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人为本的城市建筑设计思考 王霞2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杜海川1 王霞2
[导读] 摘要:分析了现代人们的建筑诉求,论述了国内外有关城市建筑发展现状.从以人为本理念出发,提出了城市建筑的基本要求.认为城市建筑应当具有绿色、美观、文化、智能、和谐等基本特征.城市建筑要缓解文明缺失、环境恶化、能源和资源告急等问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1.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21
        2.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分析了现代人们的建筑诉求,论述了国内外有关城市建筑发展现状.从以人为本理念出发,提出了城市建筑的基本要求.认为城市建筑应当具有绿色、美观、文化、智能、和谐等基本特征.城市建筑要缓解文明缺失、环境恶化、能源和资源告急等问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关键词:城市建筑;以人为本;建筑诉求
        1.以人为本自然和谐的建筑理念
        城市建筑的核心是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城市建筑中必须遵循的设计法则在欧洲,可看到大量的与山水和谐相处的城市和建筑,这些建筑并不是大师的经典之作,而建筑的空间、功能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堪称典范。这些建筑即不是一个建筑师的作品,也不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它们符合人的需求、当地的条件,满足了人们居住需求,古老的建筑并没有影响现代人的生活。所以建筑的意义,不在于是何种设计,采用何种材料,更重要的是建筑本身适合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能承接当地的历史脉络,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当地的特色建筑,这是值得建筑师们继承和发扬的建筑设计理念。
        2.以人为本的城市建筑的基本特征
        2.1环保与节能
        节能环保在国家大力提倡的背景下已成为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趋势。住宅建筑设计中生态平衡、环保与节能是互相影响的,舒适的建筑内部环境有依赖于照明、空调和通风等耗能高的设施来实现,而舒适度的提高又常以增加耗能为前提,这种模式带来了当前环境和能源危机,进而威胁到人类生存发展与安全保障。水污染严重、土地利用率低、建筑耗能高等在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若不合理控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将会导致绿化与水严重不足、空气污浊、气温升高、能耗剧增,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所以对各种建筑用的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各种建筑材料等,都要高效率地利用,尽可能节约能源。特别注意防止建筑对环境的污染,尽量使用本地建材,这也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一项措施,还能支持当地经济发展。人也是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不单只是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更应该使其与生态环境保持应有的平衡关系,需考虑到未来的的可持续发展。
        2.2美观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快速,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进步,对于建筑的观赏价值要求日益高涨;而各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相互融合,为建筑师们追求建筑之美提供了多样的科技手段.从人们对于各种建筑的美学价值评判来看,人的审美观念总是起关键性的主导作用。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建筑师们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以便于能够始终从人的审美观念出发,适应人们对建筑之美的追求.从当前人们的审美观念来看,人们对于建筑美学要求主要包括形态、神韵、舒适、简约、厚人等几个方面的要求.在形态上,要求实现结构力学与建筑美学的和谐统一,使其框架和形状给人以美感;在神韵上,要求如同“凝固的音乐”,能够给人一种想象和体味美的空间;在舒适方面,要求不仅具有应有的实用价值,而能够给人以使用的方便感和舒适感,然后可以用愉悦的心态去感受美,去激发美感;在简约方面,要求从建设节约型社会出发,在确保具有一定综合开发和利用价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成本,体现崇尚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厚人方面,就是无论从设计、施工还是使用环节,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为人所用,为人服务。

追求建筑之美就是要通过建筑师们创新性的思维,对于以上美的因素进行创造性的排列组合,使其与人的审美观念实现同频共振,用建筑的形式来体现人们对美的价值追求.对美的因素进行创造性的排列组合涉及到诸多学科领域,集中体现了建筑师美学素养的高低,以及建筑师对人的审美观念把握的广度和深度.因此,从人的审美观念出发,追求建筑之美,就是要时刻关注人们对美的认识、理解和追求,不断加强建筑师群体的美学素养,使其实时把握信息时代人的审美观念的发展脉搏,不断实现建筑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的和谐统一,构造建筑之美。
        2.3智能
        所谓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及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应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更具人性化的建筑物从智能建筑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智能建筑是一个由多种功能系统共同集成嵌入的建筑物,在整个智能建筑物的构成中,建筑物本身演变成为了一个用于嵌入各种功能系统的“容器”,其核心是各种被嵌入到这个“容器”中的功能系统,一般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系统集成中心、综合布线系统等5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讲,智能建筑智能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各种功能系统的集成水平,选择优秀的系统集成商很关键。同时,智能建筑工程的成败并不完全决定于技术因素,它往往和各家业主的决心、各单位的体制、管理水平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密切相关。不管是业主还是系统集成商,在进行智能建筑的整体规划阶段,都必须明确建筑的智能化系统技术含量的高低,单项技术是否先进,并不是建造智能化系统的主要目的。当我们设计和建造一个智能建筑时,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环境与运作。系统不是为了追求技术含量高、先进而建设的,它是为了向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高效的易于管理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建设的。
        2.4绿色
        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致使城市环境恶化及能源和资源危机加剧,严重影响着居民的身心健康。2005年,中国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这是从人的身心健康出发,须大力倡导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几乎涵盖了一切旨在提高建筑利用效率、并减少其对环境及健康负面影响的技术、措施和实践。绿色建筑力图适应地方生态并努力实现高效节能,追求的是一种可以积极地与环境相融合并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设计和开发模式。近年,建筑设计师更多的将眼光放到了绿色环保上,即保护了生活环境,又使得建筑更人性化,长久化,价格低廉化。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效仿它将民宅改造成绿色建筑,造价低廉;新疆有一种特色建筑,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好的秸秆组成,保温性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其造价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谓价廉物美。
        结束语
        建筑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城市建筑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空间载体,也是城市社会文化的实物见证.我们不能仅仅站在经济和实用的角度来设计和实施建筑,更应从人的身心健康出发,倡导绿色建筑;从人的审美观念出发,追求建筑之美;从人的文化诉求,丰富建筑文脉;从人的高端需求出发,探索智能建筑.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构建和谐建筑,不断拓展现代建筑的价值功能,建设更加美好的理想城 市。
        参考文献
        [1]高升.绿色建筑的兴起及其内涵的延伸[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2):15-17.
        [2]高升,艾军艳.绿色建筑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0(2):39-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