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占石
焦作大学 河南焦作 454003
摘要: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相关经验的基础上,首先对新形势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背景进行了分析,而后基于以上创新背景内容,提出了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遵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包容,深入末端、全面覆盖,因材施教、科学发展的创新策略,以期为进一步创新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背景;创新原则;创新策略
目前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教育界人士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将大学生培养成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优秀人才,不但需要努力丰富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而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发挥,所以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切需要创新。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背景分析
一方面从宏观环境上讲,在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国内的社会组织方式、社会生活方式、就业岗位以及就业形式等都变得多样化,大学生在就业方面背负着较大的压力。同时近些年来,基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曲折化发展,政治斗争形势较以往更为复杂,西方敌对势力显著加强了对我国人民的意识形态渗透。而高校与大学生群体一直是西方敌对势意识文化渗透的主要场所与重要对象。在多种思想文化的冲撞下,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消极思想文化的影响,在价值观念方面冒出多元化发展的苗头。这就要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认识到这种严峻的外在环境,有效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
大学生也深受互联网信息洪流的冲击,在思想认识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许多大学生在家庭中又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被高度保护,形成了意志薄弱、怕苦怕累、先己后人、不思进取、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思想,这就更需要有效的思政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然而目前在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存在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下对思政课缺少兴趣。而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备课上又与现实问题联系不够密切,对当代大学生较为关注的新现象、新问题、新事物不能给予及时正确指导,以致大量不良价值信息趁虚而入,误导了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且许多高校目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正在弱化,日常备课内容单调、用心不专,教学成效不够理想,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又不注意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心理感受和实际心理需求,缺乏与大学生的良好心理交流。这些都使得我国高校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学质量偏低,实在有必要积极改革创新,而后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群体的道德修养与思想政治素质[1]。
2.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
2.1坚持与时俱进
在新时期,世界正在朝着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改革开放的深化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人们的思想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与此同时国内外各种复杂浮躁的不良思想与价值观念也随之涌入大学校园,冲击着大学生尚未成熟的自我人生价值体系,这就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新挑战。而要想更好地迎接工作挑战,成功构建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主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主动性、科学性与实效性。实践中,大学思政教育人员应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理论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指导方针基础上,主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观,进一步主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与工作方法。
2.2具有相对的针对性
新形势下,大学校园环境与大学生思想状况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时代变迁与改革开放深入而发生了较大改变,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也较以往更加多样。这就要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牢记与坚持具有相对的针对性原则。此项原则要求大学思政教育人员在充分注重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依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工作方式,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而言,就是在依据在校大学生的不同知识素养、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思想认识,制定符合他们实际身心发展特征的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分阶段、分目标、分层次、分重点地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真正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用价值。在大学思政教育工作实践中,依据这项原则展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思想教师既可以参照单一条件进行层次划分,也可以依据实际的教学要求综合参照多项条件进行更为科学的组合划分,从而真正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分阶段、分层次原则下开展的个性化思政教育并不等同于分开式思政教育,它强调的是思政教师依据大学生的类别不同针对性设计侧重点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大学生与教师在思政教学中的良好互动。在展开相应类别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时,不属于该类别的大学生也在思政教师的统一教育对象内,但只是非重点教育对而已[2]。
3.新形势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3.1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包容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包容地展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因为高校教育体制本身就是一个以人为本、注重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体制,育人是高校的首要任务与终极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本是高校历来践行的教育模式。
所以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该继续践行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将培养大学生的良好道德修养与思想政治素质视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第一位,高度重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教学主体地位,以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展开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思政教师要与大学生密切联系,不断交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积极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难题,化解消极情绪。注重加强大学生群体的集体主义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以潜移默化地熏陶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及时纠正大学生受不良思想侵蚀的片面与错误认识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大学生群体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关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状况,科学引导大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积极为大学生推荐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以此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第三,在当今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也可以从微信、微博、短视频等众多新媒体平台关注与了解到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这些热点问题背后蕴含的思想意识与价值选择有效与思政教育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大学生身边的热点案例,及时披露那些片面腐化、浮夸落后的错误观念,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念,主动拒绝不良思想的侵蚀。第四,注重增强大学生的情感认识能力与人际交流能力,以方便大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关爱他人,在高校成功营造一种团结互助、友爱和谐的校园氛围,促进高校师生的共同发展。第五,关注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就业疑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及时觉察到这种现状,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切结合,积极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社会发展形势,获取尽可能多的就业信息,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就业讲座与就业经验交流,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要挖掘各种资源,积极联系相关用人单位,引入学校就业招聘会,最大化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与就业机会[3]。
3.2深入末端,全面覆盖
在新形势下,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需要深入末端,全面覆盖。这主要是指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思政教育人员要善于将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到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通过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全方面、多角度观察,细心发现大学生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而后分层次展开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或者大学生生活老师可以以宿舍为单位引导大学生定期开展好评优奖优、宣传典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优秀同学的带头作用,有效激发起整个宿舍、整个班级甚至整个专业的创先争优风气,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另一方面,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贫困生资助等具体工作密切联系起来,构建立体化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不断加强大学学风建设,积极营造文明优良考风,真正落实贫困学生的资助帮扶工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要注意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教育。首先通过现代互联网平台为大学生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档案,利用网络对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十分便捷的查询与及时的心理沟通,提前预防大学生的心理疾病,最大化减少由心理不良因素导致的不良后果。其次高校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让专业的心理教师疏解大学生的心理困惑,还要加大资金、设备与师资的投入,建设发展心理咨询中心。最后,学校还应该创建班级、专业与全院的三级心理危机监测与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大学生高危对象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都能够不断增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与规范性,更好地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4]。
3.3因材施教,科学发展
在新形势下,要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思政教育人员应该改革传统的统一教案、统一课件的落后教学方式,努力做到因材施教,科学发展。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应该注重大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关注大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在理性审视、公平对待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依据大学生个体的实际状况开展因材施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5]。一方面,相关思政教育人员要主动深入大学生群体的生活与学习中,重点关注那些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困惑的大学生,通过联合大学生活教师、学科教师对这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细致观察,及时发现其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相关问题。以解决此问题为导向,科学制定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思政教育方法。另一方面,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采用差异化的授课方式,确保大学生能够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正确而深刻理解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从枯燥无味变成幽默有趣。此外,大学思政教育人员也要紧随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构建新型的互联网·思政的教学体系,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的方式,实现大学生主动自我道德素养提升与教师课堂教学优化的双赢,有效促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健康发展[6]。
结语
总之,新形势下社会环境、高校校园环境以及人们的思想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大学生主观能动不强、与现实问题联系不密切等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坚持与时俱进、相对的针对性原则,采用以人为本、和谐包容,深入末端、全面覆盖等策略,积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进一步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真正发挥其实用价值,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汪金英.新常态下创新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3):58-59.
[2]李家荣.以"人民的名义"热播为契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文存阅刊,2017,(20):194.
[3]时晓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策略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9,(35):312-313.
[4]周丹,刘云美,马瑶.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文存阅刊,2020,(1):39-40.
[5]刘廷明.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9,(9):66-67.
[6]王立敏.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8):65.
作者简介:狄占石(1970-),男,河南焦作人,焦作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