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 褚亚楠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第6期   作者:褚亚楠 刘少然 晋明通 张宁
[导读] 本文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摘要:在当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建筑工程的规模日益扩大,为我国建筑工程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推动作用,也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在施工中需要根据当前工程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工程方案,以此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但由于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大,为保证建筑项目整体达到合格标准,应确保工程的主体部分结构质量过关。基于此,本文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进行深入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有效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提升,在整个大经济环境的背景之下,建筑行业也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红利。另外,整体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也使得在建筑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建筑行业的革新与发展也就不断增强,使得建筑行业的标准和结构质量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目前的检测和监督的主要工作队伍以政府机关的工作为主,目前检测的质量要求和标准都在不断提升。
        1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必要性
        1.1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制定工程质量检测规范化标准,并针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管控,从而使工程主体结构质量不断提高,缩短工程期限,使工程整体建设更为有效。与此同时,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也是建筑工程质量的保障,由于建筑工程建设与当前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采用科学合理化的手段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可以使工程的各个方面提升,从而使建筑工程主体建设质量更加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以此来达到建筑工程主体质量标准。
        1.2提升企业形象
        建筑工程主体质量检测工作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不仅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且能强化建筑工程相关企业的形象。建筑工程主体质量检测对于企业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合理的主体质量检测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同时可以提高建筑工程参与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加快,建筑企业若想在当前时代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就应该加强建筑工程主体检测工作,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并对施工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以此提高群众对于建筑工程的信任度,以此促进企业在当前时代中的可持续发展。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质量控制意识
        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但就当前的情况看来,部分地区的建筑工程仍然缺乏质量控制意识,使工程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当前建筑工程参与的企业单位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为工程后期的主体质量检测埋下了安全隐患。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仍然存在漏洞,导致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普遍较低,无法及时发现工程中的质量问题,从而导致了工程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明显提高。
        2.2施工现场监控力度不足
        在当前时代中,由于建筑工程建设参与的企业单位较多,且每一个企业单位水平都所有不同,施工现场管理十分困难,导致了建筑物在建设时主体结构很难符合质量检测标准。在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进行施工精细化管理与落实责任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从当前情况看来,我国许多地区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都存在不符合规定的行为,有些项目甚至没有工程管理责任人,导致了工程主体建设不符合有关规定,质量检测也未能达标,导致了项目在进行主体结构检测时,主体结构质量责任无法进行具体落实。


同时,工程中的监管部门没有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监控,导致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很多质量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最终对建筑工程的整理质量造成了影响。
        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
        3.1明确质量检测工作要点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需要通过对于建筑结构主体设计的施工方案和相应的检测规定进行处理,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案和检测要点,使得工作次序等方面都可以得到清晰的规划,确定好责任的范围。整个检测工作中,都需要工作人员在检测方案的基础上把握好检测的方向和工作的要点,使得梁板钢筋保护层、梁柱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工作作为重点的工作和内容进行,使得主体结构检测的重点突出化。另外,在检测过程中,无论那一方面出现了施工方面的问题,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在当下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建筑工程的主体布局也逐渐复杂化,需要在工作中重点做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布局工作,使得质量检测工作在科学化、在主次清晰的基础下进行,保证检测方案的合理性和有序性。
        3.2采用先进设备和有效的检测方法
       (1)建立高标准的检测实验室。需要加强资金方面的引入工作,使得检验工作面逐步扩大,多型号、多功能的新型设备的使用,也就使得标准化的作业体系得以建立,提升检测工作的准确性。(2)定期开展检测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的工作。设备的使用具备一定的损耗,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中配备专业的检修、维护工作人员使得设备的工作条件不断优化。(3)引进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和智能化分析装置,进一步提升工作精度。另外,检测工作人员采取抽样检测的方式进行构件的抽查的工作,检验工作中需要确定好抽样的数量,以同类构件中施工质量相差较大的负载构件为基本的原则,样本需要具有代表性,进行随机抽检的工作。例如,在混凝土试块的检测中,需要检测强度、密实度、抗渗性、抗压性等方面,同时也需要对于材料进行检验的工作。可以采取动态监测和静态检测方法进行主体结构抗压强度的测试。动态检测法:在起振器脉冲、共振的作用下。对构件的振型、频率等进行测量;静态检测法:通过超声脉冲法、回弹法、雷达法等对构件质量进行测量。
        3.3质量检测的管理
        现阶段政府作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的直接监管部门,监管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政府直接监管的工作模式有待改进。政府委托事业单位的主体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工作,是一种十分优质的施工管理方案。在施工管理工作中进行施工方、监管方等责任划分工作,采取多种针对性的施工管理模式,进行工程质量的提升。(1)政府委托资质较高的质监公司来进行监管,这样监督管理的质量较高,并且各方面制度的落实效率比较高。(2)可以采取第三方监管的工作方式来实现。另外,保障性机制中技术管理等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3)利用制度做好工作过程中资源的合理分配的工作。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规模大,在其中需要人力、物力等方面的资源非常多,合理进行资源的分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尤其需要加强对于检测设备的管理工作。(4)完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建设。管理机构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通过责任制度的落实来实现,安全问题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密切,在工程中做好责任的分配,可以使得工作的各个部分落到实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中占有者十分重要的地位,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和标准的更新与发展,促进建筑工程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建亮.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J].居舍,2019,39(27):152.
        [2]朱秀猛.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途径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24(31):166.
        [3]程燕麟.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J].居舍,2018,38(3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