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临安 311300
摘要:日前,垃圾分类管理成为新时尚,各个地区都在进行垃圾分类管理,本文以平顶山市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问卷法等方式进行调查,借助SPSS软件对社区垃圾分类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垃圾分类;现状;问题分析;对策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垃圾围城便成为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结果之一,垃圾围城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全球都在关注环境保护问题,而垃圾分类处理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备受世人瞩目,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常被认为是衡量城市治理的标准,甚至是城市良治的标志[1]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折射[2]。今年我国提出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所有地区必须尽快全面进行垃圾分类。因此,本文对平顶山市社区进行相关调查分析,研究实施效果,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一、平顶山市社区垃圾分类管理现状调研
本次在平顶山市区社区共随机发放问卷91份,有效问卷83份。其中男性34人,女性49人;年龄在18岁以下的2人,年龄在18-35岁的25人,年龄在36-55岁的30人,年龄在56-70岁的21人,年龄在70岁以上的5人。通过此次调研,得出的社区垃圾分类管理现状如下:
(一)基础建设不完善
垃圾被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我们正确地分类垃圾,我们就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其价值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不同种类垃圾的分离程度[3]。所以,进行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据调查结果来看,社区几乎都没有配备完整的垃圾分类箱,较多旧衣物回收箱。如果没有连套的垃圾箱,即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也毫无意义,使得他们的努力付之东流。
(二)制度落实不到位
对于垃圾分类管理的有效实施,首先要让居民了解到有关垃圾分类的相应行动。但是在随机调查中发现,关于垃圾分类管理方案通过的相关信息多数居民是不知道此方案已通过。大部分小区也没有完整的四连套垃圾桶,在小区内部很少见到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单或者宣传横幅,在交谈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市民自己也没有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说明平顶山市区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不到位,工作效率不高。首先让垃圾分类宣传走进各家各户,通过宣传教育去改变他们随意丢弃垃圾的生活旧习,才能更高效处理垃圾分类。
(三)相关部门监督不到位
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性的攻坚战,虽然对垃圾进行分类的主体是产生垃圾的居民,但是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度不高,这时就需要相关指导人员前来帮助他们准确无误地完成垃圾分类投放。通过SPSS分析显示,小区内每天都有相关指导人员帮助的仅占6.02%,没有相关指导的占比最高,为56.63%,偶尔有人进行指导的占比37.35%。
二、平顶山市社区垃圾分类管理调研问题分析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垃圾围城”现象,原因之一将没有分类的垃圾填埋,占用大量城市用地;而另一个原因就是垃圾未从源头上控制量的减少。目前平顶山市关于垃圾分类的管理方面,注重的仅仅是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假设完全分类正确的情况下,最后填埋处理的垃圾数量虽会减少,但是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减量。分类是一种方式,在最前端限制垃圾产出也是一种方式,如不可降解的塑料袋,虽然有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但是却没有限制它的输出,“白色污染”仍然没有解决,仍然会占用土地资源。垃圾分类管理方案缺乏约束力,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二)监督检查机制不完备
由于民众的垃圾分类的意识较低且旧时处理过程简单,导致部分居民觉得麻烦而不积极配合甚至不分类。从调查中已知的问题,可以看出监督检查机制的不完备,垃圾分类绩效考核、评估的缺失,造成垃圾分类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垃圾分类工作也由此走向了形式化道路。因此,相应的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监督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垃圾分类工作上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将垃圾分类工作坚持到底。
(三)主体责任模糊
在调查中发现,认为垃圾分类的主体是小区物业的占34.94%,是政府的占25.30%,是居民自己的占39.76%。虽然愿意进行垃圾分类的人不少,但是大部分人还未能认清垃圾分类的主体是居民自己,认为垃圾分类是其他组织的工作,说明居民没有认清垃圾分类的主体,处于这种被动状态,对垃圾分类管理是一项比较大的阻碍。
三、平顶山市社区垃圾分类管理对策建议
(一)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性[4]。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可以借鉴德国“连坐式”的惩罚措施[5],细化责任,划分到个人,并为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处置制定详细的条例,环环相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明确负责机构,加大监管力度。同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对于分类多次错误的居民进行物质惩罚,如果垃圾分类管理以强制性为基础,激励性为辅[6],也可从侧面让居民明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二)创新管理模式,物质精神鼓励相结合
在垃圾分类刚刚实施的情况下,让居民自觉自治显然不现实,而全权交给政府处理也不万全之策,因此可以采用志愿者领队的方式进行垃圾分类管理。社区绿色环保志愿者队伍是社区垃圾分类的中坚力量[7],学生和退休无工作者也是一潜藏的巨大的人力资源。同时,可以通过媒体、广告位等进行公众表扬,精神奖励更能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通过志愿者的参与,形成垃圾分类正面舆论氛围,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宣传方式多元化
在今天发达的网络社会,利用网络对于垃圾分类工作也是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年轻群体,可以用“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在网络上进行宣传教育,针对不怎么接触互联网的老年人来说,在线下时常组织各类宣传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改变单一的传统的方法。最后,可以从生产商层面入手进行一种宣传,将正确的投放标准打印在包装袋上,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分类习惯。
(四)将垃圾分类纳入学校教育
我们进行垃圾分类,不仅是为了分类,也是将居民的文明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以垃圾分类工作而全球闻名的日本,他们的垃圾分类做的即细又全,因为他们很早就垃圾分类的问题纳入在各级教育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周围的人;日本从小就要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垃圾,学会处理垃圾对他们来说是必要的,不会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就没法生活。我们也应从小抓紧,通过渗透式影响,让全民参与其中。
结语
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让垃圾生产量与日巨增,想要更好地处理生活垃圾,居民就要在日常中做到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其不但属于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亦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但是平顶山市垃圾分了处于起步阶段,可以说,此项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寻找更有效的方法去管理垃圾,打造“宜居鹰城”。本文不足在于样本数据少,范围不广,在之后的进一步研究中会注意这方面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徐林、凌卯亮、卢昱杰.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7(01):142-153.
[2]筠溪.新时尚,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J].中国社会组织,2019(18):28 -31.
[3]焦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管理的对策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
[4]刘建军.城市的风度: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与社区善治——以上海市爱建居民区为例[J].河南社会科学,2019(01):94-102.
[5]冯雪珺.德国:垃圾分类,重立法更重执法[N].人民日报,2017-03-27(22).
[6]钱坤.从激励性到强制性: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的实践模式、逻辑转换与实现路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9(05):83-91.
[7]赵清.北京社区垃圾分类治理的新趋势——以新风街一号院社区为例[J].节能,2019(09):146-147.
作者简介
王美丽(1998—),女,河南平顶山,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指导老师:胡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