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总动力发展历程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第6期   作者:魏勇福
[导读] 农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机互助保险这一新生事物的开展情况,意在向全国范围内推行农机互助保险事业提供值得参考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摘要:农机总动力的增长对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证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等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农机总动力增长波动变化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其稳定和快速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机总动力增长影响因素与数据获得
        1、影响因素的选取
        (1)农机总动力的发展变化受政府政策的影响较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使农机总动力快速增长,因此政府对购置农业机械的宏观调控引导作用,是农机总动力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该因素可通过政府的财政投入指标反映。
        (2)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农民收入的增长促进了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投入不断增加,因此,农民年纯收入是农机总动力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3)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土地的流转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进入适度扩大规模阶段,因此,满足农民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的需求是农机总动力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该因素可通过劳均(每个劳动力)播种面积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 2 项指标反映。
        (4)农机总动力的增长是提高粮食数量和质量的有效手段,为满足提高粮食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保障粮食安全,应加速发展农机总动力,因此,其是影响农机总动力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考虑粮食生产的数量和质量方面,该因素可通过粮食单产和农业劳均产值 2 项指标反映;
        (5)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需求,是影响农机总动力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因素可通过燃料价格指数和机械化农具价格指数指标反映。改善农民的生活和劳动条件、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使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加大,该因素可通过初中文化以上农村劳动力比例和非农产业的发展指标反映。其中,劳均代表每个劳动力;燃料价格指数和机械化农具价格指数分别是指反映燃料价格和机械化农具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相对数,为了研究价格变动长期趋势及其规律,对价格指数统计数据以 1985 年为基期进行计算得到定基价格指数;非农产业的发展用第二、三产业总产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表示。
        2、数据的获得。使用农机总动力增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为《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和《中国农业机械年鉴》等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及计算得到。
        二、农机互助保险的相关概念及其理论依据
        (1)归纳出我国农机保险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引出农机互助保险的发展,以农机互助保险在我国的发展规模、互助范围、保险费用厘定与农机事故发生情况等发展现状为出发点,介绍农机互助保险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剖析了我国农机互助保险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阻碍,包括体系不健全,互助组织服务能力有限以及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于宣传,农户参保意识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机互助保险的改革与深化。



        (2)分析了农机互助保险在我国全面开展施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别以抵御农机风险的客观需要、弥补传统商业保险的不足、农机互助保险在提供保障方面的先天优势、以及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落实国家精准扶贫和精神脱贫的四个方面分析其必要性。以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现阶段我国农机互助保险试点地区的效果显著、国外的先进经验与事例的借鉴为可行性主要加以分析。
        (3)在分析农机互助保险发展情况与其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合作博弈模型分析农机互助保险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可能收益,运用夏普里值分析法,探求我国农机互助保险可行的发展路径。
        (4)为落实好贯彻好农机互助保险的全面推广,本文尝试总结了农机互助保险的开展原则,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民主管理原则,自愿与强制相结合原则,政府组织推动、保险机构经办、农民互助共济的合作原则,低保费、保生产、广覆盖原则。并从组织体系、经营主题选择以及财政扶持力度、政策引导与宣传四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全面发展农机互助保险的对策建议。
        总结:
        现代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使得农机事故损失不断增加,农机风险管理迫在眉睫。农机保险是目前农机风险管理中最经济、最有效的一种管理方式,纵观各国农机保险业务的发展,农机互助保险对于农机保险发展初期的市场而言是一种较优选择。农机互助保险是一项创新,也响应了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理念。为解决农机保险投保难、发生农机事故造成农机户返贫、损失纠纷难以处理、农民出事不报案、安全监理事故统计困难等问题,开展了农机安全互助保险试点。试点运行的过程中,农机互助保险成为了农机部门联系群众的桥梁,成了转变政府管理服务方式方法的重要推手,也是广大农机户不可或缺的保障手段,因此,农机互助保险在我国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与选择。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机互助保险这一新生事物的开展情况,意在向全国范围内推行农机互助保险事业提供值得参考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通过介绍国内外关于互助保险、农业保险等内容为参照,明确阐述了农机互助保险的相关概念及其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忠,黄峰,李保国.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中国粮食单产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J].农业工程学报,2017,31(2):7-13.
        [2]何政道,何瑞银.农业机械总动力及其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机化,2018(1):20-24.
        [3]张金萍,丁志宏.基于集对分析的泾河河川径流多时间尺度变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5):19.
        [4]朱瑞祥,黄玉祥,杨晓辉.用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预测农机总动力发展[J].农业工程学报,2016,22(2):10.
        [5]李越,张峭,王克.农业互助合作保险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6,(2).doi:10.3969/j.issn.1674-9189.2016.0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