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重庆 640041
摘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工程的施工过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受限空间内进行作业时,周围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存在的危险因素也较多,会对施工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还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当外界人员进行施救时甚至会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工作人员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有效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受限空间作业常见的危险因素以及安全监督要点,随后从四个方面讲述了加强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措施,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一、受限空间作业常见的危险因素
在受限空间内进行作业时常见的第一类危险因素是空间内氧气含量较低,由于受限空间属于封闭或半封闭场所,此类空间内的氧气含量通常较少。当工作人员进行施工时,通过呼吸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此种气体聚集后容易造成机体中毒,在数分钟内就会造成机体窒息或昏迷,此种情况下,外界人员难以迅速对他们进行施救。受限空间内的某些特殊原料也会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从而产生一些有毒物质,使得工作人员中毒或死亡。此类有毒物质通常没有特殊的气味或形状,由于受限空间内氧气含量较少,会对工作人员的行动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当他们吸入有毒物质时,无法快速逃出受限空间。
受限空间常见的第二类危害因素是空间内存在易燃易爆物质,受限空间也可能是富氧环境,工作人员使用的某些施工材料在富氧环境内容易发生爆炸,爆炸事件不仅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较大的危害,还会造成受限空间的氧气含量迅速减少,并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从而造成更大范围的人员伤亡。进行建筑施工时,工作人员通常会使用电焊等设备,并且使用的部分施工材料为易燃固体,当在受限空间内使用电焊会产生电火花,遇到易燃固体时会造成火灾。
二、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督要点
在对受限空间作业进行安全监督时,首先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工作人员需要依据作业内容查看设备是否齐全,并且需要检查设备的名称是否正确,还需要对设备的精准度进行调试。在施工之前通常会取出部分气体作为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它们的氧含量以及有毒物质,工作人员需要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并且需要进行多次检测,确保检查结果足够准确,此类过程一般不能使用便携式检测仪器,此种仪器的检测结果偏差较大,会对施工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其次,工作人员需要监督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在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充足的培训以及教育,还需要教授给他们现场急救知识。当工作人员携带搅拌机,电焊机等转动设备进入施工现场时,监督人员需要确保电源已被切断,并且需要在设备开关上张贴警示[1]。
此外工作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当受限空间内气体检测完成后,工作人员需要依据检测结果佩戴防护措施。当施工现场含氧量正常而含有有毒物质,并且处理过程较为复杂时,工作人员需要佩戴滤毒罐等防护用具。当施工现场内含氧量较低,无法达到施工需要时,工作人员需要佩戴呼吸器等设备。此种施工现场需要定时进行通风,但缺氧时不可盲目进行补氧,当氧气含量突然增大时容易造成爆炸事故。此种情况下监督人员需要确保工作人员已正确佩戴设备,并且确保施工现场具备完善的急救措施。最后监督人员需要检查电动工具以及照明工具的安全性,确保受限空间内的电压正常、电线绝缘良好、不会漏电、有漏电保护器。施工现场内工具齐全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减少漏电的安全问题的发生,当出现问题时也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2]。
三、加强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
在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受限空间作业时,周围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存在的危险因素较多,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当检测过程中发现有毒物质时,需要采取措施将其处理,部分有毒气体的处理工艺较为复杂,可使工作人员佩戴防护器具进行隔离。工作人员需要对受限空间内的氧气含量进行定期检测,当氧气浓度低于百分之十九点五时,就需对受限空间进行处理。首先应进行通风,使受限空间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能够增加氧气含量,当氧气含量仍不能达到施工标准时,工作人员可通入一定的氧气。此外,工作人员每次进入受限空间内时,都需要对空间内含氧量进行检测,因为施工过程会对空间内的含氧量产生影响,当空间内介质条件发生变化,会使含氧量明显降低,如果不对含氧量进行分析就盲目进入施工现场,容易造成窒息事故。
(二)制定完善的应急方案
在受限空间内进行施工时,存在的危险因素较多,工作人员制定完善的应急方案能够有效避免意外的发生。当工作人员遇到各种突发事故时,能够根据方案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从而能够避免事故范围持续扩大。工作人员需要对应急方案进行深刻的学习,充分了解应急方案的具体内容以及各种设备的操作方法,当遇到问题时,工作人员能够进行有效的配合,从而保障应急方案实施的质量。此外,由于每个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都不相同,工作人员在制定方案时不能一味的进行模仿,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应急措施,当施工现场出现问题时,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由于施工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当方案存在不足时,工作人员还应及时进行修改和补充[3]。
(三)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
工作人员还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不同施工阶段的安全监督内容不同,施工单位应根据工作内容指派专业的监督人员开展工作。在施工之前,监督人员需要记录施工人员的所有信息,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记录他们每个人所参与的项目以及所使用的设备,还需要定期查看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当工作人员出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结束施工,并将工作人员送至外界进行施救。施工结束后监督人员应及时查看设备的情况,确保所有设备都已断电[4]。
(四)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在受限空间内进行作业时,所有设备都由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当出现安全问题时也由工作人员采取措施进行急救,因此工作人员的培训过程极为重要。培训时首先应使工作人员了解受限空间的具体结构,以及在此种空间内进行施工时所需要的施工技术。工作人员还应对施工流程进行充分的了解,确保所有操作过程都符合施工规范,能够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其次施工单位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应急培训,使他们充分了解应急措施以及急救知识。当出现危险问题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自救,当出现人员伤亡时也能够进行有效的施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建筑施工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当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也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急救,能够避免伤亡范围持续扩大。在受限空间内进行施工时,存在的危险因素较多,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施工安全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施工单位应重视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过程,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保障施工过程能够安全稳定进行,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小恒,颜晓花,樊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J].中国化工贸易,2018,010(007):54.
[2]宋雨婷.受限空间风险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0(006):305.
[3]陈宇财.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J].低碳世界,2020,010(002): 204-205.
[4]郑伟.受限空间安全作业管理浅析[J].云南化工,2018,045(001): 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