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第14期   作者:张凡
[导读] 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放开,幼儿园数量日趋增多,幼儿教师数量确急剧紧缺,致使学前教育专业近些年的发展可谓是炽手可热,成为当前中职学生所选择的一项热门专业
        张凡
        重庆市农业学校,重庆 400000
        摘要: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放开,幼儿园数量日趋增多,幼儿教师数量确急剧紧缺,致使学前教育专业近些年的发展可谓是炽手可热,成为当前中职学生所选择的一项热门专业。为幼儿园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幼师专业人才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分析
引言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幼儿园、托儿所、早教机构)需求的变化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高素质高技能学前教育人才。为此,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正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学前教育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学前教育是指专业幼儿教师要帮助幼儿加强自身的实践探索,并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以及行为表现帮助其成长。幼儿教师要研究怎样运用生动而有效的方法,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发展,协助家长和教师为幼儿创造最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学前教育的课程里有教育社会学、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各方面的知识。家长和幼儿要利用各种方法、实物,系统、科学、有计划地刺激儿童的大脑发育,使其大脑各部分功能逐渐完善。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培养学前教育的专业人才先要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突出学前教育的师范特色,把握语言、智能、体能以及感官等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和规律,对幼儿采用鼓励式教学方法,给幼儿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幼儿在欢快轻松的环境中开发潜能。
2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2.1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合理性
        在新时期,随着国民收入、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事业也得到良好发展,学前教育的内在含义与基本功能被不断延伸和拓展。无论从事婴幼儿家庭教育,还是从事婴幼儿的社会教育,均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以及多种综合素养。然而,大量中职学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时间相对其他专业较短,文化累积、文化沉淀略显不足,时常出现照搬抄袭其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对自身人才培养目的、目标不能合理、准确定位,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关键能力培育的重视度也相对不足,最终造成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率均出现明显不足。
2.2 课程体系的完善程度较低
        课程作为中职学校教育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负责为教师提供系统性教学资源,同时也是人才知识获取、能力提升、素质素养养成的最根本途径之一。现阶段,我国各个种类的幼儿教育单位对教育工作者的需求量巨大,怎么样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高水平人才,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亟待解决和必须处理的重要问题。为加强对学前教育教师人员的职业前培养,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学前教育课程标准》、《学前教育教师标准》等一系列文件,但是部分中职学校在执行、贯彻此类文件思想理念、精神期间,出现力度不足、理解有误的情况。


3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解决策略
3.1 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
        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把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和教育部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专业标准”主要有四个基本理念,“教师要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教育以生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处事能力、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教师要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幼师首先要关爱幼儿,热爱自身的工作,对工作和幼儿具有足够的耐心,还要给学生树立榜样,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幼儿教师教育的对象是3~6岁的孩子,教师要掌握这个群体的成长特征,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幼儿;培养学生的能力强调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需要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自身的理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将这四个教育理念作为原则,改善原有的培养模式,建设具有学前教育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养成尊重和关爱幼儿的自觉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实习的时间,增强学生实际的保教能力,教师要时刻学习,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接受新的事物,增强可持续性发展的意识。
3.2 完善课程体系
        首先,学校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教育观念并注重师德建设。教育观念是学生教学的基础,只有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其今后在从业过程中才会更加热爱工作;注重师德建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崇高强学校的教学水平,课程体系结构的合理性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其今后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专业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研究了幼儿教师的职业标准,重点关注了幼儿教师发展的以下几个环节。其次,重点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幼儿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的教学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能够冷静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做好幼儿教育工作,为了增强学生的保育与教育能力,需要其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增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最后,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一般知识。“专业标准”将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分为:幼儿发展、幼儿保教和通识性知识三个方面。幼儿教师不但要学习关于幼儿发展、保育和教育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学院制定选修和必修课程供学生选择,教学不仅局限于教室中,教师还要经常带领学生到户外去参观,举行一些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3.3 更新教学方式
        教育实践能力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走向正式的岗位后,能够熟练处理各种幼儿事件,促进其职业的发展。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中职学校,需要严格遵循“专业标准”中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将幼儿成长的特点和教学相关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更新教学方式,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保教的实践能力;提高学院教师队伍素质,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要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4 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我国中职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必须及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这些困境,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解决策略,推动社会主义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宁虎祖.中职学校立德树人长效育人工作机制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9(25).
[2]倪福疆.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8(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