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静
武汉晴川学院 430204
【摘 要】“停课不停学”政策推出以来,普遍开展的在线教学将以终身学习为核心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推向了崭新的历史阶段。本文将学习型城市建设分解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习型个人、具有发展活力的学习型组织、与时俱进的学习型社区和具有执行力的学习型政府这几大构成要素,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几点对策:更新学习观念;加强法制与政策保障;以资源共享推动学习型城市信息化建设;注重学习型城市各要素的相互协同。
【关键词】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学习型城市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水平不断发展,大家逐渐更能接受“终身学习”的理念,使之成为指导各国政府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
一、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构成要素
从现代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是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系统,其内涵包括个人、组织、社区和政府等不同层面。也有学者在提出学习型城市建设指标中,提及这几个要素。
(一)具有创新能力的学习型个人
社会学观点也普遍认为,每个个人都是城市建设的主体,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成分;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个人永远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人类维系与推动社会文明、和谐和进步的核心要素,是人及其群体的认识、能力与作用,而决定这一切的基础是学习。毫无疑问,学习是未来创新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通过学习实现的不断创新则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在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中,需要培养城市民众的终身学习观念,让终身学习成为城市中的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努力将学习理念落实于行动中,推动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二)具有发展活力的学习型组织
1.建设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家庭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各个家庭成员认识到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家人都可以通过单独或共同的阅读、视听、游览、分享、沟通等方式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与体会,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固有的家庭生活模式,从而使每个家庭成员和家庭整体都能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潜力。
2.建设学习型学校。被称为学习型组织之父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将学习型学校归类为学习型组织的一种,他指出学习型学校的职能在于: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办学目标,重视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努力营造教师攀登职业阶梯,调动教师的主体意识和能动力量,不断提升以学习力为核心的能力建设,让学校教育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3.建设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企业文化具有特定的内涵:它倡导的企业文化不但具有传统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而且特色鲜明,给企业以学习创新的昭示,洋溢着时代进步的气息。学习型企业的学习既不同于在学校的学习,也不同于以学习知识或技能为主的“学”与“习”,它是以提高企业整体的学习力能,增强企业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人员综合能力、具有鲜明企业文化的新型现代企业,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推动力和重要保障。
(三)与时俱进的学习型社区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构建与时俱进的学习型社区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动力。学习型社区不仅是文化学习,也不仅是校园学习,而是人的全面发展,是社区居民终身学习、主动学习、全面学习。学习型社区,是学习、生活、工作一体化的。首先,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行为是学习型社区的重要标志,也是社区建设工作的目标。其次,学习型社区会面向社区内所有居民,确保每个人都有公平的学习机会。然后,学习型社区在社区内和社区间形成共享网络,共享各类教育资源,更充分的调动学习者的自主性。最后,学习型社区关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具有较强社会凝聚力和与时俱进的创造力。
(四)具有执行力的学习型政府
政府执行力是政府执行的能力和效能,是政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实践能力。学习型政府应该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来适应社会变革的政府,需要具备良好的执行力,其内涵具体表现为:①构建具有执行力的学习型政府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需要。具有执行力的学习型政府能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引领社会成员共建不断学习的社会风气,促进个人和社会协调、一致、可持续的全面发展。②构建具有执行力的学习型政府是世界经济文化大融合的必然趋势。随着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加强,各种跨领域、跨文化的组织交流也与日俱增,从客观环境上对政府提出了人文建设和合作创新方面的新要求,迫切需要政府能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在发展过程中的执行能力。③构建具有执行力的学习型政府是政府锐意进取的根本途径。政府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创新方法来不断寻求改进并应对各种新问题,为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策略
学习型城市的建设需要注重和促进学习型家庭、学校、企业、社区等各方力量的协同发展、共同努力。
1.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亲子关系。这对学习型个人及学习型家庭的形成至关重要。家庭教育是每个人最早接受的教育,它承担着规范个人行为举止,养成良好品行,传播知识的重要使命。如果父母能在日常细节中注重为孩子答疑解惑,引导孩子养成一种“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的话,学习型个人的培养与学习型家庭的创建都会水到渠成。这也会成为构建学习型城市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2.让学校成为引领学习的主力。学校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人们最重要的学习场所。在我国,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做好各阶段学校教育的衔接,提高我国人民的受教育水平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首先,学校完备的学习资源、优势化的学习环境、便捷的网络渠道,为国家发展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条件。只有发挥好学校引领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学习型城市建设目标才可能早日实现。其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学校工作的教师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既为培养人才而辛勤努力,又为学校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出谋划策。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探索过程中,他们为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最后,学习型城市建设需要发挥高等学校教育的带头作用。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我们要办好中国特色的高校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为社会输送高层次人才,开放图书馆、网络课堂等学习资源,都需要将高校作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阵地。
3.学习型企业构建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路径。当今时代世界经济格局可谓瞬息万变,企业的生存发展必须依靠创新,而创新则往往伴随有较大的风险成本。企业必须本着“月月新、日日新、时时新”的理念,应该营造一种鼓励进取、勇于尝试、包容失败、戒骄戒躁的文化环境,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鼓励员工进行一系列学习和创新活动,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方面追求突破,注重长远目标和当前目标的结合。企业同时也需要树立危机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才能在向学习型企业构建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4.将学习融为社区的一种生活方式。学习型社区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习者放在学习的中心位置,依托全民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开展多样化、多维度的学习活动,提升社区成员的学习、创新能力,以此带动整个社区乃至全社会的不断发展。学习型社区“对社区的各级各类教育资源进行分类整合,优化配置,构建社区学院网络,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镇社区学校为骨干,社区内中小学校、居民小区办学点、村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形成社区教育的实体网络架构。在学习型社区中,每个人不仅具备终身学习和一定的发展创新能力,而且人们都自觉的将终身学习转变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大家共同在探寻人生真正意义与价值的阶梯上攀登。
引用文献
1.孙善学. 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历程、特征及趋势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7): 94-101.
2.顾凤佳, 朱益明. 国际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比较:反思与展望[J]. 开放教育研究, 2019(25): 112-120.
3.[美]彼得圣吉. 郭进隆, 译.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8.]
4.邓廷涛. 建设学习型政府的要义[J]. 华章, 2008(8): 43-44.
作者简介:易静,女,武汉晴川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商务英语、跨境电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