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墙体裂缝形成原因与施工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第6期   作者:魏成武
[导读] 建筑工程的实际质量也得到了有效保障。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完工后,仍然存在很多质量问题,其中以墙体裂缝最为常见

        摘要: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撑下,我国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与工艺水平大幅度的提升,建筑工程的实际质量也得到了有效保障。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完工后,仍然存在很多质量问题,其中以墙体裂缝最为常见。这些质量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也让房屋建筑所能发挥的社会效益大幅度下滑,建筑资源被严重浪费。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墙体裂缝;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6   文献标识码:A


        1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
        1.1温度变化导致墙体开裂
        热胀冷缩是材料的基本物理学性质,对于房屋的结构性材料来说,外部建筑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带来材料的膨胀和收缩变形。当材料不受约束时,温度变化对材料本身带来相应的变形,此时的变形一般没有较大的危害。当建筑材料经设计形成建筑结构,即此时的材料已受到相关约束,温度带来的变形也将受到约束,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产生的温度应力时,就会对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即温度裂缝。根据相应实验数据,同样温差下,砖砌体的伸长值仅占到钢筋混凝土的一半左右。因此,在混合结构中,楼板、圈梁、屋盖等都会与砖砌体墙产生不同的温度变形,引起温度应力,导致裂缝,且通常为八字形裂缝。经过大量的工程实际总结,可以得出结论,建筑物墙体的裂缝大多属于温度裂缝,是很难避免的,通过记录观察,温度裂缝一般发展时间在一年左右,后期不再会二次扩展。
        1.2地基沉降导致墙体开裂
        建筑物地基坚实与否直接决定了上层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因此,天然地基土的类别及分布直接决定地基是否具有提供给上层建筑物的承载力,如不具备,则会发生相应的沉降。沉降裂缝一般出现在建筑物完工后不久,也有少数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就就出现裂缝,严重时裂缝宽度、长度会进一步加剧,导致施工停止。而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往往较大,即在该面积下的地基土类别不一定相同,土层的分布不均匀,当建筑物规整时,地基土以上所受的建筑物荷载相同,而下部承受荷载的土类别有差异,其压缩模量也会不同,因此,整个具有整体性、刚度的建筑物底面所发生的沉降在不同区域内是不同的,不均匀沉降就会产生附加应力,进一步导致墙体裂缝的产生。同样,对于建筑结构较复杂,如L型、U型等建筑结构,不均匀沉降对其造成的剪切变形更为直观,如材料强度、施工质量、整体刚度较弱时,就会导致墙体开裂。
        1.3设计构造不合理导致墙体开裂
        设计阶段是建设工程中第一个核心环节,对于后期施工具有指导性、前瞻性。从工程地质的角度来讲,鉴于地基土所带来的不均匀沉降,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需要对施工场地做充分的地质勘探,降低或避免沉降对上层建筑物墙体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墙体刚度设计上如果没有考虑充分,当墙体放生变形时就会产生相应的应力。例如,楼板的涨缩会引起圈梁与下部墙体之间的相对滑动,由于不同材料之间的线膨胀系数不同,此时墙体会很容易产生裂缝;其次,有些结构中的圈梁设置不当也会导致墙体裂缝,当圈梁是断开的,未形成一个整体,则构造柱与圈梁之间所要形成的弱框架就没有形成,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就会相对较差,其对于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的不利影响的能力有所下降。该设计缺陷所带来的最终影响即表现在墙体中有圈梁部分和无圈梁部分的变形有差异,墙体裂缝常常出现在延伸梁端头附近。除以上所总结的导致墙体开裂的原因外,还包括一些主观上的因素,如建筑材料质量的优劣、材料的等级、施工工艺的复杂程度、工人施工技术的好坏,都会最终影响到墙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外在表现。



        2房屋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技术应用
        2.1科学选用施工材料
        房屋建筑墙体裂缝对建筑质量和安全的影响很大,为此,首先要从建筑施工材料的选择方面做好把控。其中,对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检测尤为重要,这是提高墙体荷载能力和抗形变能力的关键。在房屋建筑工程墙体施工材料的选择方面,首先要对采购的水泥进行抽样检查,确保其达到施工标准。其次,砂石骨料是建筑墙体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混凝土耐久性、荷载能力和强度,要重点选择质量可靠的材料。另外,要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添加剂和外掺剂。例如,为了防止建筑墙体产生裂缝,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一些木质素磺酸钙、粉煤灰,前者可以降低水表面压缩力,后者可以提升混凝土构造体的强度,对避免裂缝产生都有重要作用。
        2.2严格把控温度、墙体养护施工步骤
        经上述分析,温度裂缝的产生是由于材料之间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外界和材料内部温度发生变化,而导致了墙体裂缝的产生。因此,针对温度裂缝,需要严格采取措施养护墙面,控制施工温度。一般由以下几方面来进行。(1)根据混凝土设计规范,为保证墙体内外温差不大于15℃,严格按照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和浇筑规范进行施工,减少产生裂缝的不利条件。(2)季节性施工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方法,将墙体的施工温度维持在健康正常的设计区间内。如夏季施工需对墙面洒水降温,冬季施工要进行保温处理。(3)混凝土墙体要正确养护,防止水分流失过快,发生干缩,产生裂缝。
        2.2采取措施,控制不均匀沉降
        地基土软弱引起的不均匀沉降是造成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为防止此种裂缝的产生,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计算该地质类别是否具有设计需要的承载力。如不满足,就要采取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如对于软弱地基,当持力层(硬土层)在地面以下一定深度时,可将上表层的软弱土全部挖除,将基础直接坐落在持力层上,来减少软土地基对于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当表层软土层较厚,此时采取原有措施,将表层软土全部挖除会产生较大的经济开支,不符合工程实际。此时,就可采取合适的基础类别,如桩基础,桩体将穿过软土层,桩底坐落在硬土层上,来提高承载力,降低建筑物沉降的影响。针对软土地基采用的基础类别还包括十字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等。
        2.3加强对设计阶段、施工工艺的管控
        设计、施工阶段所导致的墙体裂缝,大多是人为主观上所引起的,如未进行地质勘探,直接进行施工,或勘探不详细,施工后期引起大面积地基沉降;一些房屋的构造上做法不正确,如上文提到的圈梁不闭合、过梁不符合设计要求等。施工上一些材料的选用,施工做法都会引起裂缝产生,如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振捣是否密实、骨料粒径是否满足要求,这些人为因素都为产生墙体裂缝、建筑物结构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针对这些需要制定严格的施工管理办法和制度,从多角度入手提升工作人员技术能力,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完善的检查和监督体系,形成串联式工作状态,责任细化,责任均摊,全方位降低施工中人为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减少墙体裂缝产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墙体裂缝问题需要每一位工程设计者与实施者予以充分的重视,并针对墙体裂缝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更为合理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墙体与房屋建筑整体的质量,提高人民群众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满意度,进而推动我国房屋建筑事业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合理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树金.房屋建施工中墙体裂缝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9,9(04):159-160.
        [2]魏忠雍.解析房屋建施工中墙体裂缝防治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2):73.
        [3]王德宇.解析房屋建施工中墙体裂缝防治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5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