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马潇
[导读]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正逐渐增强,水利建设正由过去粗放型开发向生态水利转变。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1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正逐渐增强,水利建设正由过去粗放型开发向生态水利转变。在进行河道修复治理工作时要科学规划,遵循河道的自然生态原则,河道的生态修复涉及多个学科、多项知识,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将河道的生态性和景观性融为一体,营造绿色生态环境,构建美好的河道景观。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河道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
        关键词:河道;生态建设;生态修复;治理
        引言
        河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是我国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关键内容,对于提高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水平,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因此,相关单位需要增加对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的投入,结合当前城市河道污染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修复技术和治理措施,最终提高河道的生态功能。
        1河道污染的问题及原因
        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应该保持其结构组成(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组成)、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应具有抵抗干扰、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并能为所属流域提供生态服务。但是,近年来河道问题突出,流域中存在各类问题,全国各河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当今环保时代,应贯彻执行好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治理好河道问题。生态修复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利用它可以很好地修复河道。河道的污染按照污染来源分为外来污染和内因污染。外来污染主要包括污水的随意排放、垃圾渗滤液污染、农村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土壤污染进而导致的河道水质污染;内因污染主要有河网自身的堵塞、泥底释放等原因。河道堵塞造成河流内水体成为死水,失去了自我净化的能力。河流中的底泥含有有机物、氮磷等,在温度高的情况下,底泥中的有机物等被释放出来,造成河流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
        2城市河道环境修复原则
        2.1综合性原则
        要实现河道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就是要把城市的发展和河道的功能结合起来,使它的功能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以城市发展为目标,把恢复河道生态系统作为首要任务,来保证城市河道的生态服务更加完善。依托工程手段,引进生物技术开展河道治理,让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修复,不断提高河流的水质,让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加的亲密[1]。
        2.2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据有关资料显示,城市河道的水陆空间的差异性和面积越大,生物的种类就会多,河道生态系统的价值也会越高。因此,在对河道治理的时候一定要对河道面积进行重视,维护连杆生物的生存空间。并且还要重视水岸和水面的通道,在对植被进行选择时,封坡的区域可以栽种植果木等经济作物,河岸内可以选择低矮灌木,为野生动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2.3河道自我修复原则
        为达到治理的效果,加强河流和地下水之间的循环,能够更好地完善城市水循环的系统,提高城市河道的自我修复功能,确保河道里的水量足够,从而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同时,硬质护坡需要减少,特别是对垂直河岸的护坡要进行处理,让河道的修复功能变得完善,而且还可以促使河流内的生物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2.4协调性原则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与文化息息相关。我们要把城市文化和生态景观进行结合,促使河道治理工作具有文化底蕴。城市河道生产功能在发挥的同时,还要把亲水平台、文化廊道、雕塑等等人文气息的景观进行建设,促使河道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让城市的形象变得更加完善。所以,在对河道进行治理之前,首先要对治理修复工作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实现文化和自然的高度契合。


        3加强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主要策略
        3.1加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河流的整个流域一般情况下都会流经多个地区,在这个过程中,处于河流上游的部分城市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会使用较多的河流水资源,这就会造成河流下游的水资源供应不足,需要相关单位加强对河流的整个生态能力的分析,加强与上下游城市的沟通和交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让整个河道范围内的水流逐渐趋于稳定,以此来实现生态环境的稳定及健康发展[2]。
        3.2注意保持河道的原始形态
        一般情况下,河道都会被人们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进行重新改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河道的利用水平,但是也会破坏河道原有的形貌,导致河道实际形貌的人为化,严重时也会影响河道原有的生态功能。因此,相关河道治理人员需要结合河道原先的流向和状态对河道形貌进行有效的恢复,使得河道可以发挥最大的生态作用,调节当地的气候以及地理条件。
        3.3注重河道生态的协调平衡
        在河道治理中,工作人员经常会利用框格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挡墙斩断河水同岸坡、河水同水生物间的连通,此种方法虽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种硬质类阻隔材料会破坏水生物的生存环境,缩小其行动范围。久而久之河道内生物链断裂,不利于生物多样性发展。对此,在采取阻隔材料时,工作人员可以选择仿木桩挡墙、实木桩、卵石和景石护岸等防护形式,这类材料既可在一定程度上阻隔水体同水生物的连通,也有效维护了水生物的生存空间,促进了河道内的生态平衡[3]。
        4河道生态修复技术
        4.1形态修复技术
        我国地域辽阔,东部和西部的地质差异情况也较大,很多河流都会受到当地的地质影响,在形态上更加曲折蜿蜒,但也具有一定的美观性,同时也会影响河流的航运能力,降低河流资源的使用率,进而导致河流资源无法发挥最大的作用,这就需要相关河道治理和修复单位采取形态修复技术对河道的形态进行修复,改变其蜿蜒曲折的形态,帮助人们充分地利用河流资源。同时,相关单位在应用形态修复技术对河流的形态进行改变时,也需要注意避免对周围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最大限度地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保持河流周围的生态平衡。
        4.2生态河堤修复技术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对河流资源进行利用时,通常会修建河堤。通过河堤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河流的合理流动,并保障河流周围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为了提高河堤修建的坚固性,通常使用的是混凝土结构。在实际的河堤建设过程中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相关单位应用生态河堤修复技术,对河堤进行改造,不断提高河堤建设的生态性,尽量少使用纯混凝土河堤,建设生态河堤,加强对周围自然条件的融合,最终提高河流水体本身的生态性。
        4.3生态河床修复技术
        人们在长期的河流治理和利用过程中发现了河堤对于河流本身的重要意义,河堤可以造福于河流本身和当地的居民以及动植物,充分满足当地的供水需求,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危害,使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保障居民用水安全。此外,河堤还可以改变当地的人文风貌。因此,一定要做好河堤工作。河堤生态修复的主要途径是将原有的混凝土建筑物改造成水、土、生物相互作用、快速生长的河堤。河堤在修复之后能够让生物进行生存以及繁衍,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同时调节水量[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是我国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关键内容,对于提高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水平,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因此,相关单位需要增加对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的投入,结合当前城市河道污染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修复技术和治理措施,最终提高河道的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曹利军,魏平,王福良.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J].珠江水运,2019(11):18-19.
        [2]王执伟.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6):25.
        [3]王建卉.基于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探索[J].水能经济,2018(1):76.
        [4]李松.河道治理与生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7):158-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