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第14期   作者: 王瑞敏
[导读] 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部分大学生法治素养不容乐观
        王瑞敏
        北方民族大学  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部分大学生法治素养不容乐观。民族地区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也是很重要,本文从大学生现状调查分析、影响因素、有效路径、三方面着手。
        关键词:民族地区大学生;法治素养;有效路径;
        1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现状调查分析
        1.1 法治知识
        关于大学生对于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如“《宪法》《刑法》”等了解程度如何的调查,数据显示4.4﹪的大学生选择“非常了解”,7.2﹪的大学生选择“比较了解”,32.1﹪的大学生选择“一般了解”,而有49.3﹪的大学生“不太了解”这反映出大学生对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不了解,法律知识掌握不够仍需加强。但总体来说大学生对法律还是能够理性看待,他们能够明确知道法律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从中分析出大学生们法律知识的掌握不够,基础不牢的原因,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与学校教育有关一个与他们自身有关。当前除了法学专业和思政专业的学生外,其他非此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思修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通过对“思修”的学习来了解法律知识,高校也是通过这门课程来实现法治教育。虽然从表面看两者具有同等地位,但实际课程安排上思想道德教育部分明显重于法律部分,在课时安排上法治教育也会相对较少。部分学生对于法治知识的学习也是很被动的。这样就会使他们对法律总体认知处于一个大概了解的状态,并且对法治知识掌握是知之甚少的。
        1.2 法治情感
        大学生虽然没有真正涉足社会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正在成熟,能够用理性的思维客观的看待法律。大学生对法律的价值性还是有所认同的,他们也是能够意识到法律价值的重要性。法律能克服人类的弊端,促进社会的文明并且正是因为有了法律的保护作用和惩罚作用才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律系统但是仍然是有缺陷的,还是存在一些腐败 、行政不作为 、保护主义,甚至出现权力比法律大、文件比法律条文管用的现象。社会环境影响着大学生的法治观念,而且在家庭中部分父母对于孩子法治观念的教育也不是太重视,仅仅停留在表层,部分大学生对法治的情感感受不足。
        1.3 法治行为
        法治行为具体表现为学会用法、学会遵法 、学会守法能够用自己实际行动去护法,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加以遵守和服从法律的行为表现;譬如,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遵守考生不作弊 、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以及购买价格较高的如笔记本、手提电脑、手机这类生活学习办公用品会索取发票,以及面对一些不公正不合理的事情能够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大学生法治行为受法治意识、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治情感的影响,并反作用着在他们的法治行为上。在学校以学生党团组织、法律协会、法律援助中心社团为中心的开展的普法活动,这些活动也能现着大学生参与法治的行为。但部分学生是被动参加,主动性、积极性不足,对法治活动的参与度也不高,体验与感知自然大打折扣。
        2 民族地区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影响因素
        2.1 高校法治教育教学机制有待改善
        大学教育应该与高中教育有所区别,不应该是“灌输式的教育”而应该是“人性化”的教育,以“育人”为目的,让学生有求知的欲望。
        其一,高校大学生往往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获取法治类的知识。其二,法治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高校对于法治知识的教学都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讲解;在课堂上进行的都是灌输式的讲解。而且学校对一些新颖的法律实践很少推广譬如去法院旁听庭审判、参观监狱;以及利用检察官法官等司法人员进行校园法律知识的宣传等,无法很好地将法治知识教授给学生。其三,就是法治教育的教师队伍专业性有待提高。
        2.2 社会法治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受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容易导致大学生追求物质引发违法犯罪,互联网上鱼龙混杂的信息大学生不能够辨别也易产生消极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法治观念不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存在“权大于法”和“文件效力大于法律的效力”的现象;所以公民在一方面期待着公平正义,在内心认可着社会的进步但在另一方面一遇到矛盾和困难就对法律表现出不信任和缺乏耐心,不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找熟人和托关系来解决。这展示我国公民法治观念的不强,并且这样的现象也将会影响着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对大学生也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引导。在有就是司法水平的不完善,一些司法工作人员自身修养不高不尊重法律存在“以权谋私”和“钱权交易”的现象,导致了腐败的滋生。

这样的环境下容易导致大学生对法治权威产生怀疑,影响他们法治思维的思考。
        2.3 家庭法治环境不良示范
        一方面是父母法治意识淡薄,家庭中父母作为孩子来到人世间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看重的。很多父母会忽略对孩子的法治教育,或者在教育当中父母对孩子传输的法治教育就是不犯法就好;不抢劫不杀人 和不偷盗反正就是不犯法法律就与自己无关,这样就造成了孩子对法治知识方面的模棱两可,他们也不会去认识和维护法律进而造成了他们法治意识的淡漠。
        另一方面是父母法治素养不高,大学生中父母法治素养参差不齐,法治素养不高或者不具备法治素养这样就会对家庭法治教育产生影响,家庭法治素养氛围就不浓厚孩子的法治素养也就不高或者说对法治知识兴趣也就不大。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很多时候孩子的法治意识不高;父母的影响是难辞其咎的。
        3 民族地区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
        3.1 强化大学生的法治思维
        大学生身心发育完全,但是其价值观任在形成当中,处于波动期。大学生的价值观正确与否和自身发展成才具有极大的影响,大学生对于判断是非与分析问题的理性思维还是有着一些偏差;在当前背景之下许多大学生乐于推崇享乐主义 、拜金主义,会忽略掉自身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譬如 “校园贷”就不断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因而要拨正他们不正确的法治思维。要赋予高校法治法治教育重要地位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分开教学特对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也要进行系统的教学让他们能够掌握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知识,学校要重视营造法治氛围,一些重大的法治日比如3·15消费者权益日或者12·4中国宪法日号召师生一同参加;组织法治辩论比赛邀请法律权威的法律专家、律师、法官进行讲座。加强社会环境的培育,加强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遏制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司法机关加强对司法人员的监督并且要求严格执法;减少社会上以权谋私和权钱交易的不良违法行为。再有就是加快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将法治思想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引导传播更多正能量。
        3.2 优化高校法治教育模式
        我国高校对于法治教育要更加重视,对于法治教育课程要合理安排,因为很多大学生对法治知识没有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并且法治知识也不够丰富。
        要合理配置法治课程和教材改革。建议分开教授效果会好一些,而且还要保证法治的课时量要合理设置法治课程,大学生对于法治知识的学习主要来源于课堂,知识的传授仍然是主要的途径。要加强高校教师的法律素养。法治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参与,部分高校教师并不具备专业法治知识,他们没有对法治知识掌握透彻而且对一些法律案例不能够为学生解答,这样易导致学生不能够系统的全面的掌握法治知识。可以加强对法治教师的重视就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扎实的法治理论知识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如脱产进修、请名师指导、参加国内外的法治学术会议等等;高校还可以选择兼职和全职并重的专业型教师队伍,能够增强教师队伍的多元化。要加强法治教育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中且不能空谈理论可以通过案例进行法治知识的切入讲解使教学生动有趣,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法治知识的运用能力。
        3.3 加强大学生法治实践力度
        邓小平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的理论只有运用到实践才能体现真理的价值。只有在实践中大学生才能运用所学到的法治知识,才具备法治思维的能力。但现实中大学生法治实践机会少之又少。并且法治实践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对于拓张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有几点建议:
        首先,学校有关部门的领导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每年的法治日,譬如“宪法宣传日和消费者权益日”,组织学生到社区宣传法治知识,增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责任感。[10]
        其次,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到法院附近进行旁听。这可以使学生对抽象难懂的法律条文理解变得更加鲜活和具体,还能使大学生增加对法治的信仰并认识到犯罪违法的严重性,加强学生学法守法的意识。
        再者,学校可以组织全校性法治知识竞赛和法治知识的演讲,重视校级或院级组织的法律社团;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法治实践。大学生要在实践中积极锻炼自己,以加深对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不断学习法律知识。  
参考文献:
[1]王莹.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4.
[2]段利伟.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7:8.
[3]杨忠明.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1):57.
[4]张凡.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9.
[5]朱国良.当代大学生法治认同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11.
[6]高洁.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研究[D].郑州: 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5.
[7]刘斯川.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7:9.
[8]王庆宇.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