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46000319860720XXXX 海南省 572000
摘要:当前中国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生态建设方面,也形成了以地域分异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为主要依据的发展理论。然而在实际的土地整治工作中,受到人员观念、管理水平与管理体系、生态产业发展水平、生态技术进步程度等多方面制约,导致当前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态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分析了在实际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的建议,希望可以为有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建设;建议
前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它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视,将生态文明置于国家优先发展事项的前列。当前,中国的全面发展必须同等重视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重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的同时确保不破坏自然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跨越式的发展,这些任务都具有很大难度,因此就需要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人类所有能运用的手段中,土地整治可能是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之一。
1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方面的问题
1.1土地整治工作系统性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尚不完善
中国现代土地整治工作开始较晚,土地整治工作的系统性理论方法尚未经土地整治实践后调整完善,土地整治项目评价因素不够全面,即尚未形成一套全面综合的土地整治理论方法与技术标准体系,造成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中出现乡村的景观风貌受到破坏、乡村调节生态的功能弱化、乡村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等生态问题,将生态建设纳入土地整治工作中,完善土地整治工作的系统性理论和技术方法,将单一功能的土地整治发展成多功能土地整治,实现土地整治项目与区域整体的统一,人与地的统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现代化土地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1.2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思维缺失
“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于我国现代土地整治工作开始较晚,在土地整治方面的经验有所欠缺,在土地整治工程中生态建设思维不足,没有把土地整治当做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去进行工作。例如,在农用地整治的实际操作中,项目规划设计的重心主要是水文水利分析计算、排灌工程规划设计和田间道路设计等,而对整治区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及栖息习惯等方面缺乏考虑。导致在土地整治工程实施过程中,很多设施的设计功能单一,如灌排设施仅考虑灌溉与排水的使用功能,而未考虑水生动物及两栖动物的栖息等生态功能,导致了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时很多设施完全硬化处理,田间动物自由通行受阻碍,栖息、繁殖、摄食以及避难的空间无法保障。
1.3土地整治工作中没有重视发展乡村生态文化建设
从社会生态学方面来说,土地是人们进行生存、发展的基础,这其中涵盖了人类、自然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的问题,从而才构建了完整、平衡的生态系统,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相关工作人员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就要采取系统性的生态观点开展工作。
但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工作人员没有尊重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只追求单一功能,如未整治前的田埂一般是沿着地形缓慢地蜿蜒回转攀爬,部分土地整治工作者仅仅为了追求笔直的视觉效果而将田坎及沟渠粗暴地改线,一方面容易造成水土侵蚀;另一方面没有针对性的对农田和村庄进行合理定位,保护乡村生态文化特色,将农田和村庄的与众不同之处展现出来,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土地整治目标。
2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方面的建议
2.1完善立法,提高生态建设意识
发展土地整治中的生态建设,就要学习先进国家在土地整治工作中的发展经验,将生态保护作为重要的发展内容,列入到相关的规范标准甚至法律法规当中,从制度层面促进全民生态建设管理意识的提升。一方面,土地整治管理部门要积极在体系内部进行生态建设知识培训,并加强对生态建设工作的宣传,自上而下的对生态建设重要性进行宣传教育,从思想意识、绩效管理、人员管理等几个层面入手,提高土地整治工作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与生态建设意识。另一方面,土地整治部门要加强与生态部门、农业部门等的联系,使整个土地整治工作在多功能的整体目标中进行。
2.2完善规划体系,增强生态建设的操作性
发展土地整治中的生态建设,就要完善土地整治工作的规划体系,从生态建设的角度重新审视土地整治工作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技术,将生态建设作为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工作方向之一,在技术上、人员上、工作方法上,提高生态建设的可操作性。首先,土地整治部门要建立宏观的生态网络规划,将城市、农村、湖泊、河流、耕地作为相互独立又各自联系的生态系统,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对土地整治工作中的宏观生态网络的关注,从单一重视技术指标的规划体系,发展成为利用宏观规划,进行系统、科学的各地区综合整治的体系。其次,要对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态建设进行精细化管理,在农地整治的灌溉渠道生态化设计中,既需要维持渠道输水功能和符合结构安全要求,但更需要尊重原有自然环境,保障田间动物自由通行不受阻碍,设置栖息避难及多孔质空间,提供田间动物栖息、繁殖、摄食以及避难的空间,以维持动物正常的田间活动;还需要保护田间生物,营造多样化的水流环境,制造野生动植物栖息的有利环境,重视与周围自然景观的协调。同时通过具体的缓坡设计、混凝土与块石结合、造型模板混凝土护岸、生态孔洞设置、复式断面、半生态混凝土渠道、膨润土防水毯渠道、改良型植生型防渗砌块渠道、动物脱逃斜坡与青蛙保育设计等措施,明确地对土地整治生态建设进行精细化管理。
2.3重视发展乡村生态文化建设
以保护乡村文化特色推进综合整治,土地整治要突破原有的注重单一功能方式,有针对性的对农田和村庄进行合理定位, 以保护乡村文化特色为导向综合推进。农田和村庄特色,主要包括特色水网景观、特色梯田风光、特色的生态景观、特色乡风民俗、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及餐饮等,将农田和村庄的与众不同之处展现出来,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土地整治目标。通过土地整治,开发以当地田园风光、风俗文化为载体的特色旅游业态,让城市居民得以到农村体验“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生活的同时农民得以实质性提高收入及生活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土地整治工作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想要切实提升土地整治工作的生态建设,就必须要完善土地整治工作的方法和理论,同时还要加强生态建设意识,普及生态建设知识,要对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态建设进行精细化管理。
土地整治不只一种技术手段或一种工具,还是人类寻求与地球共生存的途径,应当把整个整治区域的生态、历史、工程、土地利用方式等统筹考虑,把它当作一个活的生命来对待,当作一种生命的形式、一种生命体系来对待,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的生态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悦.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分析[J].乡村科技,2017(11).
[2]翟墨,杨瑾,孙晴.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陕西省土地整治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