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分析 杨贺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第6期   作者:杨贺 孙国庆 王爱仲 刘明宇
[导读] 建筑行业发展至今发现,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对土木工程建筑的影响极为重要,所以要加强土木工程建筑中对混凝土结构施工工序的重视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在此过程中,人们对建筑行业也越来越关注。建筑行业发展至今发现,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对土木工程建筑的影响极为重要,所以要加强土木工程建筑中对混凝土结构施工工序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


        引言
        为满足更多的居住需求,土木工程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从土木建筑的建设角度看,由于该工程类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此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为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提升,,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应就混凝土结构施工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满足人们对建筑外观性与功能性的基本需求。
        1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未做好浇筑时的温差控制工作
        在混凝土施工中,如果没有做好散热工作,导致混凝土的水化热气无法正常散发,就会导致混凝土内外产生较大的温差,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裂缝的出现。此外,施工环境也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在露天的环境下,太阳会直射混凝土,导致混凝土温度上升,影响到混凝土的整体结构最终使其出现裂缝。
        1.2混凝土的自缩现象
        施工单位在混凝土之中加入硅灰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自缩,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引起混凝土的断裂,这都是很严重的混凝土质量问题。除此之外,在混凝土湿度下降的影响之下混凝土自缩会加快,所导致的混凝土质量问题一方面会影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工期,另一方面还会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2土工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点
        2.1合理设计混凝土结构框架
        在建筑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结构的使用功能,还应针对框架架构进行持续的优化设计,将合理的框架结构作为提高整体结构质量与应用效果的重要基础。框架结构是施工技术方便运用的重要前提,其既包含建筑物长、高的比例设计,也包括纵横墙面的设计内容。只有在良好的设计方案下才能实现调节结构、降低不均匀沉降现象发生风险的技术应用目标,提高结构刚度的同时也能保证其承担的载荷分布合理性。想要开展合理的结构设计工作,不仅应计算结构的基础深度数据,还应对出现的沉降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及时找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降低结构的应用安全风险,提高其应用可靠性。圈梁与构造柱同样应作为结构的设计重点,从而进一步提升结构的强度与刚度,为其稳定性的持续提升奠定基础。隔热也是建筑中的设计重点,其工作在进行过程中可以采用沉降验算或是沉降量控制等方式优化整体结构,从而起到隔热效果,为框架整体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混凝土裂缝防控技术
        混凝土表面或是内部结构出现裂缝现象对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影响极大,其同样是混凝土结构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类型。想要把控整体结构质量以及其实际的应用效果,就必须提高对裂缝防控技术的重视程度。从当前就建筑建设的实际情况看,混凝土结构作为最为常见的结构类型,裂缝问题的出现频率最高,导致其出现裂缝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包括人为因素、材料因素以及工程所处环境条件等,因此对其结构从多个方面进行持续强化极其重要,应以现场的具体施工情况为基础结合具体的工程施工要求制定对应的问题解决措施,以保证问题解决的及时性。


对于现场的施工人员来说,不仅要考察现场的施工情况,也应遵循一次性浇筑的混凝土结构建设原则开展后续的施工作业;施工缝在混凝土结构构建过程中属于无法规避的问题类型,因此应提前制定问题的技术控制方案以最大限度降低其对于整体结构的影响,并将相关措施融入后浇带的填筑施工环节以提高整体结构强度;为进一步降低裂缝的问题的发生风险,在施工过程中应添加振捣棒作为辅助施工措施,通过控制其频率把控其坍落度,继而掌握准确的振捣时间。振捣棒的快速插入与缓慢拔出是结构施工应注意到的具体内容。若工程有更为细致的要求或是振捣需要,可以执行二次振捣操作。
        2.3混凝土运输技术要点
        混凝土的运输环节与泵送技术的应用同样是决定整体结构质量的重要因素,施工人员在此施工过程中不仅应考虑泵送技术的应用时间与材料的和运输距离,还应将其与施工环境以及多种影响材料应用效果的情况相结合,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对其配合比强度进行合理调整,为提高结构刚度与应用合理性做好铺垫。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其运输环节同样会影响施工质量,无论是路程还是方式都应作为技术人员提前考虑的主要内容。在做好此项工作时还应从以下角度展开工作:在确定运输工作内容后,根据路程的具体情况整理混凝土运输距离以及时间等数据,制定完善的混凝土运输方案。并以方案为基础进行模拟实验,确定最短的运输距离,以避免对材料本身产生较大影响。混凝土运输应以避免材料频繁转移为基本原则,并在混凝土材料到达现场后保证与现场管理人员联系的及时性。只有做好以上几项工作才能保证混凝土在初凝前的现场科学合理应用,为保证施工环节的顺利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2.4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
        土木工程建设环节,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是决定工程质量与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不仅决定着前期的初凝时间,也与后期的养护环节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提高对于混凝土浇筑技术的重视程度十分有必要。在应用浇筑技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施工环节:第一是开展工程项目时,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情况摸底工作。在前期的工程施工准备环节,施工人员应提前清扫施工现场,保证现场施工环境的整洁以免影响浇筑质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应做好浇筑表面的保湿工作并对预定的浇筑位置进行提前处理;第二是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应对现场的施工模板进行反复核验,包括尺寸、规格、参数以及各项应用指标等,若现场有施工条件可以做小范围的模板试验以保证其应用效果,使模板施工过程与设计施工方案要求相符;第三是施工人员应以施工图纸为遵循的施工原则,一切施工操作都应按照施工方案中所标注的施工环节要求进行,确保操作人员的施工规范性以进一步提高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第四是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根据设计方案中的施工要求控制过程的温度变化。可以采用内部架设水管的方式实现结构内部温度的快速降低,以最大限度避免裂缝现象的发生风险。
        2.5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养护并不是在整个工程建设结束后进行的养护操作,而是应该与工程建设环节保持同步进行。例如在配置混凝土时通过控制温度与湿度确定合适的材料比例;施工过程中若是遭受到恶劣天气应保证停工的及时性,待到施工达到标准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施工操作。在结构浇筑完毕后,应针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为保证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应在浇筑完成后的第七天才能制定拆模操作,并应利用塑料薄膜将混凝土结构包裹起来,并对其湿度与温度等进行实时观察。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使我们不得不加强重视,要强化混凝土结构的性能需要从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做起,研究施工中的重难点并对其进行攻克或是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关注对提高建设工程的工程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卢文敏.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居舍,2019(32):63.
        [2]徐建月.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7):165.
        [3]林波.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智能城市,2019,5(15):164-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