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 卢剑华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卢剑华
[导读] 摘要:在根据要求落实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指导思想,不断提升政治站位,促使其上升到更高的程度,加强实践和行为自觉。
        贺州市平桂区自然资源局  广西贺州  542827
        摘要:在根据要求落实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指导思想,不断提升政治站位,促使其上升到更高的程度,加强实践和行为自觉。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下,通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对国土空间和生态资源进行综合整治和系统修复,构建生态建设载体,在不断优化和改善过程中,对农村地区农用地、建设用地及生态环境开展综合治理,提升人居环境,进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关键词: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生态文明建设;意义;工作要求
        1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
        1.1是践实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
        现阶段,以省开展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效果显著,其经验和成果成为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的重要举措,为各个地区提供实践样本。另外,在湖南、湖北、河南、上海以及一些西部发展较为迟缓的地区,也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开展了相关探索实践工作,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让老百姓能够真正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1.2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
        土地作为农村发展的基本要素,也作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过程中,不仅改善了人居和生态环境,还可促进当地旅游资源发展和特色产业提升,破解产业用地难题。根据确定村庄比如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等类型,明确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问题导向进行目标引导,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实施政策和策略,坚持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统一、人口资源和自然环境平衡的原则,实现分类整治,创造出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空间,并保护生态环境的和谐,有效实现乡村振兴。
        1.3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近年来高速发展,城镇和工业发展空间扩展,出现了国土空间利用率低、国土空间系统建设质量低、生态环境日趋较差等问题。通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对国土空间进行全域规划、整体设计和综合治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控制开发强度,形成科学、有序、均衡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充分释放资源利用活力。
        1.4是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支撑平台
        国土空间规划是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基础依据,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是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支撑平台。规划通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来实现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又可通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来纠正国土空间低效配置、低效利用现状,实现国土空间利用的优化。
        1.5是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落实手段
        通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农用地综合整治,统筹推进宜耕后备资源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旱改水以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结合区域耕地实际情况,对其布局进行调整,适当增加耕地面积,保证耕地质量的同时,提升耕地的连片度,为农业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具体工作任务
        2.1科学合理规划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而言,国土是具体建设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对国土空间进行调整和规划,对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应该科学合理的对国土空间进行规划,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提供指导依据,规划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地区产业发展情况、农村建设类型等,明确村庄的主要功能,以此为基础进行空间上的统筹规划,并考虑各种整治活动的开展情况,根据适宜性原则,确定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区域进行空间布局,确定具体工作内容。特别需要关注整治区域的选择,集合适宜性和必要性理念。


        (2)在进行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前,必须要对村庄规划进行编制,将整治工作融入其中,并根据具体工作内容,落实到具体地区,确定相关管理组织和机构,明确项目安排、资金估算和投资情况等,切忌出现千村一面的情况。同时,要注重落实生态修复工作,尽可能的在对森林、草原、湖泊、河流等进行整治的过程中,以自然保护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尽可能的保持农村地区的自然风貌,合理进行工程布局设置。
        2.2统筹推进整治任务
        (1)加强农用地整理。重点对农村耕地从质量、数量以及保护角度实施整治工作,促使三者之间平衡和协调,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同时,还能适当的增加农用地的规模。另外,需要从科学合理的角度入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园地、草地、林地等进行整治优化;保证农耕文化传承,提升耕地质量,对农田生态环境进行优化和改善。
        (2)加强建设用地整理。对农村住宅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公共基础服务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类型用地建设进行统筹安排,并科学合理的实施农村各类建设用地的整理,优化农村用地布局,对空间结构进行调整,将农村土地的价值发挥出来,促进农村实现产业化发展。
        (3)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立足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充分考虑农民居住环境,对其进行整治、优化和调整,加强生态修复,保护动物、植物多样性发展,注重水资源保护,对农村生活环境进行优化,兼顾生产生活生态多种功能,突出乡村特色,全面提升自然和人文景观功能,保持乡村自然景观和农村风貌整体等来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
        (4)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充分挖掘乡村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持乡村特有的乡土文化,注重传统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历史文脉。
        3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作的具体要求
        3.1加强组织管理
        (1)加强政府主导和管理。由于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要将平台的功效展现出来,重点在于政府是否具备主导意识,在政府的主导管理之下,构建上下一体联动机制,实现部门协同以及公众参与,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2)采用放管服策略。由于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作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而且项目类型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相关工作内容以及审批事项,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这样才能简化审批工作。
        (3)加强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各个地区在进行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统筹各项资金投入,加强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的投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还需要对各类土地空间资源整治方式进行探索,加强城乡土地要素、生态环境修复等关于技术、政策、标准、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形成较为完整的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作体制,充分发挥各个机构的作用。
        3.2加强全程监督和管理
        省市县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应加强土地监管工作开展力度,投入先进科技,构建相关信息平台以及国土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平台,采用系统监管方式,保证全域土地综合治理工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同时,坚决避免出现侵犯农民群众权益、违规调整永久基本农田以及盲目投资的行为,对社会稳定发展造成影响,禁止出现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负面清单情况;加强示范引导和管理,采用先行先试措施,鼓励地区创新和探索,并将先进技术应用其中,不断总结试点开展经验,适当进行区域交流和合作,产生示范引领。
        4总结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是践实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加强引导和监管,不断研究政策和体制,进一步打造样板工程,形成可复制的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模式,才能让实施区域真正实现产业兴盛,生态环境适合百姓居住,并通过有效治理,加强文明建设的同时,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鹏飞.河南省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试点工作座谈会在长垣召开[J].资源导刊,2019(09):9.
        [2]韩超.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以省嘉兴市秀洲区为例[J].城乡建设,2019(17):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