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革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连云港 222006
摘 要:利用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目前,港城优质文化资源在本地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应从建立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土资源资料库、将港城优质文化资源转换为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资源、依托地方优质文化资源推动社会实践基地和平台建设、将地方优质文化资源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效结合、以连云港优秀文化资源为依托,创设隐性教育环境、建立一支过硬的港城优质文化资源宣讲队伍等方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连云港 文化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地域资源是指特定的地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不同于他地的独具特色的区域性资源。每一所高校都是处在一定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即处在不同特色的文化区域之中。这些特定的区域文化由于能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置身其中,有亲临其境又有不可替代的“地域氛围”以及教育上的方便,就成为优质区域文化教育资源。如何积极挖掘文化资源中的精华,从优秀地方资源中汲取营养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地方优质资源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增强大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和增强他们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港城优质文化资源在本地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连云港作为一座历史文化资源富集的东方海滨城市,有闻名中外的花果山、云台山、孔望山、海滨浴场等自然风光,大学生在这些情景熏陶中容易受到直观的“情境感染”。有令港城人骄傲的王继才、方敬、“雷锋车”精神;有抗日山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新医药、新能源技术优势与产业集群;有乡村振兴的典范赣榆西棘荡村;有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连云港自贸区、东海水晶小镇等。这些优秀社会资源具有鲜明的精神导向、思想陶冶的作用,能使大学生在内心深处自发形成强烈持久的“道德折服”。
通过调查走访,港城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都包含着对本土红色历史的讲解以及对本土红色文化的宣传及弘扬。可以说,红色资源作为教学内容以及文化支持在本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被广泛使用。而能对港城文化中的优质文化进行分门别类梳理,用于思政课教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却很少。
1.将港城优质教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融入不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要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所处地域文化中富有潜力和特色的优势教育资源,并将其转换为课程资源,运用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与学生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实践中去。但在连云港各高校中,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地方优质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程度还是不够的。主要是各高校对地方优质资源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载体重视程度不够,构建地方优质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平台不到位,很多教育活动形式大于内容,且普遍缺少计划性和制度性。同时,对地方优质资源开发的深度不到位,对其文化内涵、价值意义等方面发掘不深,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不够多。
2.港城大学生对地方优质文化资源认同度不高
连云港历史悠久,历史文化资源和近现代红色资源丰富,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资源,对地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定型有着深刻的影响,为本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由于大数据、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流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受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需要辨别和转化的信息越来越多,思想价值观多元化趋于明显,部分大学生对地方优质文化资源的兴趣不大、关注度不够、认同感不强,也就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因此,港城优质文化资源在大学生中认识度、认同度、参与度有待提升,多举措促使大学生形成对地方优质文化资源的共识。
3.思政课教师对港城优质文化资源研究能力不足、使用力度不够
思政课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以及对地方优质文化资源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思维主导以及理论课教师个人教学科研压力增大等因素,导致思政课教师很难对港城优质文化资源潜心梳理和挖掘,对部分港城红色资源使用得心应手,但对其他优秀文化资源就不能有效融入教学当中。
二、港城优质文化资源融入本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地域文化对一定区域内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素养等有重要影响,对人性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作用。
近年来, 党和政府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必须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而“三贴近”本身就包含贴近本土。因此,在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创新中,把地域优秀文化资源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研究成为高校探索的新方向。不断挖掘和发挥地域文化的育人功能,将地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由此能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这既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也是传承优秀地域文化的必然要求。
1.整合校史资源及地方文化资源,建立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土资源资料库
由于港城各高校对地域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重视不够、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发掘不深、也因地域文化资源精华与糟粕混杂,促使连云港优秀文化资源在本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没有有效发挥作用;也由于本地各高校都有丰富的校本资源,但各校没有共享这些资源,而各高校掌握的地方优质资源的有关材料较为匮乏,易导致依托校本资源、地方优质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变成一种短期行为,因此,重视、挖掘、遴选、提炼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港城优秀文化资源,建立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土资源资料库,以推进本土优秀文化资源的资料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各高校要委派专人并联合市内有关部门及时收集整理本校及本市最新的研究资料补充进资源资料库。 纳入资料库的信息,不但要成系列,成规模,还要力求准确、生动、详尽,能有效发挥其育人功能。
2.将港城优质文化资源转换为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把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的连云港生动真实的地方历史文化、革命传统、民俗民风等优秀教育资源以体验式教学法、虚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中,实现将地方优秀文化资源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弥补各高校思政课堂理论知识所占比例过高的缺陷,并能够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所架空的历史背景与本地高校学生之间的距离大幅缩短。大学生能够直观地面对在自己生活过的土地上发生过的真实历史,进而对思政教育中革命精神、爱国情怀的相关内容产生共鸣,从而有效提升了高校思政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感染力
3.依托地方优质文化资源推动社会实践基地和平台建设
反映港城特色文化和精神实质的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以及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作为地方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高校可以加强与地方的联系与合作,依托这些承载地方优质教育资源的场所,建设一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平台,创新教育载体形式让学生接受直观的近距离的体验和熏陶,把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一种传承历史、根植现实、把握未来的文化积淀活动,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将地方优质文化资源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效结合
校园文化作为一个学校的文学、政治等多元化教学总体的结合与体现,能够在学生群体中引起较为强烈的共鸣,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辅助手段。地方传统文化是区域民族发展的智慧结晶, 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文化生态环境, 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品质,有助于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还能传承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服务地方产业。尤其是通过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能为高校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源头活水,丰富社团的文化底蕴, 提升社团的文化品位。
5. 依托港城优秀文化资源,创设隐性教育环境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新突破,就要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显性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本地高校可通过雕塑、景观展板、校报、校园网等广泛宣传地方文化,使港城特色文化在校园随处可见、可感、可学,这种隐性的教育环境,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实现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与继承和弘扬优秀地域文化的双赢互动。
6.建立一支过硬的港城优质文化资源宣讲队伍
目前,连云港各高校普遍缺乏一支熟悉本地特色资源的过硬的宣讲队伍,不能及时向师生全面、透彻、生动地宣讲本地特色资源情况,难以满足各高校师生了解地方文化资源的迫切需要。可以把那些具有广博的市情知识和深厚宣传能力的校内外专家、学者吸收高校理论宣讲团队伍中来,有针对性地开出专题在师生中宣讲港城优质文化资源。同时,也可邀请市内专家来高校做专题报告,更大限度地拓宽高校师生对本地优质文化资源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勇. 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探索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2)
【2】张志明. 新时期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优化路径研究【J】.山西青年,2020,(11)
【3】马波. 地方历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引领及运用【J】.延边大学学报,2017,(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2021年度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地域优秀文化资源在本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连云港为例批准号:20LKT2068)成果
作者简介:杨文革(1966-),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教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