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第6期   作者:陈慢慢
[导读] 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 提供了更多的人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随着我国旅游企业快速发展扩大,急需大批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逐渐从物质方面转向精神层面的需求。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 提供了更多的人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随着我国旅游企业快速发展扩大,急需大批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因此要为旅游企业提供所需的专业人才,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就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培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旅游管理;职业素质;途径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构成要素及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和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性体现,主要体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和职业情况等方面。职业素质通常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学习和创新方面的素质。从一般情况来看,劳动者是否能够顺利就业并获取一定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获得成功的机会相对就越多。
        近几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供需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随着我国旅游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酒店业、旅行社业急需大量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率低,我国每年大批量毕业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很多毕业生不愿意选择酒店、旅行社业,造成有业而不去就的两难局面。这就凸显了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二、旅游管理本科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更多的重视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审美素质的培养,而忽略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学习和创新方面素质的培养。
        (一)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测评及职业规划
        旅游企业岗位的不同对于员工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要求也不同。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服务性极强的专业,企业会根据从业人员的形象、气质、性格、爱好等选择适合他们的岗位。学生对不同工作岗位的适合度是不一样的,但是在现今高校招生模式下,很多旅游专业的学生都是调剂过来的,选择旅游专业并不是他们的本意,在入学时也没有经过类似职业能力倾向的测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大班授课,不会根据不同类型学生为其做职业规划、分别加以引导,在旅游管理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也不会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让学生选修方向。致使其职业素质培养受到阻碍,学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发挥自身的优势。旅游管理本科高校对学生理论的学习要求较多,很少关注作为一个旅游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要求,大部分学生也以管理者身份自居,缺少主动服务意识,也缺乏作为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吃苦耐劳,尽职尽责等职业素质。在就业问题上,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认知不完全。很多学生不想从基层做起,忽视了旅游专业的实践性,要想成为管理者必须有基层工作的经验。
        (二)在专业素质的培养上存在片面性
        实践教学在专业素质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一般分为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等几个方向的课程,但在具体实践时,学生实习的机会却被受到限制,大多数高校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强迫学生必须去指定的酒店实习,而且实习时间长达半年,在这半年期间里学生仅仅掌握了某一个部门的操作技能,却没有涉及到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影响了学生对整个行业的正确认识,导致学生对这个行业缺乏信心,在就业选择上不去考虑这个行业。而对于旅行社、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方面的实践却仅用两周左右的时间,而且由学生自由完成,缺乏指导教师的引导、监管,许多学生没有很好地利用这段时间,缺乏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的实践致使学生在这两个方向上专业素质不高。最终形成了会的不想干,想干的不会干这样一种现象。



        (三)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大部分学校实施的还是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上课老师讲、学生听,下课后师生很少沟通,这种填充式的教育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虽然也有一部分实训课程,但由于实训室及设备的有限性,使学生的操作时间变得短之又短,几乎成了观摩课,就算校内的实训课上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也是完全按照老师的操作示范进行,缺乏创新性。以教师为主、以知识为主的这种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这就致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在工作中也不善于创新。
        三、提高旅游管理本科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旅游管专业学生就业时虽然在企业最基层工作,但是企业大多数都是把他们作为未来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培养的,企业对他们的期望值较高,因此对他们的职业素质要求也较高,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职业素质急需提高。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做好职业规划
        很多学生在进入这个专业时对这个专业并不了解,在新生入学时,可以通过聘请校外旅游企业经理做讲座使学生了解这个行业,并对这个行业产生兴趣,同时知道从事这个行业需要具备的素质。当学生迈入大二阶段,可以通过导师制给学生指定具体的专业教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导师也可以帮助其寻找寒暑假参加社会见习的机会,同时也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学生进入大三时,可以通过专业教师与校内心理咨询师联合进行问卷设计,对学生进行职业测评,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细化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有针对性的参加实习,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学生进入大四即将面临就业时,可以进行具体的就业教育,以及面试技巧等培训。
        (二)优化课程设置,全面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改善实习基地
        在课程设置上虽然很多高校设有旅游多个方向的选修课程,但由于师资力量的有限性导致学生选修课无形中变成了必修课,否则就修不够学分毕不了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科学合理,不能老师擅长什么就开什么课程,不能仅仅从师资力量的角度去考虑,要从学生的素质培养角度去设置课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在学生实习基地的建立上,应该以学生为本,多方向的联系实习基地,不能过于单一的联系酒店,应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网站等多方向建立实习基地。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让学生自由选择实习的方向。
        (三)提高学生专业认同度,转变就业观念
        很多学生存在这样的观点,认为旅游管理专业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服务员、导游员谁都能干,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行业,不适合长期工作。这对以上错误的观点专业课老师、指导就业的老师要及时的去给予纠正,要让学生真正的意识到旅游业是我们国家大力发展的行业,要想胜任这一行业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知识、能力等。同时,要让学生认知到要想在旅游业做到管理者是需要有基层工作经验的,而且管理者的基层工作经验都及其丰富,让学生看到这个行业的未来,不要急功近利,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专业。
        四、结语
        通过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优化课程设置以及提高学生专业认同度等措施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进行培养,对于缓解我国旅游专业人才供需错位的现象,培养出满足旅游企业需求的人才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牛劢勤.谈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学周刊,2019(14):18.
        [2]陈浩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途径[J].黑龙江科学,2017,8(09):156-157.
        [3]蒲文静.高校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8):163-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