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构建与运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第14期   作者:卢威
[导读] 核心素养教育追求学生主体性、全面性、创造性发展,而探索与运用个性化阅读模式,有效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在思考、探究及参与过程中强化核心素养
        卢威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初级中学 广西 547105)
        摘要:核心素养教育追求学生主体性、全面性、创造性发展,而探索与运用个性化阅读模式,有效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在思考、探究及参与过程中强化核心素养。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案例为着眼点,探讨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积极意义,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体差异,从文本对话、领悟情境及展示成果三个方面推进阅读教学创新,彰显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优势与特色。
        关键词:初中语文; 核心素养; 个性化阅读
        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将阅读活动视为学习者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从根本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育思想,将语文课堂交还给学生,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在个性化阅读中形成个性化见解,实现个性化发展。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积极意义
        新课程标准提出“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思想,其核心就是发挥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独特的阅读情感,通过有效阅读而调动思维、产生共鸣、生成审美。因此可以说,个性化阅读回归了语文教育的本质,弱化灌输教育,关注体验感受,更利于学生的独立性、全面性发展。总体来看,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积极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性化阅读有利于熏陶情感,调动阅读兴趣。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获得情感实践的过程,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阅历,体验阅读的价值与阅读的快乐,有益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个性化阅读有利于启迪思维,培养正确“三观”。“立德树人”发展理念赋予语文教育重大使命,融入德育教育势在必行。以阅读活动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深刻地思考与探究,在阅读中体验生活、在阅读中感知世界,懂得尊重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顺利实现德育目标。
        第三,个性化阅读有利于深化理解,激活审美情趣。个性化阅读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特征,开展多元化的自主探究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深化阅读理解,强化审美素养,在精彩纷呈的阅读活动中有所收获。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构建与运用
        (一)文本对话,抓住个性阅读灵魂
        开展个性化阅读活动必然以“文本”为载体,通过文本对话、精细品读,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创造的文本世界,抓住个性阅读的灵魂,感知语言魅力,提升文学修养。纵观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每一篇文章都文质兼美,既有文学意义也有教育价值,这些都为个性化阅读创造了优势条件。但是究竟如何才能深度阅读,把握文本的主题思想与丰富内涵?笔者认为文本对话是解读意义、揣摩意象、体验情感的最佳途径。

以《藤野先生》一课教学为例,本节课指导学生沿着“时间轴”为线索逐步推进事件发展,通过剖析典型事例、解读人物形象,了解中国留学生、藤野先生以及作者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细读文本,与文本深刻对话,通过重点阅读“匿名信风波”和“电影事件”两个部分,对比国民的愚昧麻木与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挖掘鲁迅弃医从文的深层原因。通过个性化阅读不仅把握文本主旨,而且深受爱国主义情怀的影响,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引领学生思考人生、思考未来。
        (二)领悟语境,激活个性阅读想象
        每一篇文章都有独特的语境,如果学生能身临其境地领悟与感知,尽情地联想与想象,则能突出语言背景、抓住主旨思想,获得事半功倍的阅读体验。因此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激活想象与创造,全面地剖析文本内涵,了解语用背景,加强对语境和语篇的理解,在阅读中完善认知结构。以《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教学为例,本篇文章对话精彩、故事情节生动,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从神态、动作及语言等每个细节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秦王的‘盛气凌人’,但又分明是一个骗局?”“面对秦王的刁难,安陵君如何巧妙回答?”“文中如何描写了唐雎欲与秦王同归于尽?”“文中哪一句既是秦王的自嘲,也是作者对唐雎的赞扬?”以问题为载体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精准地挖掘外交辞令中婉转含蓄的“潜台词”,这才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大家在个性阅读中逐渐对唐雎的人物特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三)展示成果,推进个性阅读深度
        个性化阅读不仅要让学生参与和享受阅读的过程,更要通过展示阅读成果获得成就感与喜悦感。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化的见解与体验,老师要懂得“放手”,启发他们自由地表达观点,畅所欲言地讨论交流,在展示阅读成果、分享阅读经验的过程中强化审美意识,提升核心素养。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教学为例,先从介绍鲁迅生平经历、时代背景、作品特色为切入点,同时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阅读、个性思考,结合本节课的主题内容预设阅读任务:“读完这篇文章,相信每个人都有收获,也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那么你能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以不同方式展现出来吗?”如此一来,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大舞台,大家认真地阅读课文与思考内容,产生独到的见解,再自由地想象与发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现阅读感想,如有感情地朗读、创作诗歌表达、写一篇读后感或者直接以“画”点文等等。多元化的课堂活动带来了深度的学习体验,而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同时也能发现乐趣、培养自信,享受阅读的过程。
        由上可见,初中语文课堂积极构建与运用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推动学生与文本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丰富个性化的阅读体验,通过精彩的课堂预设与阅读生成,凸显个性化阅读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个性认知与全面发展,在多元化的阅读体验中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与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方进强.初中语文阅读习惯养成策略探究[J].读与写,2020,17(21):74.
        [2]韩秀平.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66):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