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 芦国东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第6期   作者:芦国东
[导读] 施工单位一定要重视软土地基施工,掌握好软基处理的施工技术、处理方法,加强管理和控制,保证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

        摘要:市政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软基施工处理技术对路基质量及工程整体建设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施工单位一定要重视软土地基施工,掌握好软基处理的施工技术、处理方法,加强管理和控制,保证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原则;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C


        引言
        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水平对施工建设质量的影响,我国市政建设企业逐渐增加,但其施工技术并没有太多的提升,对此,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其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提高施工人员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对地基出现沉降和变形的质量问题探究其原因,并探讨应对措施,从而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确保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提高人们出行的安全。
        1软土地基的概述
        软土地基基本特点在于其含水率较高,且相较于细粒土,其具备的抗剪强度相对较低。软土地基在稳定性、压缩性等方面的性能表现都相对欠佳,因此以何种方式做好地基处理工作是值得工程人员深入探讨的问题。市政工程项目中,应以各区段软土地基的实际特点为依据,根据其基本性质选择相适应的技术手段。全方位掌握软基特点是提高技术选型合理性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中,首要前提在于全面掌握软基特点,应从多途径入手收集施工区的软基资料,以此为依据预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相适应的软基处理技术为指导,在施工、管理、监理等多部门的共同配合下做好软基处理工作。
        2市政工程软土地基的特点
        2.1软土地基含水量大
        在软土地基中,含水量通常占到30%到70%之间,这种过高的含水量就会造成地基基础空间被水占据,当有压力就会将水分挤出造成空间地基空间变小,多余的空间得不到支撑,稳定性丧失,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就会造成地基塌方,下陷等。同时软土地基中自身的透水性与压缩性也是问题之一,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造成经济与安全的巨大威胁[1]。
        2.2软土地基渗水力差、固结很慢
        在软土中由于水含量过大,泥土与水常年处于饱和状态,这就造成软土地基没有良好的凝聚力,所有导致软土地基渗水能力差。同时软土地基中泥土属于黏土,可塑性差,在施工中不重视技术的使用非常容易导致沉浸的发生,对工程施工造成不小的破坏。其次是软土地基在施工过程中,若不注重施工方式甚至会将固体土壤转化成流体土壤,加重影响地基的承载力。在今后的施工中需要对软土地基加大重视,研发更多技术解决问题,才能在市政路桥中保障施工安全。
        3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应用
        3.1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强夯法
        强夯法是利用重锤落下的巨大冲力能反复夯击地基土,将夯面以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夯实,能够较快地增加软土地基的密度,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土体的稳定性,降低压缩性。强夯法适用的地基类型较为广泛,包括沙土、素填土、碎石土、杂填土、粘性土等在内的多种土质类型的地基。对软土土层进行强夯处理,能够有效的提升地基的承载力,对地面产生良好的效果,有效地减少软土土层在道路施工中的不均匀沉降。施工中要确定好夯点之间的间距以及准确的位置,重点部分要准确把握,根据不同的夯点采取不同的夯击处理。夯打时,一般采用先周边后中间、一夯挨一夯的顺序进行,在同一夯击位置应连夯两次,下一夯位应与上一夯位错开1/2锤底直径。夯击施工过程中应及时作好数据记录,及时观察夯击的沉降量,以达到最佳的夯实效果。夯击施工必须保证夯击土层的夯实程度,确保达到标准要求[2]。



        3.2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真空预压法
        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其软土地基施工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就是其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导致其发生沉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引发沉降问题的原因就是软土地基中的杂质太多,例如杂草、杂物等等,在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中的杂质会直接影响地基的密实度,其硬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另外,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也会对其施工质量产生影响。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中的真空预压法能够有效解决以上施工质量问题。真空预压法主要是在其施工位置上铺设一定的砂垫层,增加其硬度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排出软土地基中的水分,之后在其施工中加入塑料排水板,作为其排水体。其施工方法能够有效预防地基出现沉降等质量问题,其施工技术不断优化与创新,工程施工质量得以保障。
        3.3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置换法
        在施工过程中,常用的施工方法还有置换法。因为每个施工建设的要求不同,其施工地理环境与土质环境都不相同,置换法运用在工程施工中具有一定的限制。置换法并不适合所有施工现场与施工环境。置换法主要是将软土层挖出,用硬度较高的土质重新填充,达到置换,增加地基的硬度,从而提高地基建设质量。但是在实际运用置换法进行施工作业时,首先要对施工环境现场的土质进行检验测试,确保其置换后能够达到预期施工的质量,需要在其检验测试中投入大量的精力与资金,为了确保其置换后的施工质量,还要针对不同土质选择不同的施工设备对土壤进行压实作业,其施工技术过于复杂。
        3.4软土地基粉喷桩施工技术
        喷粉桩在近年来的市政工程中取得广泛应用,是较为典型的软基加固技术,经过强制性搅拌后再掺入适量固化剂,改善土壤力学性能,促使土体由松散转变为高度密实的状态。粉喷桩施工材料选择是基础环节,以硅酸盐水泥、石灰等较为合适,可掺入适量外加剂,通过化学作用达到固结土体的效果。粉喷桩施工前应组织试验,通过此途径确定与实际施工情况相适应的工艺参数,为正式施工提供依据。对于施工作业范围较大的情况,试验工作可在实验室完成,改变施工环境,记录各自所对应的技术参数,通过计算的方式求得参数值,在此基础上求得均值并作为施工作业的参数控制标准。此外,粉喷桩施工对于机械设备的性能要求较高,应注重对其的维修养护工作,及时发现设备出现的故障并以合理的方式解决,禁止设备带病作业,使设备工作能力始终维持在较合理的水平[3]。
        3.5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施工技术
        排水固结主要被应用于地形水资源差异明显的地段,其具有显著的软基加固效果,且施工作业更为便捷。基于排水固结的方式,可加快地基沉降,使在后续使用中不发生沉降。为切实保障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在排水固结法的基础上还可综合采用其他方法,通过多种技术融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处理效果,为市政施工提供良好条件。
        3.6地基挤密技术应用
        市政路桥工程经常用到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便是挤密技术,此技术能够借助外力充分挤压软土地基,对桩间土体进行挤密以后,地基强度显著提高。然后再使用素土与灰土回填、夯实桩孔。根据不同类型的土质,此技术的应用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土桩挤密法主要适用于素土,灰土挤密法主要适用于灰土,两种不同的处理技术能够有效适用于大厚度软土地基,而且处理湿陷性的黄土时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4]。
        结束语
        软土地基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道路发生沉降,或者变形的现象发生,地基的承载能力降低。另外还会影响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人们的出行受到限制与拦阻,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沉降和变形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出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对此,不同的软土地基特性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完善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谭清福.分析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3):2820.
        [2]陈丽清.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3):2272.
        [3]李洪伟.市政工程施工中的深基坑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13):151-152.
        [4]曹辉.关于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工艺及质量安全控制论述[J].建筑技术开发,2019(21):149-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