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点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李育真
[导读] 摘要:在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是其发展基础。强化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可以对城市规划的有关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
        青岛少海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300
        摘要:在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是其发展基础。强化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可以对城市规划的有关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在开展城市规划工作的时候,由于对有关内容的重视度不够,造成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就应当有机融入生态城市理念,进而实现城市的快速建设和发展。本文首先介绍的是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求以及规划结构,然后分析了生态城市规划的功能区划的有关内容,最后阐述了生态城市规划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生态城市理念;城市规划;要求;结构
        引言
        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各个城市的人口量都保持着持续增长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就意味着城市需要提供更多的资源。这样的现状对于每个城市的资源来说既是基于,同时也是挑战。人口量的持续增长也会让城市的环境遭受着越来越严重的污染。虽然当前的人们已经逐步有一些环保意识,但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人并不知道怎么样践行环保理念,对于环保很大程度上都停留在意识上,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这些年来,这些都是各个城市在规划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急切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的问题。城市内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要也对城市的绿化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为有效阻止城市的生态环境被继续破坏,也让城区中的人民群众可以有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当前这个阶段开展城市规划的有关工作的时候,就应当全过程贯彻落实生态城市理念,进而实现各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求以及规划结构
        1.1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求
        生态城市理念主要以生态学原则为基础,对人类的居住环境进行优化,把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统一,进而实现对资源的节约,防止给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建立具有生态化和良性循环的低碳城市。在生态学原理应用的基础上,开展城市规划和设计活动,建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实现自然和谐发展的居住环境。构建城市内部生态循环系统,在建立生态城市的基础上,让城市更加干净、更加简洁,让城市的居民能够享受到更为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开展生态城市规划工作的时候,应当保证在实现生态环境的时候,也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只有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同步发展,才可以实现生态城市整体规划质量的提升。生态城市在规划中应当有机联系生态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城市和自然之间的协调状态,最大程度地避免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在规划中,应当将其和生态环境进行有机联系,有机融合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从而保证城市生态化目标得以很好的实现。
        1.2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结构
        在城市规划中,科学践行生态城市理念就应当对城市的规划结构进行合理分析。城市规划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城市的结构里,城市生态化的功能呈现,主要依赖于结构生态。对此,转换成生态系统就应当从调整结构着手,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生态分区规划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主要就是研究城市发展规模和形态的规律性,研究未来城市发展的生态问题和发展形态。以此实现对生态分区的合理规划。生态分区主要是采用区域间生态系统自身的敏感性和异质性。在实际的规划工作中,可以根据系统整合和协调得以实现。在城市规划结构中,生态安全空间的格局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在规划中保证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平衡对于保证生态空间格局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在生态城市里理念下,开展城市规划工作就应当把城市生态空间结构作为根本,把生态单位作为划分基础,保证在生态廊道中形成一定的辐射网。同时,也应当合理规划区域生态安全和对相应的景观,保证安全空间格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除此之外,高度重视城市规划结构生态单元也是极其必要的。应当有机结合生态的敏感性差异,而且融入行政区划和生态服务等内容,进而推动生态单元建设规划工作的有序实施。加强生态单元建设规划的有效制定,还应当有机结合不一样的生态单元特征,实现生态建设方案的合理编制。


        2.生态城市规划的功能区划
        2.1生态功能区划作用
        在开展城市生态规划的有关工作的时候,对生态功能区进行细化,其目的就是能够实现更为科学、合理的谋划。把生态体系的生态服务效能和经济效能进行区分。另外,划分生态功能区可以把各区域内的生态问题以及生态优势进行整合,进而达到生态功能区域工作的因地制宜,对城市内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的目的。
        2.2生态功能区划原则
        生态功能区划工作更加重视的是区分生态系统,是实现城市内居住人口的各项需求得到满足的重要指标。在开展生态功能区划的有关工作的时候,应当遵循区域分异、特殊生态功能区优先等一系列基本原则。这样才可以很好确保将生态功能区划和城市的发展需求进行有机融合。
        2.3生态功能区划的具体方法
        对于生态功能区划的有关工作来说,实现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顺序划分法;二是要素叠置法;三是主导标志法;四是合并法;五是类型制图法。要素叠置法和要素相关分析法是以生态要素相关分析法为基础的,对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区划的一种方法。主导标志法则是可以很好的反应生态环境区域分异主导因素的指标,进而实现对生态功能的划分。合并法和顺序划分法分为从下到上和从上到下两种不一样的划分方法。从下到上就需要以区域单位的相对性为为基础的,从上到下则会对生态环境的异域要素进行剖析,根据地区的相对一致性从大大小进行区分。相比而言,从下至上这种方式是比较复杂的。类型制图法是对人类在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毁坏和污染问题的类型图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多种组合方法的应用建立起多种组合类别的分布图,从而实现生态功能区划的细分。
        3.生态城市规划的设计方法
        3.1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理
        在开展生态城市规划的有关工作的时候,应当对社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协调。在灵活应用设计方法的前提下,让各种关系能够处更加协调的状态下。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对于整个城市规划工作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而且也是确保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可以维持更好的稳定和和谐的状态的重要保证。对于生态城市的均衡发展而言,最重要的要素就是生态体系自身的调节水平,在最低制约因素和最适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协调。3.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在开展生态城市规划的有关设计工作的时候,应当从意识、空间、时间等三方面共同推进。在做城市规划工作的时候,应当对这三个维度等内容进行合理把控。当然,也应当掌控好这三方面之间的动态关系。在规划的过程中,对时间的把控有比较高的要求,应当对时间的限度、序列以及定位进行统一的规范,把城市的空间执行到具体的规划方案中。土地功能区划对于整个城市规划工作来说是比较基础的内容。无论在什么时候,意识、空间和时间都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三者之间的协调规划能够直接促进规划方案的质量提升。所有的规划工作都应当对这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同时也应当保证三维定位上的可行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们对于城市的需要也逐步从经济需要转向环境需要。这就给城市规划的生态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持续推行下,让各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更加重要的内容。生态规划对于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工作来说,也有比较重要的功能和意义。因此,在接下来开展城市规划工作的时候,应当始终秉承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进而给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勇.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点探析[J].居业,2020(07):37-38.
        [2]牛恺.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点[J].建材与装饰,2020(07):62-63.
        [3]甘春阳.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要点分析[J].居舍,2019(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