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分析 周宝勇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周宝勇
[导读] 摘要:装配式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是指先在工厂按照建筑施工图中的结构设计进行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施工,然后将成形构件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从而完成建筑施工的过程,可以有效缩短工期,提高施工质量,减少企业的施工成本,因此,近年来逐渐受到我国建筑市场的欢迎,故而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措施具有一定的价值。
        中铁四局集团钢结构建筑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装配式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是指先在工厂按照建筑施工图中的结构设计进行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施工,然后将成形构件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从而完成建筑施工的过程,可以有效缩短工期,提高施工质量,减少企业的施工成本,因此,近年来逐渐受到我国建筑市场的欢迎,故而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措施具有一定的价值。论文对装配式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措施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整体发展和繁荣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控
        1、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主要特征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相较于传统的住宅建筑施工技术而言,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的主要特征如下:(1)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实现了资源的节约和消耗。应用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后可以最大限度地对施工资源进行整合,减少材料损失,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2)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程序较为简单,可以极大地缩短工程施工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住宅的建设效率。(3)应用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后,减少了对施工材料和构件的运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的施工成本。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2.1、安装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点:(1)混凝土构件安装需要利用吊塔完成;(2)预制墙板下部的钢筋和上部套筒之间可以为预制构件的安装提供初始定位;(3)进行预制构件底部连接件的安装,并通过控制线进行调整,以满足安装精度的要求;(4)临时支撑的安装,在这个过程中,安装人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安装完临时支撑后,需要对连接件和斜撑的位置和角度进行及时调整,进而保证混凝土构件在安装过程中可以满足工程项目的要求。
        2.2、灌注技术
        灌注过程是对于预制墙体进行灌注施工,该过程直接影响了未来墙体的承重能力和导热系数等等性能。在灌注施工之前,需要工作人员首先对于墙体有一个预判和总结,判断该墙体的稳定性及各类可变因素。灌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墙板的承重和密封程度,同时对于墙板的硬度有相应的预判控制,从而保证墙板能够满足建筑模式的施工标准。若遇到墙板部件问题,需要在进行校正整改之后,再进行最终的灌注工作。
        2.3、浇筑技术
        在该建筑模式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浇筑施工的部件主要是预制叠合阳台板、混凝土墙体和PC板三者。以PC板为例,在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首先确认浇筑的高度和混凝土的配设比例,并且自始至终保证由上至下的浇筑顺序,以确保施工结束后可控的使用质量因素。浇筑技术作为强化性施工步骤,需要相关人员在浇筑前后对其信息进行分析总结,以确保浇筑质量。
        3、装配式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质量管控措施
        3.1、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施工技术优化
        (1)暗柱钢筋搭接形式的优化,在进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暗柱箍筋的预制应该预制在墙板的内部,然后在进行搭接的过程中,应该使暗柱钢筋穿过箍筋,在绑扎暗柱筋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在狭窄的空间内进行,这就为暗柱钢筋的搭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并且由于预制墙保温层与搭接部分相对较近,所以在焊接方式上存在着相应的安全隐患,为作业人员的安全造成了威胁。对于上述情况,在进行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使暗柱钢筋的搭接方式采用机械连接,暗柱钢筋一般选用直径为16毫米的钢筋,连接方式采用螺纹机械连接紧固,这样在确保了暗柱钢筋连接质量的同时,也消除了安全隐患,方便了技术人员的作业,也使施工进度得以提高。


        (2)板缝处理的优化,为了避免水泥将在现浇层浇筑过程中从板缝中出现渗透和泄漏的情况,所以在整合板安装定位完成以后,技术人员还应该针对拼缝进行封贴,在板的定位完成以后,在板缝处应该反吊条形模板,然后从上面倒入干硬性的灌浆料,等到灌浆料达到一定的强度并成型以后,再将条形模板拆除,然后绑扎钢筋并浇筑混凝土,等到施工的后期再对板缝进行抗裂砂浆涂抹处理。实践表明,采用该方法处理以后的工程,板缝在抗裂和外观上都有着明显程度的效果提升,可以推广使用。
        3.2、在混凝土预制构件方面的质量管控措施
        (1)加强对原材料以及混凝土的监督,建筑施工单位要实现对装配式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管控,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应加强对原材料和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监督。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进厂复试报告的检查,保证其质量符合标准;2)加强对钢筋、钢筋连接套筒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进厂复试报告,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型式检验报告,钢筋连接套筒与工程实际采用的钢筋、灌浆料的匹配性工艺检验报告的检查,保证以上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
        (2)加强对构件制作成型过程的质量管控,加强对构件制作成形过程的质量管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钢筋的质量管控,保证其规格、数量以及位置等均符合标准;2)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纵向受力钢筋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的试验检测报告、接头质量以及接头面积等方面的检查,保证其符合标准;3)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预埋吊环的检查,使其在数量、规格、位置以及预留孔洞的尺寸、位置等方面都符合实际的施工标准。
        (3)加强对梁吊装施工,加强对梁吊装施工的质量管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施工人员在进行梁吊装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确定吊点位置,并注意吊绳的夹角不能小于45°;2)施工人员在挂好挂绳后,需要在距离地面500mm的地方停止,检查吊具是否牢固,在保证其符合要求以后方可进行吊运到合适位置。
        3.3、工程质量验收和创新
        (1)分项工程及检验批划分,对于装配整体式结构现场施工中涉及的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内容,分别纳入钢筋、混凝土等分项工程进行验收。装配整体式结构分项工程可按施工段划分检验批。
        (2)首件验收,为了避免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预制构件的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相应的设计规范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造成的成本浪费和施工工期延误的局面,设计单位应该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监理、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对预制构件的生产现场中的同一类型首个预制构件进行首件验收工作,验收通过以后才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以便于为后续的预制构件投入工程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3)首段验收,为了检验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工艺和设计是否符合相应的技术指标,技术单位应该在施工和设计以及监理等各个环节,以及监理等各个环节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以及模板安装完成以后对其首段验收,等待验收合格以后才可以进行后续的工程施工,这主要是为后续的施工提供样板。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是新时期的一种高效率的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施工单位还需要加强质量管控,以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荣霞.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分析[J].山西建筑,2020,46(17):174-175.
        [2]耿欣.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分析[J].智能城市,2018,4(03):133-134.
        [3]钟志昌.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分析[J].价值工程,2016,35(14):152-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