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强化路径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第14期   作者:张春然
[导读]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还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训练,高度重视优化学生的语文思维体系,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式,还要借助文本架构、人物形象和情感氛围的分析方法训练学生思维,推动学生运用一系列的对比、判断、推理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式
        张春然
        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校  山西太原  030001

        摘要: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还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训练,高度重视优化学生的语文思维体系,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式,还要借助文本架构、人物形象和情感氛围的分析方法训练学生思维,推动学生运用一系列的对比、判断、推理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优化措施
        语文学科以其综合性、实践性及其人文内涵,对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思维训练的重视水平还有待提高,还要进一步构建学生的思维体系,推动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训练方式。教师应当采用情境性、趣味性、互动性的方式提高语文学习效能,树立学生正确思维体系,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实践,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
        一、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在以往的文本分析、言语表达训练、以及趣味性的语文活动中习得了一些思维表达的方式方法。但是,受到初中语文教学主客观条件影响,大部分初中生无法构建科学的思维体系,学生有时无法全面理解相关语文知识,对语文知识的总结与分析能力不足,无法做到准确的梳理语文知识点,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知识接受面过于狭窄,在思考问题时局限性过大,未能在解答语文问题时拓展思路造成的。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还未能及时的进行系统化的思维训练,教师有时对思维训练不重视,不能积极的传授语文问题的解决办法,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与总结不准确,没能实现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度梳理。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没能进行充分的语文教学材料解析,无法准确的总结各类语文知识内容的特点,教师组织开展语文阅读与专项知识训练的时间较少,学生学习时无法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存在着专项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因此影响思维训练的整体质量。
        二、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原则
        初中语文课堂思维训练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言语表达的逻辑顺序,强调在一系列的谋篇布局、言语表达、人物分析中掌握观察、分析、归纳的具体方法。推动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反思,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式,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因此,教师应当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进行语文思维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应当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的训练方法。从学生现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出发,推动学生运用对比、归纳、判断、推理等方式掌握言语表达的正确方式,强调在语文训练活动中优化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更好的提高语文能力素质,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三、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
        1.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的教学任务繁重,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为了把语文知识点教学和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节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语文思维能力的训练效率,还要制定更加详尽的语文课堂教学计划。
        第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围绕语文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涉及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任务,进一步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教学目标充分的结合起来,找出语文知识内容与训练学生思维的契合点。例如,在《背影》一课教学时,可以结合父亲爬上月台送橘子的场景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揣摩父亲关怀自己的话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父母的高大形象,并且鼓励学生总结这篇课文在描写父亲时的亮点。
        第二,教师只有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计划性,讲述学生能够理解的语文教学内容,才能达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效果,帮助学生参难易适度的问题中更好的进行语文思维训练。例如,《钱塘湖春行》教学时,围绕着“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进行分析,教师可以结合视频让学生欣赏钱塘湖畔美景,体会作者在描写钱塘湖时的喜悦心理,引导学生掌握由景生情的写作方法,从而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诗作的语境与语句,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水平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言语思维表达能力。


        二.创设优良语文学习环境
        课堂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促进学生主动投入语文思考活动意义重大,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观需求,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实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互动讨论式的教学情境转变,在语文课堂上依托良好的情境氛围推动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教师只有语文课堂上设置文本作品的赏析环境,提供用于思考故事、人物、语句、架构等的条件,才能打开学生的语言表达思路,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降低思维训练的难度。
        第一,教师应当创设一个民主氛围,消除学生在语文课堂的紧张心理,推动学生思维由沉寂走向活跃。
        第二,从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出发,积极的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在学生思考问题遇到困难时需要教师从方法上对学生进行点拨。
        第三,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发挥提问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开拓思维,从固化走向灵活,实现抽象与具象的转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与言语表达能力。例如,在《石壕吏》的教学,就可以先介绍文本的背景,牵引出作者的情感线索,然后引导学生探索文本的表达方式,进而推动学生围绕着文本的事件、描写,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对安史之乱事件的缘由、经过的思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效果。
        3.结合教学优化思维方式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注重传授正确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思维训练应当立足于基础知识,教师在语文教学内容的分析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第一,教师应当在语文文本分析时传授正确的观察方法,促进学生积极的围绕文本进行联想、想象,让学生运用对比、描述等方式进行言语表达训练。
        第二,教师还可以创设语言表达训练的情境,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促进学生有条不紊的进行言语表达逻辑能力的训练。例如,在《春》与《济南的冬天》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对比分析两篇文章表达方法上的差异,进而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这两篇文章时的心境。
        第三,教师还可以采用联想与想象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一系列的文本训练内容加工自己对某件事的认知,《紫藤萝瀑布》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围绕着描写紫藤萝长势的句子进行联想,甚至还可以基于描写引导学生进行简易绘画,从而促进学生在脑海中生成一幅紫藤萝瀑布的场景图,这样有助于更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4.运用互动培养学生思维
        初中生的想象力较为丰富,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对未知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当布置一系列激发学生思考意识,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互动性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应当在语文课堂上组织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推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一些辩论,还可以组织开展一系列言语表达能力的练习游戏,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并且基于思考进行言语表达,达到提高语文思维训练有效性目标。例如,在《列夫·托尔斯泰》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收集与托尔斯泰相关的生评事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人物特色的分析,再促进学生总结思考写人文章的基本结构与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组互动中优化思维方式,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思维效果的目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探讨,鼓励学生在互动中养成积极思考和表达的意识。
        三、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当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在深刻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推动学生深刻的揣摩教学内容,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付立站.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J]. 学周刊 ,2017(18):104-105.
        [2] 祁福鸿 .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4):3-3.
        [3] 刘富文 .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J].课程教育研究 ,2019(15).
        [4] 王峰 .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型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J].科技资讯 ,2018(01).
        作者简介:张春然(1978-),女,江苏沛县人,大学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语文课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