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凤
广东省兴宁市岗背中心小学
摘要: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的影响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学习水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小学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避免方言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部分前线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此展开研究,提出自己的拙见,希望能够与相关的学者和专家进行讨论,完善对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客家方言; 小学语文; 朗读能力
引言:客家文化是我国汉语文化中的重要分支,有着极其独特的语言特征和特色。而且随着客家文化不断地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七大方言之一,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影响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当地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客家方言文化对当地学生的影响较深,如何在学生的朗读训练中降低客家方言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需要教师进一步的进行探究,找到合适的途径。
一、把握差别规律,进行强化训练
客家方言虽然是我国的语言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还是比较明显得,具有独特的性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住这种语言规律上的差别,进行强化训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在进行小学课文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在利用客家方言进行朗读时与学生利用普通话进行朗读时会存在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一般表现在语音、语声、语调、儿化和词汇等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朗读过程进行仔细的观察,发现客家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异同点,比如在客家话中“别、辨”的声母是p,“地、敌”的声母是t,与普通话之间产生了差别。让学生在平常的朗读训练中加强注意,并提升对利用普通话进行朗读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教材内容《田园四季歌》为例。儿歌是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常见的教学资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语文学科的综合学习能力,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运用。儿歌的朗读过程中需要学生对朗读的节奏、语声、语调以及语音等多方面进行把控,才能够更好的将文章内容朗读出来。在教学的过程中,儿歌的朗读能够有效的体现出学生的朗读能力,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利用普通话和客家方言进行朗读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地在语音、语声、语调和词汇方面的不同,让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二、从生活实际出发,坚持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在小学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和提升的过程中,客家方言的存在会弱化小学语文教师的朗读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学生对普通话的运用方面着手,提升学生利用普通话交流的空间,提升学生用普通话进行朗读的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逐渐地提升学生普通话水平,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以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曹冲称象》为例。曹冲称象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故事,将其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多读、多听的过程中逐渐地提高朗读水平。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各种不同的教学资源引入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曹冲称象》这篇课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发地对课文进行阅读,去感受故事文本的魅力。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文章的范读和领读,逐渐地纠正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存在的不标准,不规范的朗读方法。尤其是客家方言中的一些特征词和特征发音的纠正。比如:f(货)、j(移)等。
三、加强朗读训练,提升学生的朗读体验
客家语言的具有独特的特征,在进行朗读训练时,通常都以客家语言特色为主,不论语言的平仄之分,不利于感情的表达。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出发,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学会对音准和音调的调整,逐渐地加强学生在朗读语调、语速和节奏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逐渐地学会对文本情感的把握,逐渐地读出文章中的美感。以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教学材料《望庐山瀑布》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先明确古诗的感情基调,让学生明白诗人李白在面对如此壮阔的山河情景时,那种发自内心的赞美、感叹之情,让学生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提高对句子节奏的掌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用“/”划分出学生朗读时的停顿点,让学生在不断地练习过程中,学会在语言表达中利用语言语调的变化去表达情感,逐渐地摆脱客家方言的影响。
四、采用激励机制,加强朗读体验
激励机制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的使用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肯定性评价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自信心地作用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内容《黄山奇石》为例。在该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黄山奇石》中所描写的“奇”。在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时,教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融入学生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将课文读出来,让其余学生在朗读的学生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黄山石的“奇”。同时教师需要对在朗读的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评价,进行适当的鼓励。教师也可以对其他的学生进行鼓励,但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受客家方言影响的程度进行评价,让学生找到在朗读练习中的应该注意地方。比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会因为客家方言的影响将一些古音和地方音引入到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及时的将学生的这些朗读习惯指出来,帮助学生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朗读水平。
总结:
综上所述,在弱化客家方言对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影响方面,教师应当及时的调整教学计划,为学生主动进行朗读训练提供充足的朗读条件,这包括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空间。只有让学生对用普通话进行朗读产生兴趣了,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只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出充足的朗读空间,才能够让学生不断地提高对普通话的利用程度,进而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邹淋丽.浅谈客家方言与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2018,15(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