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 王翠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第6期   作者:王翠 仇长彬 张洪歌 张纪峰
[导读] 目前软土路基的施工处理技术依旧不够成熟,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因此,探究软土路基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控制工作,对提高路基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摘要:软土路基是一种不良土质形成的路基基础,相较于正常路基来说,其流动性较强,稳定性和强度都较低,无法支撑正常路基所能承载的压力,经常给市政道路建设带来困难。当市政道路建设遇到软土路基时,首先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加固处理,以此提升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但目前软土路基的施工处理技术依旧不够成熟,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因此,探究软土路基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控制工作,对提高路基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软土路基;市政道路;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1软土路基的基本概念
        软土地基是目前在市政道路施工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地基,在江河、海洋、湖泊等雨水聚集的地方经常出现。软土地基因为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因而可以进行沉降和压缩。在路基施工的过程中,软土地基是其主要的限制因素,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措施和有效的处理工作,减少软土地基对于市政道路建设产生的不利影响。当前,软土地基在湿地、沼泽等附近比较常见,具备了强度、硬度都比较低的特点,而较大的孔隙率、含水率都给施工和地基的稳定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通过以上的分析,就需要在软土地基的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加强对于软土地基的认识和分析,做好科学性的准备工作,使得整体的地基处理的科学性、针对性不断增强,以免在后续的施工甚至是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运行质量下降、坍塌等一系列不安全的现象,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损失不可估量。
        2 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影响因素
        2.1 市政道路施工条件
        由于软土路基的强度不能完全满足市政道路的强度需求,因此要着重提高软土路基的强度。软土路基的施工处理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旦软土路基处理不当,就可能因为承载不了正常车辆运行或货物运输的载荷而出现凹坑、塌方等情况,就会给施工单位或政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市政道路实际施工中要制定合适的施工方案,结合实际土壤情况和自然环境,判定工程施工条件;根据土质化验结果,对路基的平整度、孔隙率和含水率进行确定,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明确施工条件和需求,才能为后续工程施工打好基础。
        2.2 路基处理
        软土路基之所以强度低、松软程度明显是因为土质的含水量过于丰富,因此,在强化软土路基强度时要注重调节软土路基土质内所含的水分比例。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相应技术调节软土路基土质内的水分比例,同时通过在地基中添加硬质土壤来增强软土土壤的硬度和承载力,以此控制路基沉降和剩余沉降的比例。但实际施工中很难控制软土硬土占比以及水分含量比例,如果施工技术人员没有严格计算软土硬土占比及水分含量比例,同时,考虑到日常养护及自然降雨等实际使用中的影响因素,便很难保证软土路基施工后达到正常市政道路路基的强度及承载力需求。
        2.3 路基试验检测质量管理
        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工程施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便是软土路基质量的试验检测。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和监理制度,便无法及时采集准确可靠的数据,导致不能及时找出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会给软土路基后期投入使用带来安全隐患。并且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试验检测实验室内仪器未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换,未建立完善的台账管理系统,日常未按照规定的流程来对设备进行维护、使用,职责权限也没有得到明确划分,一旦发生检测质量问题,则无法追责到个人,严重影响了软土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管控工作。


        3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合理选择施工材料
        市政道路的软土地基施工中,施工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保证,而在其强度硬度进行提升的过程中,水泥是十分重要的材料,因此需要进行施工材料方面的质量控制工作,这也是进行软土地基质量的重要保证。前期的实验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水泥的初凝、终凝的环节控制中做好实验分析,将各种参数数据进行整理,保证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做好精 准化的控制。如在控制水泥的初凝时间大于等于 46min 及水泥的终凝时间小于 595min 的条件下,通过收集粉煤灰的实际质量、加热冷却后的质量等相关数据,经公式计算后可以得出粉煤灰的烧失量,做好施工材料的选择。另外碎石垫层的材料选择需要在碎石的级配上面进行控制,做好强度的分析工作,提升工程质量。
        3.2施工设计质量控制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前,应当根据软土路基的土壤情况、颜色、密度、含水量等土质状况,结合气候、施工环境、施工技术等因素,提前做好施工设计。软土路基的性质多样,土质硬度和疏密程度不一,应当充分考虑市政道路对路基的要求,合理确定材料来源、施工技术、施工器具和施工工期等,确保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合理有效,路基加载速率与路基承载力提升速率一致。同时,科学安排施工环节,做好施工规划,有效提高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做好施工设计相当于做好了前期预防工作,如此才可保障软土路基质量,保证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切实推动城市建设发展。
        3.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在完成软土路基施工设计工作后,应根据制定的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以提高软土路基的质量。当前,软土路基采用的施工处理技术多为软土路基置换法,用石料、砂石、水泥等混合物置换掉原本的软土,或者添加水泥石灰等添加剂与土壤进行融合,从而提高路基硬度及承载力。无论采取哪种处理技术都要做好压实施工,严格按照“四区域八流程”进行施工,确保软土路基填筑夯实。其中,四区域是指填土区、平整区、碾压区、检测区,八流程则是:施工准备(测量、试验)寅基底处理检测寅分层填筑寅摊铺平整寅碾压夯实寅检验签证寅路面整修寅边坡夯实。
        3.4 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只有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和施工情况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双管齐下,才能切实保障施工质量。软土路基的施工过程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且问题处理方法直接决定了软土路基的施工效果。因此,在制定好施工设计方案后,还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来进行调整,保障方案科学可行。首先,要做好员工培训,贯彻“按图施工”原则,确保施工工艺及整体效果,避免出现较大工程偏差;其次,要严格管控材料质量,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定期监督抽查施工半成品等,加强施工过程管理以提高施工质量;最后,当施工完成后应当及时采集准确数据做好质量检测工作,确保所用检测技术先进科学、检测仪器设备完好、检测数据准确,能够有效检测出软土路基施工质量,帮助完善工程后续施工。必要时,可以设立单独的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合理解决实际施工情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障软土施工工作高效可控,全面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的施工质量。
        3.5施工现场技术监督管理工作到位
        市政道路的软土地基处理,监督工作必不可少,因为软土地基的现行处理工作是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基础性的工作,如果在地基处理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将会对于后续的施工和使用产生严重的影响。并且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具备了一定的特殊性、差异性,需要更为专业化的工作才能够进行。现场的技术监督工作,有助于技术标准、规范等方面的落实,还可以在各个工序和施工阶段中及时进行质量的检测工作,将问题从根源上予以解决。也可以在监督过程中加强管理与技术部门的协调与分析,做好软土地基的施工保证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中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在技术和施工上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升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申世高. 对软土路基的市政道路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18,( 37) : 230 -231.
       [2]刘洪亮.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8):136-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