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姜全微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第6期   作者:姜全微 陶明明 徐航 刘艳丽
[导读] 本文首先阐释了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论述
        摘要:改革后,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带动了社会经济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对能源的需求愈发迫切。但由于传统能源出现了极为巨大的缺口,我们应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开展新能源开发。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往往会应用到大量的建筑材料,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仅考虑到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性,片面忽视了工程建设所带来的的污染等情况,虽然水利水电工程带动了经济的短暂发展,但终将因破坏生态环境遭受到更为重大的损失。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应始终按照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本文首先阐释了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引言
        我国是水利水电建设大国,建立了许多重大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为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变革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人们也逐渐发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难免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生态环境平衡的破坏,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初衷。造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水利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总体而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的气候水文、社会环境都具有深刻的影响,甚至会造成难以避免的自然灾害。因此,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展开分析与探究,对提高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可以合理分配水资源,能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分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可以便捷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满足人们对水电资源的高需求,对于保障农业用水,及时灌溉农田具有重要的作用。再者水利水电工程还可以有效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对于维持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水利水电工程也逐渐成为了著名的风景区,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2.1对下游水文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因实际需要,往往修建于河道上游区域,通过地势的高位落差产生的水能产生大量的电能。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截留了河道,使得下游来水明显降低,在水量减少的情况下,对下游的水文情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影响为地下水位降低,使下游区域的水源减少。另外由于此区域中的河流及湖泊等水位降低,栖息其中的各类水类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破坏,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无法维持,容易造成更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在下游的沿海区域,由于河道或湖泊中的水源减少,极易产生海水倒灌的情况,使区域内的地下水中掺入大量的海水,对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影响。
        2.2水利水电工程对土质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涉及范围较广,会占据大量的土地资源,使得更多的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农田、草地、林地减少,植被多样性和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在物种迁移的过程中,会导致当地生态失衡,加上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废气等也会进一步增加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此外蓄水期间的水利工程库区还会淹没周围区域的土地,在水压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会加剧地壳的运动,增加地震的发生频率。水利水电工程会对河流进行限制,在人为因素的干预下,河流不再根据自然环境的需求展开循环,这样可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但是长期下去水库中的泥沙清理不及时,在泥沙淤积较多的情况下,会导致河床上高,水位上升,降低土壤强度,易导致土体滑坡、塌方等。
        2.3对植物产生破坏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站用大量的土地,而这些土地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植物长时间的扎根在这里,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它们一旦离开了这里就很快枯萎。植物的作用对人类来说是很重要的,它们具有调节着生态环境的功能,能够防止荒漠化的发生,维系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但是因大量的开发,植物已经丧失了自身的功能,导致植物大面积死亡的结果。植物的数量在开发的过程中消失的极快,土地也丧失了它的部分功能,对植物产生极大的破坏。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补偿机制
        生态系统补偿机制通过建立起多种保护生态环境的设施,利用多种方式弥补生态污染造成的损失。要明确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细则,使其能够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并制定出严格的法律法规规范机制的正常运行。管理部门还应积极开展实地调研,结合施工技术等因素综合评价各项风险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力争早日修复遭受到生态破坏区域的环境。若要实现上述目标,应在管理层面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认识,将环保施工理念放到水利工程建设的首要位置,加快环保施工技术的研究。制定出严格的工程建设标准,并对施工可能造成的生态危害进行提前预判。
        3.2及时检测周围生态环境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需要加强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施工单位和建设部门加强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检测,提高对环境变化的重视程度。对水利水电工程导致的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要定期检测,检测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停止施工,避免继续施工加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水利水电工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以及废气要经过统一处理后再排放,尽可能减轻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方案需要进行合理规划,避免施工期间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在农田灌溉、生活用水和发电上的平衡。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依据。最后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制定完善的移民政策,避免出现移民纠纷,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3.3增加植被覆盖面积
        水资源是人们的生命之源,节约水资源人人有责。对于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令人担忧的,但每一项工程都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只有在调水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对于如今流域植被指数不断下降的情况,努力提高植被覆盖面积也是十分必要的。要大面积种植耐旱耐涝的植被,降低其因水位上升而死亡的几率。同时要做好城乡规划,做好排水措施,降低土壤的硬底化,以保证植被根系的正常发展。
        3.4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
        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引起当地水环境的变化。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之前,必须确保它不会影响当地的生态建设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利项目应以效益为导向,做好水利工程相应视角的管理。同时,为相关的水利建设项目提供有效的保护,安排相应的定期检查人员,依法对破坏水利工程的人员进行处理,为生态水利建设提供完善的建设内容和约束条件。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民基础民生项目,其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随着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开发的不断深入,由此带来的生态和社会方面的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和加剧。文章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社会产生的影响,展开具体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旨在通过文章的研究全面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传新,戴克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5):53-55.
        [2]陈馥娟.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9):49-50.
        [3]王彦斌.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策略探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2019(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