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婷婷
伊春市友好区第三中学 153031
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背景,但在现在的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的单调片面性,忽略了将情感融入教育之中,教学方式老旧的问题。在语文教育教学上实施传统文化融入渗透教育能够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核心,养成了学生的语文课程素质,帮助学生拦截消极文化的打扰。教育者要站在语文教材综合传统文化教育素材,使教学内容变得丰满,重视将情感融入教育,完善传统文化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今后的自主探究能力产生做好基石,让学生既可以学习语文课本知识又可以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民族精魂;融入渗透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积累、文化传承、思想理念、情感认知的完美体现,汇聚着中华民族极大程度统一的、广泛认同的道德规则模范、思想品德和价值方向。高中阶段,以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认识为核心,引领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增加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所以,高中语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单单要站在教材对学生开展知识教育,也要让学生经过课本教育教学得到更加完善的情感感受,这也就要求语文教育者创新课本教育教学的想法,加宽传授的幅度,将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完美地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之中是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的,其不单单能够加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经过传统文化的感染,进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实施传统文化融入渗透教育的作用
(一)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对学生实行传统文化融入渗透教育,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不单单要学习基础的字词知识,也要通过课本教育教学的知识学习融合优秀的传统精神教育,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长久的历史积累的,其中完美融入了我们前人的智慧与经验。学生在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体会当中包含的道理,感受到前人的优秀思想水平和精神涵养,经过这一系列的知识学习,学生就能够接受到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继而完善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栽培学生的语文课程素养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渗透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课程素养。语文课本教育教学将培养学生的全方面能力当作最基础的能力。把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入渗透到语文教育教学中,能够丰富讲解素材扩展,学生的见识可以极大得到增大,高效地让学生的语文课程思想方式得到显著的锻炼与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涵养也得以进步,进而让学生的语文课程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三)帮助学生抵制消极文化的侵蚀
语文教育者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拦截消极文化的打扰。优秀传统文化具备着极其强大的教育力量,其中包含着精忠报国的爱国思想,还包含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切喜爱,有感叹时节的有感抒发,还有对人生无所畏惧的勇敢气魄。学生在进一步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就可以在一点一滴的感染中,建立更加完美的思想认识,渐渐达到热爱祖国、胸怀广阔天地的高思想境界。当下的消极文化,各式各样方法层出不穷,对青年学生的引导,可以说无处不在,比如拜金主义、恶意消费主义的引导。一些学生被这些消极文化所引导,无法容易地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有甚者看不到实际生活中的美好,导致走上不正当的道路。
二、实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渗透的方式方法
(一)增加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教育者在实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渗透教育教学时,所挑选的内容比较单调片面。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以课本知识为根本,而根据课本知识素材,对学生展开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渗透教育就极大地局限了融入渗透素材的宽度与延展度,融入渗透教育的路径也进而被框在了教室之中。再者一部分教育者只看到了古代诗词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却没有看到其他的教育教学素材的课堂上也可以进行融入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进而让学生只将传统文化当做旧的知识,忽略了它的优秀本质,这样的教学不难猜到最后的结果。融入渗透的内容单调片面,不单单导致教学宽度受限,也让教学质量大大降低。
想要增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渗透教育的成效,增加课堂内容要放在首位。在教育教学的前一天,语文教育者需要对课本教育教学的素材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把握课本知识的关键点,除了本身拥有传统文化的古诗词以外,汉字字形、汉字的书写,讲述传统节日、传统手艺的说明文,拥有极大诗意的现代文学也可以是渗透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素材。教育者可以凭借例子引导学生寻求中国文学与古代文人的关系,可以寻找诗词,也能够进行感想的书写,渐渐地既丰满了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内涵,也让学生对课本有了更独特更进一步的理解。
(二)重视情感教育
不重视对学生施展情感教育也是教育者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渗透教育教学中的一大不足。语文教育者经常把注意力放在传统文化理论知识上,对学生是否得到了足够的知识、是否可以正确默写出古诗词与名句当成教育重心。教育者注意这部分信息,就是为了让学生有能力应对考试,却忘记了教育教学素材中的情感内核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其实传统文化中不单单有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也不只是“不谈今事不说白话”,只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学生相融合,让学生在课本知识中体会到古人独到的精神,让学生产生认同感,进而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使用多角度手法引导学生产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对学生实行传统文化融入渗透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育者就要尽可能地使用多角度的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语文教育者可以根据课本教育教学材料设计研究课题。比如《琵琶行》这首诗,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对音乐的描绘。音乐是一种靠耳朵感受的艺术,可是白居易却可以用文字的方式,让后人感受到它的声音它的意境,写得十分完美,手法上使用了大量的想象,采取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后人好像亲身感受了一场美妙的音乐演出。所以教育教学中教育者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独特的想象力,并探索研究为什么前人白居易会让琵琶曲影响得到“青衫湿”的程度。教育者需要先使用现代科技技术播放一些琵琶曲,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琵琶的乐器魅力,并对诗歌的材料产生深厚的热情。然后教育者就能提出下面的问题指导学生想前人白居易说他听出了琵琶女所谈曲子之中的“情”,这个“情”又是何物?琵琶女又是怎么运用她的曲子展现了自我心理的“情”,前人白居易又是如何做到听出了当中的“情”,想要探究这些就要结合前后历史,进而融入了传统文化。
结束语: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沉淀与传承并发展的,是拥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的,相较于高中学生的未来发展是有极大好处的。高中语文教育者需要明白它的作用,要努力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渗透到高中语文教育教学里面,要让高中学生们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进而继承并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完全响应了我国现代教育前景的。
参考文献:
[1]试论语文教学如何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J].陈慧敏.中国校外教育.2018(17)
[2]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孙莉芸.都市家教月刊.2017
[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廖贤宁.关爱明天.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