45+51.
[5]刘进.中国古代数学文化融入低年级数学教学刍议[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4):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