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与处理技术研究 陈晓健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第6期   作者:陈晓健 刘艳明 刘争 张宝丽
[导读] 本文简要分析一下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希望能够给施工方提供一定的借鉴

        摘要: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施工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于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需求,因此,建筑单位在保留了一部分传统施工技术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新的施工方法。在现有的施工技术中,建筑工程遇到最主要的难题是结构裂缝问题,为了解决掉当前各大工程存在的结构裂缝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一下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希望能够给施工方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处理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出现了大量建筑工程,人们也对建筑工程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施工中会出现结构裂缝,裂缝会影响建筑工程性能,因此,要采取合理措施对裂缝进行控制与处理。
        1建筑工程结构裂缝产生的危害
        针对大部分建筑来说,产生一些轻微的裂缝属于正常现象,这种裂缝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但是一旦裂缝继续增大下去就会导致整个工程都受到影响,最后的验收工作自然是会被贴上质量不合格的标签,这是从结构上分析裂缝产生的危害。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建筑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来进行完善,而如果混凝土在配置过程中出现水灰比过低的现象或者其骨料存在不合格的现象,就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的强度降低,同时承载力也会变差,进而会出现混凝土大量脱落的现象,直至出现裂缝。还有一种现象是由于大量混凝土长期暴露在空气下,使用时间长了之后混凝土会被腐蚀以至于出现一些裂缝。对于这些出现的裂缝,施工方要及时进行处理,处理慢了会导致整个工程的工期都要延长,裂缝也会因为楼体压力的存在而不断加剧,安全隐患问题出现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2引发建筑结构裂缝的原因
        2.1温度裂缝
        温度的热胀冷缩是产生结构裂缝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按照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来看,造成这种结构裂缝是由于工程施工结束后,建筑内部结构空间范围较大,并且建筑中温度与外界的温度相差很多,建筑内部与外部之间出现膨胀的温度压力,也许还会产生渗透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就会产生结构裂缝。或者,建筑工程内部空间的温度原本就要比外界环境温度要高,而且混凝土的特点是散发热量比较快,随之就会产生外界环境给予的压力远大于混凝土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这种情况也会使温度裂缝形成。由于内外温度差异产生的结构裂缝在建筑工程中比较常见,所以针对温度裂缝,在内外温度差异较大的情况下,采取新型的材料与技术,来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
        2.2地基变形裂缝
        在导致建筑工程产生裂缝的众多原因中,最难处理的是因为自然环境活动所导致的裂缝产生,因为大自然的变化虽然是可预测的,但它却是不可控制的、不可逆转的。而其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自然因素是地基变形,大部分建筑工程在竣工以后,可能会遇到地壳运动的现象,或者会遇到其他的地下作用力,这会导致地基可能会出现纵向下沉或横向位移的现象,这些现象会对建筑物产生一个巨大的作用力,一旦混凝土的抗拉能力抵不住这种作用力的冲击,建筑工程就会出现裂缝。而这一现象也与工作人员在进行前期测量时准备工作不充分、考虑不严谨、数据出现误差有关。
        2.3养护方案不合理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质量及运输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缺少专业的材料养护方案,不仅会影响工程质量,也会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增加工程裂缝隐患。而且,在具体的工程养护中,不同阶段的养护方案落实是十分重要的,若在建筑工程中缺少有效的养护管理方案,会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无法满足工程施工的稳步需求。



        3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
        3.1注意原材料的选择
        为了能够减少建筑工程结构裂缝的产生,提高工程建筑的质量保证,需要加强对建筑结构材料的把控。混凝土作为工程建筑最常用的一种材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与工程建筑的质量保证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为建筑工程选取建筑材料时,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把控。施工人员需要对材料的性能、运输和价格几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建筑原材料质量的提升,不但可以提高工程建筑的质量问题,同时也能有效的降低施工所用的成本。除此之外,在进行混凝土配比时,施工人员应该根据工程建筑的荷载力、施工环境温度湿度等多方面变化进行考虑,从而使混凝土出现水分蒸发现象后,能把工程建筑的结构尺寸变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也可以加大对外加剂的使用,以此降低混凝土伸缩现象的产生。
        3.2设计混凝土结构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工程项目设计环节的审查,可以引导施工人员按照具体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增强各阶段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避免结构裂缝问题的出现。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应该做到:第一,对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人员,需要将工程项目的结构平衡作为重点,根据整个建筑项目的需求,细化建筑项目的力学结构,以增强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同时避免工程裂缝问题的出现。第二,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案审查中,审查人员应该按照项目设计的特点以及建筑工程的受力结构等,对各个工程环节的受力体系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筑方案的模拟以及承载力的确定等,增强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以更好的满足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需求。
        3.3做好配筋设计
        配筋设计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施工人员要提高对该项内容的重视,同时,还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对建筑进行加固,进而使建筑工程结构板和梁质量都能够得到提高。目前,建筑行业在加固结构时,一般都采用双向双层长度法施工,该方法进行应用,使结构板梁和板质量得到了提升,降低了结构裂缝的出现几率。建筑工程施工期间,提前对结构裂缝进行预防,施工人员要对建筑工程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全面掌握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把控好建筑物钢筋间距,进而减少结构裂缝。通过科学的方式对钢筋和混凝土进行应用,在施工期间,要适当向其中加入一些添加剂,进而达到减轻由于混凝土热胀冷缩而引起的结构裂缝问题的目的。
        3.4填充处理技术
        填充处理技术针对的是在裂缝出现后所采取的措施,建筑在出现裂缝之后,要运用相应的技术方法来对裂缝进行填充,特别是一些比较大的裂缝,需要有足够的尺度来进行完善和加固。裂缝填充技术属于一种比较简单的施工方法,步骤简便且难度较低,施工效果也比较明显,对于一些裂缝比较小的墙体,可以进行完善填充处理。
        3.5结构补强处理技术
        结构补强处理技术也是用于混凝土裂缝修补的常见方法,在建筑结构施工完成后,一旦在使用过程中超出了结构的承载力,就会出现结构裂缝等问题,严重时裂缝结构也会影响到房屋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结构补强处理技术可以对结构性裂缝进行清理的工作,将阻碍结构损害的地方进行处理工作,使得新的混凝土可以在其中进行加强,也使得裂缝损失降低,针对性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是当前对于建筑安全质量保证的一项重大工程,这既关系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又与人们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因此,通过一些处理技术来避免结构裂缝的产生或裂缝产生以后应该怎样修补,把危险降到最低,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卢水良.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防治与控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17):264-265.
        [2]杨云.建筑工程墙体结构砌筑技术及裂缝控制[J].民营科技,2018(03):102-103.
        [3]刘立宏.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J].门窗,2017(12):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