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琴
浙江省义乌市宾王小学,322000
摘要: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师一直以书本为中心,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书面作业;这种做法虽然可以锻炼学生的写字能力与作文能力,但却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我们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新理念,设计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投入各种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新理念;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
在过去数十年的岁月里,小学语文教师一直以书本为中心,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书面作业;这种做法虽然可以增强学生的写字能力、写作能力与作文能力,但却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新理念,为学生设计实践性作业。
1实践性作业的特征
1.1动态性
任何社会实践过程,同时又都是运动过程;因此,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具有动态性的基本特征。教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小房间,引导学生投入社会实践,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1.2语文性
语文性,是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内在属性。虽然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必须投入实践,但实践性作业仍然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观察能力、语文思维能力、汉语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1]。因此,教师必须以“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中心,来设计实践性作业。
1.3创新性
传统语文教学属于封闭式教学与单线性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的交流仅限于文字、语言,长期缺乏创新,无法使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因此,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教师必须运用发散性思维,突出创新性;使学生对实践性作业产生强烈的兴趣。
2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2.1口语表述类作业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口语表述类作业。
设计口语表述类作业,可以根据教材,引导学生“演话剧”。譬如,在上完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第4课《曹冲称象》后,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挑选几个聪明好进的学生分别扮演曹操、曹冲、官员甲、官员乙,官员丙,让这些学生在讲台上为全班同学表演话剧“曹冲称象”。学生们表演完毕后,教师要带头为学生鼓掌;使其他学生感到羡慕。然后,教师便可以要求全班学生自由结合成若干个“话剧小组”(教师可根据先进生、后进生搭配的原则对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适当调整),再布置实践性作业:“请各个小组的同学仔细阅读《曹冲称象》,然后,我们将在班上进行一次话剧比赛,看哪个小组表演得最好”。——通过这样的“话剧比赛”,可以引导学生开口说话,主动使用汉语,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2.2观察类作业
观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善于观察生活、长期观察生活,才能对生活产生感性认识,获得各种情感体验,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3]。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观察类作业。
譬如,在上完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第7课《妈妈睡了》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观察类作业:“同学们,你们已经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你们的妈妈喜欢你们吗?我请各位同学回家后好好看一看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睡觉的,明天再来告诉我。”——小学生普遍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布置此类观察类作业,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与母亲之间的良性互动,联络母子感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又譬如,在上完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13课《花钟》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观察牵牛、杜鹃、牡丹等各种花卉;在上完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24课《火烧云》,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抬头观察云朵的变化。——为凸显观察类作业的语文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进行观察时,用精炼、简洁、形象的文字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写下来;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2.3动手操作型作业
小学生动手能力强,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设计动手操作型作业[4]。
譬如,在上完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第2课《腊八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去挑选各种食材(豆、枣、花生等等),为自己的家长煮一碗腊八粥。——学生在煮腊八粥的过程中,会增强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生活能力,也会更加深刻地体验《腊八粥》中所包含的浓浓深情。教师还应当有意识地告诉学生:周总理也是在一九七六年腊八去世的,由于周总理深受人民敬爱,时至今日,每年腊八节都有许多群众自发地为周总理煮上一碗腊八粥,盛上一碗腊八粥。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在1976年后,腊八粥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缅怀周总理的一种文化符号。
3实践性作业的查阅
在过去,教师查阅学生书面作业的方式非常简单:只须根据标准答案以及布置作业时的具体要求,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书面作业,以及书面作业完成的具体情况即可。——实践性作业同样需要接受教师的查阅(严格地说,是“评价”),但教师在查阅学生实践性作业时,不能遵循某种“标准答案”或“具体要求”,而应着重评估学生是否对实践性作业感兴趣,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时是否有所创新,学生完成实践性作业后语文核心素养是否得到了增强。——这样,教师可以进一步完善实践性作业。
结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实践性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次突破。但实践性作业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方面,缺乏可复制、可操作的经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迎难而上,积极开动大脑设计各种各样的实践性作业,从而逐步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姚春燕.巧用媒体设计语文实践性作业[J].教育观察,2020,9(07):119-120.
[2]戴林峰.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1):178.
[3]万娟.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J].科技资讯,2019,17(26):107-108.
[4]苏诗童.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http://kns.cnki.net/kcms 2019(06):148-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