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康萌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第6期   作者:康萌 丁伟珍 李茹 单文康
[导读] 本文就简单分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旨在为相关施工企业的施工提供参考,提高他们的施工水平,保证施工的质量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逐渐开始运用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这种框架结构自重较轻,节省了很多材料,同时还具有空间分隔灵活的显著优势,并且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也较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中。基于此,本文就简单分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旨在为相关施工企业的施工提供参考,提高他们的施工水平,保证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已经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态势,在此环境下我国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建筑施工水平全面提升。结合我国当前建筑领域实际情况来看,框架结构在建筑工程当中运用的频率相对较高,并且具备稳定性与高效性,可以切实满足建筑工程的质量需求。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内涵概述及特点
        1.1概述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是建筑工程施工基础内容,框架结构是指用梁、柱相互铰接而成的承重结构,通过梁柱之间的框架组合,来强化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可以满足建筑的承重荷载需求,并对建筑起到维护作用。结合当前建筑情况来看,工程框架是使用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诸多材料砌筑装配而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可以按照建筑类型分成单跨、多跨结构;按照框架层数可以分成单层、多层结构;按照立面结构可以分成对称、不对称结构;按照材料类别可以分为钢框架、混凝土框架、胶木结构框架、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结合我国当前建筑工程需求来看,混凝土框架的使用频率最高,并且非常适用于大规模、高层建筑使用,其施工效率较高、质量非常好。
        1.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特点
        结合建筑行业工程中的框架结构,其设计特点如下:第一,在高层建筑以及大面积的工程项目施工中,框架结构工程的施工具有浇筑量大、配筋量大等特点。第二,结合建筑工程的项目特点,在框架结构施工中,需要先浇筑房梁再进行墙体填充,该过程可以提高建筑墙体堆砌及拆除的便利性,增强建筑空间支配的灵活性。第三,建筑工程中的框架结构具有抗震性较强的优势,主要是工程框架结构的构件截面积小,其承载力以及刚度相对较强,将其运用在建筑工程中,可以增强整体工程的稳定性。
        2建筑工程中主要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2.1合理运用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
        针对具体的施工工作中,其模板工程的施工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其模板是通过临时安装的,而在完工后也要进行拆除。而在具体施工中,应注重混凝土浇筑成型以及养护等工作,确保混凝土满足强度要求,而且模板施工中其构件以支撑件、模板以及连接件等部分为主。首先,模板设计。设计属于模板框架结构施工中基础环境。在明确设计工作重要性的同时,保障成型后混凝土的结构和形状满足相应的需求,而且也要确保设计的准确性,以此为后期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保障。而针对模板的拼接工作,应注重其拼缝紧密,杜绝在施工中该发生漏浆问题。另外对于模板施工,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应达到一定的刚度、强度以及稳定性等要求,确保模板不变形的同时之前框架结构整体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其次,模板安装。钢结构的模板工程在安装工作中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其上层的模板在安装时应重视下层楼板是否能够承受相应能力,在保障上层模板在安装时质量达到标准要求的同时,也降低对下层带来的压力,进一步增强安装工程安全性。对于支架立柱在安装时,其准确性是非常关键的,而且也要进行垫板铺设工作。


其模板中的地坪、胎膜等设施在安装时应保持平整以及光洁,防止施工中发生下层、裂缝等不必要的问题。也要处理好接缝问题,杜绝漏浆现象出现。最后,模板拆除。对于该工作的时间必须要保持合理性。针对拆除工作中除了要分析其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硬化时的气温现象等,也要分析结构性能的情况。针对实际情况在拆除模板时不但要减少实际工作量,也要增强整体的经济效益以及模板使用率。而且混凝土的强度如果满足一定标准时,其对拆模并不会带来影响问题等。而且在拆模时也要满足拆除顺序,通过有效的规划拆除步骤,以此降低对其质量带来的影响。
        2.2促进钢筋工程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
        首先,应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在实际的钢筋施工中,其工作人员应增强对材料的管控。尤其是在框架结构施工时,要针对关键环节进行放样以及施工,应针对工程情况来明确材料的具体用量。而且其相关技术人员也要针对不规整材料进行整理,而且也要做好固定工作,有效的安置在安全区。其次,对焊接施工做好准备。对于框架结构的施工工作,其焊接是关键环节,而且对施工质量的提升有极大意义。实际的工作人员要结合规定和标准等落实焊接工作,并通过焊接试验的形式来做前期准备,以此为后期焊接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最后,注重放样、下料等施工工作的开展。对于放样和下料工作中,应具有一定余量,因焊接施工在完成后,其焊缝处会存在收缩现象。而且框架结构在施工时也会受弯矩作用影响,会在其中出现拱起现象。对于工作技术人员来说,必须要分析到变形、收缩等问题,并结合相应问题制定完善的应对策略,为钢筋施工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保障。
        2.3注重混凝土工程技术的有效运用
        首先,应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满足想要要求。也就是通过控制水泥用量,提升其泌水率增强其粘聚性。也要控制水石灰比例,可以说水石灰比例对于水泥稀稠情况有一定影响,必须要注重其满足想要的比例要求。更要控制其用砂量比重,其用砂量的总用量中占比重是会对混凝土施工情况带来影响的,因此在实际施工前,必须要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达到标准要求。其次,注重混凝土浇筑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混凝土的搅拌时,应有效控制其配比,增强搅拌时监督效果,保障其满足施工要求。而且,要保障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保障搅拌时间满足规定要求。另外在竖向结构混凝土的浇筑时,应严格结合规定来进行分层浇筑,先开展水泥砂浆浇筑工作,之后进行浇筑混凝土,由此能够杜绝蜂窝问题出现,增强混凝土浇筑质量。最后,注重混凝土养护工作的开展。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后期中,其混凝土养护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在一般混凝土养护中主要就是以自然养护、加热养护为主。其自然养护是在施工现场运用的方法,以薄膜覆盖后浇水养护,或是浇养生液等形式进行养护。主要就是工作人员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在凝结前要针对实际情况开展自然养护,要注重养护时间,针对实际情况来运用相应的方法。而混凝土养护时,如果其混凝土强度未能满足规定要求,那么不能在上面踩踏,而且也不能在上面安装相应的模板或是支架,以此杜绝对工程质量带来一定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对建筑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项目是公的过程中,框架结构作为工程施工的主体建筑部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建筑稳定性以及其后续使用的强度。因此,在进行框架结构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把握施工的技术要点,合理运用施工技术,并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应用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施工的质量,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建筑,进而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洪伟.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6):160.
        [2]吴兵丰.对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几点思考[J].城镇建设,2019(6):31.
        [3]刘小波.浅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建筑与装饰,2019(9):144,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